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鎔基:人生九十,此心光明

2018年10月23日是朱鎔基總理90歲壽辰。雖然已退休15年,但全國人民都還惦記他,這從他曾出版的3套書仍是暢銷書,好評度達到100%就可見一斑。

從2009年開始,朱鎔基先後出版了《朱鎔基答記者問》、《朱鎔基講話實錄》以及《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半畝讀書特今日特推薦2013年出版的《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以此祝賀朱總理90歲生日。

《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收錄朱鎔基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先後擔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和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兼市長期間的部分講話、談話、信件、批語等106篇,照片83幅,批語及書信影印件9幅,絕大部分為首次公開發表。從中可以看到在當時財力、物力等各方面都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不僅帶領上海人民解決了不少很棘手的難題,比如菜籃子、交通,而且還抓了很多關係上海長遠發展的大事,比如浦東開發、成立證券交易所、住房改革、企業改革等。

經濟學家魏傑曾這樣感嘆:“在朱鎔基同志任職期間,上海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落後於當時的廣東、江蘇、浙江。他竟然把一手爛牌打贏了。”

一手爛牌是怎麼打贏的?答案就在《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裡。

有人說,朱鎔基講話一言以蔽之,就是“求真務實”。文以載道,言為心聲,沒有思想上、行動上的“求真務實”,是講不出這樣管用的大實話的。

朱鎔基:人生九十,此心光明
朱鎔基:人生九十,此心光明

在上海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1988 年4 月25 日就任上海市長)

同志們:

根據大會的安排,現在我向大家做一個自我介紹,也許要超過大會規定的時間,因為如果我不講的話,也許過不了這個關,一會兒還得提問題,還不如我主動“交代”為好。

第一,我的簡歷。我參加革命的時間比較晚,經歷比較簡單。我1928年10月出生於長沙,中學都是在湖南省唸的,1947年畢業於湖南省立一中,同年在上海考取清華大學,念電機系。入大學後就參加了學生運動,1948年冬天參加中共地下黨領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分配到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計劃處,擔任生產計劃室副主任。當時的計劃處處長先是柴樹藩同志,後是袁寶華同志。

1952年東北人民政府撤銷後,我隨馬洪、安志文等同志到了國家計委,這時是1952年11月。在國家計委一開始是管電,1954年到工業綜合局負責綜合處工作,之後我擔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張璽同志的秘書。後來由於張璽同志患癌症,我同時就兼任了國家計委機械工業計劃局綜合處負責人,直到1957年,趕上了“大鳴大放”、反右派。

在“大鳴大放”的時候,同志們說,你是黨組領導的秘書,你不跟黨組提意見那誰提啊?一定要我提。我就在局裡面講了3分鐘,但出言不慎。在10月份以前大家都覺得我的意見提得不錯,到10月份以後就說你這個意見要重新考慮,到1958年1月就把我劃為右派了。但是對我的處理還是非常寬的,我想是因為國家計委的領導和同志們對我都十分了解吧。因此,我被撤銷副處長職務、行政降兩級、開除黨籍之後,還繼續留在國家計委工作。在開始的一兩年,我擔任國家計委老幹部的業餘教員,教數理化,後來恢復我的工作,在國家計委國民經濟綜合局工業處工作。我非常感謝國家計委黨組織對我的關懷,始終沒有把我下放,使我有繼續為黨工作的機會。

“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在國家計委農場勞動了五年,這五年對我是極大的教育。儘管我們還是國家計委的幹部,在一個集體農場,但終究是在農村,所以對農村的瞭解、對勞動的體會還是不少的。這五年,我什麼都幹過,種過小麥、水稻、棉花,放過牛、放過羊、養過豬,當過炊事員。

1975年後,我回到了北京,當時我的關係還在國家計委,但被分配到石化部管道局電力通信工程公司工作。我就帶了一支徒工隊伍,從爬電線杆開始培訓,一直到能安裝22 萬伏的高壓線和11萬伏的變電站。這一段有兩年多一點的時間,對我也是極大的教育,使我有一點基層工作的經驗。

到1978 年,馬洪同志要我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擔任研究室主任。不久,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糾正了錯劃我右派的問題,同時恢復了我的黨籍,恢復了我的職務。這個時候是袁寶華同志擔任國家經委副主任,康世恩同志擔任主任,要我回國家經委,因為國家經委實際上是從國家計委分出去的。1982年新的國家經委成立後,我開始擔任經委委員兼技術改造局局長,1983年擔任經委副主任,1985年擔任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任,一直到今年年初,就到上海來了。這就是我簡單的經歷。

朱鎔基:人生九十,此心光明

1988年4月25日,朱鎔基在上海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講話。

第二,同志們要求我說說政績。這個是難以啟齒,不好說啊!當然,在我30多年的工作期間,儘管在1957年以後遭受很多挫折,但在工作方面組織上對我的評價還是不錯的。我自己的特點、我的信條就是獨立思考,我心裡是怎麼想的,我認為就應該怎麼講。我是一個孤兒,我的父母很早就死了,我沒有見過我的父親,我也沒有兄弟姐妹。我1947年找到了黨,覺得黨就是我的母親,我是全心全意地把黨當作我的母親的。所以我講什麼話都沒有顧忌,只要是認為有利於黨的事情我就要講,即使錯誤地處理了我,我也不計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恢復了我的政治生命,同時也可以說是煥發了我的政治青春,我始終相信我會得到我們黨的正確對待。我就是有這麼一個特點,或者說我是力求這麼做的。

