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如何你剛創業或準備創業請你一定要花時間看完這些

真實人生中,我們往往在大勢底定無可更改時才遲遲進場,卻又在勝敗未分的渾沌中提早離席。

----翁貝託•埃科(Umberto Eco)《開頭與結尾》

嗨!如何你剛創業或準備創業請你一定要花時間看完這些

嗨,吾友!

我要恭喜你重新開啟一片天地。生命最大的魅力之一,便在於其不確定性。本質上,創造一番事業與初戀是一回事。同理,下面我的這些話,也和婚姻指南般好笑且未必靠譜。可是,回想我十餘年創業經歷的種種體驗,以及內心裡對你取得成功的期許,我忍不住要像唐僧般唸唸有詞,給出7個建議。(其間我自作多情地假設,假如當年有人給過這些建議,今天我會在何方呢?

建議一:找到屬於你的銳利切入點。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車怕沒導航。分別對應的是“行業及切入點選擇、合作者及資源依附、發展戰略”三個問題。

這部分我有4個可操作的策略。

1、 畫出你瞄準產業的全產業鏈結構圖,然後發現其中的最薄弱環節。結合你自己的資源和專業,為其提供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和服務。別抱怨你現在出發太晚、機會都沒了。數字時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喬治.吉爾德說:每個經濟時代都具有某種豐饒性和稀缺性。去發掘屬於你的沃土吧。

2、 努力實現價值創新,構建有突破性的商業模式。在傳統競爭戰略理論中,低成本戰略和差異化戰略是不可兼得的兩種戰略選擇,但藍海戰略則認為,企業戰略的關鍵在於價值創新,利用價值機制創新是可以將低成本戰略和差異化戰略合二為一的。

3、 “摘下成熟的果實,並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繫。”—這是奈斯比特評論愛因斯坦的話,我以為喬布斯也是如此玩兒法。Iphone某種意義上就是時代成果的完美整合。奈斯比特還說過,成功靠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利用機會。

嗨!如何你剛創業或準備創業請你一定要花時間看完這些

4、 學會使用一些思維工具。我會推薦那個因為喜歡給人出腦筋急轉彎題而讓人討厭的傢伙—查理.芒格。他說:我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會利用大腦裡的搜索引擎,運用在大量複雜系統中都非常有用的近似運算法則...極度的成功很可能由下面因素造成:1、將一到兩個因素最大化或者最小化;2、增加一些成功的因素,以便取得更大成效(非線性、臨界點);3、將幾個優點發揮到淋漓盡致;4、順應重大的潮流。

建議二:發現並老老實實地呆在你的幸運區

請記住帕卡德定律:一家卓越的公司之所以會消亡,往往因為機遇太多,而不是沒有機遇。如Michel Foucault所言:當前的目標並不在於發現我們是誰,而是拒絕我們是誰。

巴菲特是這方面最好的老師了。他至少有3個比喻來闡述這一點。

1、發現你的能力半徑,呆在裡面。(唐僧常常給孫悟空上這堂課。)

2、我不試圖超過7英尺高的欄杆,我儘量多地去找那些能跨過的1英尺高的。

3、“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擊球手,你必須有好球去擊。這是第一條規則。如果我不得不抓住我的幸運區以外的東西,那麼我不會是一個擊球率達到0.344的擊球手,我只可能是一個擊球率0.250的擊球 手。” 美國最偉大的棒球擊球手泰德.威廉斯說。巴菲特和芒格贊同這觀點:儘量等待正好落入自己“幸運區”的機會。

建議三:建立你的商業模式

亨利.戴維.陶拉說:“事情本身並沒有改變,是我們在變化。”這話用在商業上,所有成功的模式都有由來已久的原型:淘寶是古代集市,微博是交頭接耳,維基是圖書館,facebook是社區與群體的數字模擬投影。人類的演變,總是漫長而且延續的。

