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每個人的鄉村都很多情,這情來自於那濃濃的鄉愁和老家的味道。

對於我們常年在外拼搏的遊子,要時隔很久才能回去一趟。似水一般清亮的鄉愁被時間搓成了一根細繩,一頭牽著思念,一端連著夢境。

鄉村和城市本不是一個相互排除的生活場景,如果城市是白天的努力,那麼鄉村就是夜晚的收穫,一輔一成。

而在瓊海,鄉村不僅是城市的後花園,還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塔洋是回家的路

椰林婆娑,翠綠環繞,這裡有田野的靜謐;瓜果飄香,暗香浮動,這裡有鄉間的清新;開軒場圃,把酒桑麻,這裡有農家的美味;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這裡有湖光美景。

檬花香沁人心脾,香蕉、番石榴的果實甚是誘人。那佔地120多畝的魚塘水面,將兩岸的景緻在水面繪了出來,令人沉醉。

環湖步行觀光的2.1公里木棧道,架設湖面,行走在木質棧道上,別有風情。有遊人騎行於棧道之上,撒下一片歡聲笑語;而這長長的棧道,是長長的的回家路。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龍壽花海與醉美偶遇

以黃色的萬壽菊為主的“夢想龍壽洋”、以藍色的藍香芥為主 的“新春花季”、以紅粉色的百日草為主的“歲月追憶”,龍壽花海里綻出了鮮花,也綻出了花語與田園最美的相遇。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縱覽時代如何變遷,始終是父輩難以割捨的記憶。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文屯,文屯,文人之屯

一場春雨,和著風,一路搖曳而來,似飛花,如落絮,揚揚灑灑,聲音輕喘如人的嘆息,隱隱的透出似人的繾綣。公園般的村莊,家家戶戶堂屋掛著書法作品;“國家級生態村”文屯村確是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文化文明村。正如當地流言:文屯、文屯,乃文人之屯,屯文之村。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印尼村被你停留

美麗的彬村山鳥語花香,多彩的印尼村彰顯異地風情。這是文化的傳承與融合,是歸國華僑的拳拳愛國情。彬村山印尼村,東南亞風情為你停留。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書香門第 耕讀傳家

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

開村始祖黎夢禎,明代萬曆朝舉人,官至四川江津知縣,勤政愛民,剛正不阿,被譽為“江津青天”;

清代康熙朝舉人黎邦達,志存高遠,自崖州隻身赴京都應試,被破例補為“內閣中書”;

清代黎敷公妻定安王氏,冰操守節,培育兩個孤兒成才,公舉“節孝”,朝廷給銀建坊,留下母愛的豐碑;

濃厚的書香文化氛圍:

在明清時期本村共有舉人、貢生、秀才63人;在民國時期,本村出了10位大學生;在共和國時期,大學生達141位,其中博士、碩士十餘名。

悠久的育人文化傳統:

明清時期,成立私塾;民國24年(1935年)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大園學校”,成為鄰近三縣(瓊東、樂會、定安)四鄉(大禮、新文、留古、溪口)的文化教育中心;目前全村教師之家佔60%以上,三代以上的教師世家 3 戶。

鮮明的南洋文化色彩:

早在清朝末年,村民黎盛籲等人就率先“下南洋”(今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目前全村華僑之家佔80%以上,其中三代以上的華僑世家 14 戶。華僑不僅帶回了異域的生活習慣、語言風俗,還對家鄉的文化教育事業貢獻良多。

嘉積鎮大園古村——書香門第,耕讀傳家。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革命搖籃

陽江白水磉文明生態村—紅色娘子軍的發源地,孕育了“二十三年紅旗永不倒“的海南精神,直至今日仍在傾訴著海南這片土地。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海南的鄉村是灑落在城市裡的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