我覺得作為上海市長我不是最佳人選,我有很多缺點,在很多方面比我的幾位前任,特別是比江澤民同志差得很遠。我講三條:第一條,我只有領導機關的工作經驗,沒有基層工作的經驗……第二條,我只有中央工作的經驗,沒有地方工作的經驗……第三條,我性情很急躁,缺乏領導者的涵養,幹工作急於求成,對下面幹部要求過急、批評過嚴。這一點我應該向江澤民同志好好學習。宋平同志在我來上海工作之前和我談話,他說你要求幹部嚴格不是你的缺點,但是你批評人家的時候不要傷人,說話不要太尖刻。這些都是語重心長的話。說到我的缺點時,他說你應該學習周總理,批評同志後讓人感到你應該批評,覺得是你對人家的關心。

批示談改革:嗚呼上海,不改革,要完蛋

1991年1月12日,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內部資料》增刊總第1期上發表了調查報告《對“投資黑箱”的初步剖析與若干建議》。“投資黑箱”是上海市一些外國投資商對投資項目批准後,申請項目基本建設開工這一漫長而複雜過程的描述。報告以大量資料列舉了外商在這一階段中需通過上百個關卡,蓋上百個圖章。也剖析了“投資黑箱”內涵及消極影響,分析了其特點和成因,並提出了九條改進建議。看完報告後,朱鎔基便在報告上方批語,以下為批文全文:

此文可稱“官僚主義大全”,嗚呼上海,不改革,要完蛋。請送與“黑箱”有關的所有人員看看(如有一萬人,就印一萬份,市政府出錢),議論一下,看這樣下去,浦東能否開發,上海有無前途,然後請葉龍蜚、楊昌基同志拿起大斧來砍。我希望不要一砍又要砍幾年,成為另一個“黑箱”。我只提一句忠告,我們為什麼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呢?!

朱鎔基:人生九十,此心光明

“現在這樣一種分配政策不利於黨聯繫群眾”

為什麼現在黨同群眾的聯繫這麼差?現在是黨和權聯繫在一起。我們是執政黨,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還沒有做到在法律面前黨員和群眾一律平等,總是“刑不上大夫”啊。對這個現象,人民群眾非常不滿。所以群眾說,共產黨把黨員標準越來越降低了,過去說為了人民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利益,黨員要“吃苦在前”,現在變成“同甘共苦”了,甚至連同甘共苦往往也做不到了。這個問題,如果不突出地講不行。我們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還是有一些特權的。對這個問題需要提得高一點,得有一個辦法。人大是最高的權力機關、立法機關,要發揮監督的作用,黨在法律面前應該和群眾是平等的。

—1990年2月26日對《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繫的決定(徵求意見稿)》的幾點意見

“有沒有想過自己將來是怎麼樣的下場?”

“很多同志都很愛護我,說我的脾氣太大了,批評人家太狠了,往往當著別人的面使人家下不了臺,而且今天要撤這個人的職,明天又要撤那個人的職,有沒有想過自己將來是怎麼樣的下場?同志們,我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我看到另外一面,就是看到人民群眾疾苦的時候,看到我們的事情辦得這樣慢吞吞,特別是那種不負責任的情況時,我的心裡就發急。當然,我這個毛病要改,批評要注意方式,要注意效果,要肯定成績,多進行個別談話。但是不公開批評,往往難以使大家吸取教訓。所以,我把自己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同志們,我沒有別的目的,我只是要為上海人民服務好。”

——1990年11月28日,朱鎔基在上海市政務信息工作會議上的一段講話。

“我兩次到棚戶區看,老百姓確實是苦”

這十年如果再不能解決把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搞上去的問題,不能完成我們黨第二階段的戰略任務,那麼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不能體現,我們會處於被動的地位。所以在九十年代開始的一年,就要給人們樹立這樣一個信心,能把這個任務完成。對上海來講,我們一定要實現“振興上海,開發浦東,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戰略目標。不完成這個任務,上海也難以穩定。

最近我去了閘北區,今天上午到南市區,都去看了棚戶區。到閘北區在車站大樓上看,到南市區在招待所大樓上看,上海的棚戶區改造任務太艱鉅了。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的棚戶區也不少。我兩次到棚戶區看,老百姓確實是苦。棚戶區住的都是普通職工,有些是模範職工。今天我們去了被評為“全國十佳老人”的一位老人家裡,這位老人93歲了,住的條件差極了,危房、閣樓,頭頂天花板,閣樓爬上爬下。棚戶區裡面人山人海,我一進去,人都出來了,但沒有一個老百姓指著我鼻子說要我解決一下問題。上海的老百姓是顧全大局的,反倒認為市長來看他們是關心他們的,說現在什麼都不缺,什麼都不要,就要房子。所以,要解決上海人民的生活問題是非常艱鉅的。面對這樣一個任務,我覺得我們黨應該有信心、有能力,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要完成這樣一個艱鉅任務,必須有一個有戰鬥力的黨。如果我們不深入聯繫群眾,代表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任務就完不成。我們黨一定要站在最前線,密切地聯繫群眾,跟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時時刻刻了解他們的脈搏和意願,身先士卒,帶領群眾前進。一定要這樣,我們也一定能夠這樣。我今天講話沒什麼新的觀點,就講這麼一個觀點:要完成本世紀最後關鍵十年的艱鉅任務,必須有一個好的、有戰鬥力的黨;要建設這樣的黨,就必須有一個好的、鐵面無私的紀律檢查委員會。

——1990年在中共上海市紀委全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來源半畝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