《如懿傳》——紅顏未老恩先斷,帝家涼薄難如意

幾年前,一部《甄嬛傳》風靡,各大衛視爭相播出,讓我們

看到了後宮裡的風雲變換,陰暗奸詐。如今姊妹篇《如懿傳》搬上熒屏,雖然在一片吐槽聲中開播,卻能在一片叫好聲中收尾,讓我們也看到了在重重宮牆禁錮之下的真情。

對於一個生活在封建帝王統治下的女人來說,當上皇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以說已經是人生贏家了,更別說這個女人還曾經有過皇上的一片真心,這是後宮多少女人夢寐以求的。


《如懿傳》——紅顏未老恩先斷,帝家涼薄難如意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年少時的戲詞,沒想到多年後應驗在兩人身上。

初入宮時,皇上還是青櫻的弘曆,如懿還是堅持愛情的青櫻。青櫻為了和皇上相伴在一起,投靠甄嬛,並請求太后賜名——如懿。

可是啊如懿的一生並不像這個名字一樣如意。

如懿是這宮裡最至情至性之人,是這宮裡最不願意去爭寵的人,恩澤,賞賜,她想要的始終是一顆真心,無愧於自己。


《如懿傳》——紅顏未老恩先斷,帝家涼薄難如意


身邊的陪嫁宮女阿箬因著阿瑪有功,賣主求榮成了皇上的答應,最後被自己的宮女拆穿真面目慘死;高貴妃本是潛邸裡最天真爛漫的人,為了除掉眼中釘依附富查皇后,卻被皇后早就準備的帶有麝香的鐲子誤了一輩子;金玉妍為了讓自己的世子上位,待在一個自己不愛的人身邊,最後卻換來一個“玉氏沒有此人”;皇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借他人的手不知道傷害了多少無辜的性命,自己卻一次次經歷喪子之痛,陰陽兩隔。


《如懿傳》——紅顏未老恩先斷,帝家涼薄難如意


這讓人不禁想起曹雪芹的一句話:“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這每一個後宮女人的命運,她們經歷了不同的故事,卻都走向一樣的悲劇。重重宮牆困住的不只是她們的身,更把她們困在了榮華富貴的執念裡。

如懿的執念從始至終都是“一生一次心意動”的愛情,這也是她一生並不如意的根源。

他們也曾是普通的男女,對愛情有著朦朧的期許。還記得一個場景:兩人小別重逢,皇上說了一句土味情話“今個兒真巧,你衣裳的顏色,和朕的多麼相似。”說這句話的人,儼然就是一個沉醉在愛情裡思念戀人的平凡男人,兩人之間的小細節也要生拉硬拽到一起。如懿有著現代女性的愛情觀,當朗世寧告訴她,西方實行一夫一妻制,如果感情破裂,女子可主動離開,她天真的以為一個帝王可以專情,可以有愛和平等。


《如懿傳》——紅顏未老恩先斷,帝家涼薄難如意


她愛的人可是大清朝的皇上啊!

在深宮的無數個日日夜夜裡,如懿不知道,她的少年郎已經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帝王,在封建權力的無人之巔,自私、世故、多疑、多情,所有人性最黑暗的詞都可以用在他身上。兩個人之間的不平等都被放大到宮廷規模,變成絕對的制衡,明明是兩個相愛的人,男方穩操勝券,女方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性命不保。如懿被打入冷宮時,失望的眼神讓人心疼,那個曾經說著“你放心”的少年郎不信她,這比任何人帶來的傷害都大;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嫡子離世皇上聽信欽天監之說,是如懿剋死了嫡子,剛痛失幼子又莫名被丈夫怪罪,叫如懿怎能不痛心;男女之間最忌不信任,可疑心又是每個帝王的通病,皇上信瞭如懿和凌雲徹有私情,閹了凌雲徹不止,百般羞辱如懿,這才是壓倒兩人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懿傳》——紅顏未老恩先斷,帝家涼薄難如意


王朔在《過把癮就死》裡寫過:就像童話中兩個貪心的人挖地下的財寶結果挖出了一個人的骸骨,雖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種了樹,栽了花,但兩個人心裡都知道底下埋的是什麼。看見樹,看見花,想的卻是地下的那具骸骨。

各種風波過後,如懿和皇上也許都早已看清楚,曾經美好的愛情逝去,在深宮的爭鬥中,留下的只有兩顆心上的傷痕累累。

杭州的行船上,如懿揮刀斷髮,斷的是發更是這一世的情。伴君數十載,她爭的從來不過是一份真心一份初心,“你放心”變成了“放下心”,一縷青絲給去了的青櫻和弘曆。


《如懿傳》——紅顏未老恩先斷,帝家涼薄難如意


回宮後的她再也堅持不住了,情緣已了,傷病難愈,唯有那盆綠梅伴著她,無聲無息的枯萎。

在如懿去世後,皇上以皇貴妃之禮安葬,將如懿和純惠皇貴妃藏在一起,沒有諡號,抹去了和如懿有關的所有記載,乍一看,皇上似乎太過涼薄,其實不過是,這所有的一切過去,皇上終於明白,地位權勢她毫不在意,她想要的是一方自在,皇上所做這一切是在還如懿一個自由,讓她做回無憂無慮的青櫻。

最愛她筋疲力竭之時在宮牆下回望城樓,那是青櫻和弘曆情竇初開的地方。

枯萎的綠梅開了,如懿也該和她的少年郎重逢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