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2手房下降10%,誰破誰尷尬!

引子:真實案例

我還穿著短袖,而對面的星星卻早早穿上了皮夾克。

他說他冷,心冷,人也就冷了,連中午吃飯都想吃點熱乎的。

星星說:最近2個月市場真冷啊!

星星補充說:不但沒人買,還降價了。

星星繼續補充說:今年3月份,一張姓太陽城客戶掛了78㎡的精裝二房,報價110萬,有人出到105萬,他要108萬,沒成交。6月份,他在濱河新城定了康橋精裝房,需要湊首付,開始著急了,但看房的人卻越來越少了。8月份,他的首付湊夠了,也不急了,掛100萬,結果還無人問津。到了10月,和它一個小區同類型的二房戶型成交價已經跌破95萬。想想從3月份到現在,半年已經跌了10%。

星星還是不停的補充:從現在開始,我感覺2手房最可怕的不是成交量少了,也不是價格降了,而是和15、16、17年相比,房地產徹底由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過去是一套房幾個客戶爭著買,現在是一個客戶對著好幾套房挑來挑去的買。

記不得在這個過程中我插過什麼話,只記得他一個人在那那不停的嘮叨,星星分管6家二手中介門店,其中一家在太陽城。

我說過如果是純粹的市場經濟,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一定是一個回暖的市場,我實在沒想到這波調控的決心如此堅決,調控的力度如此徹底……

【1】

讓星星鬱悶的不止是行業的轉冷,而是攤到自己身上的事:星星去年瞅準時機在鄭州東南定了一套房子,繳納首付款40萬,一年過去了,還沒簽約,開發商承諾可以退款,但開發商說:退房可以,但是退完房不能退款,退款還需要等,因為賬面沒錢,嚇得星星也不敢去退了。

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很多房企的現狀:缺錢。

今日霜降,霜降,即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一個長工到地主家裡打工,地主說:一個月給你一擔米做工錢。長工說:不了,第一天你給我1粒米,第二太給我2粒米,第三天給我4粒米,第四天給我8粒米,第五天給我16粒米……依次類推,如何?地主爽快的同意了。簽約完成後,長工暗笑離去,到31號的時候,就可以得到3000斤大米了……

到第7天的時候,長工餓死了,地主得知後,大笑不止,又白乾了7日。然後,派賬房小夥計繼續在勞務隊裡充當臥底,宣傳不休。

活著是當下房企的主訴,萬科的戰略也是在這背景下出臺。

怎麼活?降價可能是唯一手段,關鍵是怎麼個降法。

很簡單,從貨源單價的高低開始降,先降價賣別墅,再降價賣洋房,剛需房能不降就別降。

為什麼?因為認知決定層次,層次也決定認知。高端貨源的客戶相對來說對市場認識的能力很強,他十分明白降價後是“購買的好時機”,他們會瞅準時機,瞄到自己喜歡的房子,適合自己的房子後立刻下手。而剛需客戶則不同,一旦降價,他們卻是在想:明天會不會繼續降?簡單的說,越降他越不會買,最後你能把他降得嚇跑。同樣,剛需客戶喜歡追漲,一旦漲價,他在想:明天會不會再漲呢?於是買了。所以,牛市漲剛需,熊市降改善!

總結上述,開發商的降價原則一定是:

明白人降價。

樓市冬天來臨之際,對於開發商來說真是誰剛誰尷尬。

【2】

在和星星的對話我們是這樣結尾的:

我問他:龍堂降沒?

他說:沒有,這次降價的基本都是老破小。

然後他問我為什麼。

我說:很簡單啊,新房子,大房子都是自己在住,根本不用換,也不需要換。而住老房子、破房子、小房子的人每天都在想:怎麼掙錢換一套大房子呢,怎麼努力換一套新房子呢?供求關係是市場永恆不變的法則,新品大的需求越來越大,老破小的供應越來越大,結果必然是這樣的結果。而且老破小的供應量未來只會越來越大,供求將長期且永久性失衡,它不降誰降?它不領降誰領降?

他不再說話。

沒錯,降價來臨時,誰破誰尷尬!誰老誰倒黴!!誰小誰遭殃!!!這是房市下行千古不變的道理。

【3】

冬天過後即是春天,冬天有多長?

據一位房企的營銷負責人說,其西四環項目近期雖然成交量很低,但是國慶期間來訪量高達3000組,為什麼呢?國慶節來看房的人難道是沒事來售樓部旅遊來了?絕對不是,國慶節來看房的一定是真看房,否則就出去玩了。

那麼這3000多組客戶來幹嘛了?自然是想買房,為什麼不買?因為看別人不買了。

長此以往,觀望的客群會越來越多,而壓力也越來越大,未來門閘一旦被衝開,可能不一定是洩洪,可能就是決堤。

這個寒冬可能很冷,但不會長,門外的不妨買套房子取取暖,小心在門外凍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