對於基本原型的發現與再創造,會以“偉大創想”的形式來開創一種新模式。“我從來沒想過要運營一家公司。對我來說,商業只是一種完成事情的方式。”扎克伯格22歲時,有人誇他是天生的CEO,他感覺被侮辱了似地回答。這也是他屢次拒絕大把鈔票收購誘惑的原因。

2005年經濟學人智庫(EIU)的調查顯示:54%的CEO認為,商業模式創新將是比產品和服務創新更重要的創新。所以,商業模式的創新與其說是基於產品和服務的競爭,不如說是基於企業持續盈利與有效盈利上的競爭。

那麼,什麼是商業模式呢?說法很多,我推薦一個本土版本的。

嗨!如何你剛創業或準備創業請你一定要花時間看完這些

魏煒和朱武祥認為:商業模式本質上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認為商業模式由六部分構成:定位、業務系統、關鍵資源能力、盈利模型、自由現金流模型、企業價值。並認為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為企業的兩大組成部分,管理模式為企業的執行部分,相當於艦隊官兵,而商業模式則是軍艦。

建議一+建議三=你的商業計劃。

可以跟簡化一下,你只需思考一個本質問題:你如何創造客戶?

“商業目的的有效定義只有一個:創造客戶。”Peter Drucker的牛B之處在於,多年以後,他的這句話依然是一條“元定律”,即使對互聯網企業也是神奇而精妙的預言。

建議四:加工好你的印鈔機。

我把另外一個關於商業模式的有趣定義用在這裡:所謂商業模式,就是有一塊錢進入你的公司,出來的時候變成了一塊一毛錢。

公司就像一部印鈔機,不斷地複製。其賺錢能力取決於兩點:一是每次增值量;二是複製的頻率和效率。

花旗銀行前董事長約翰.裡德說:“戰略越精煉,就越容易被徹底地執行。”設想一下,假如你要去沙漠,你會選擇一輛什麼樣的車?是一輛科技先進的、擁有怪獸級引擎的超級豪華車,還是要一輛結構簡單、發動機皮實的普通車?

最好的例子是AK47自動步槍,其各個單項指標並不出類拔粹,但是綜合性能很平衡,結構簡單,結實耐用,故障極少,造價低廉,威力巨大。卡氏之所以能設計出這麼優秀的自動步槍,得益於他曾經是軍人,知道軍人最需要什麼樣的武器。在設計槍械時,他首先考慮的是要使槍械結構簡單,能在寒冷、炎熱、風雨、沙漠甚至水中都能使用。

這就是為什麼最賺錢的商業模式,總是那些看起來比較簡單的。但是,簡單的前端,往往離不開一個強大而且複雜的後臺。前面衝鋒陷陣的要是簡單耐用的AK47,大本營則需精密而富有邏輯。這一點,恐怕是當今社會普遍的“反智趨勢” 中關於商業的主要盲點之一。

建議五:構建一個平臺。

山姆•沃爾頓說:我有一個推銷員的性格,但我有一個運營者的靈魂。沃爾瑪成功的本質,就是平臺化運營。

平臺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公司內部的運營平臺化,有系統,有積澱,猶如一棵大樹,不斷生長;二是基於行業生態系統的開放式平臺。前者是一家企業的基本動作,後者則是當前的時髦話題。

《平臺建築學》一文說

什麼能打造一個長期卓越而不僅是短期成功的公司?其中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平臺而不只是產品”。幾乎每個產業都有我所謂的“行業延伸平臺”。它與單一產品的區別是:首先,會有很多公司利用這個平臺來建 造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其次平臺有網絡效應,在產品、平臺和用戶間有正向反饋互動。平臺在我們身邊俯拾皆是,比如打電話至少需要兩個人,而且使用的人越多電話 就越有價值。圍繞通話這個基本技術許多公司創建出各種產品和服務,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更是一種新平臺……

最好的平臺是對其他公司開放的。它能創造出最大、最創新的生態系統,能讓平臺型公司之外的價值鏈利用這個平臺創造出最有趣、最有競爭力的產品、應用或 服務。這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系統,一家公司不可能獨自完成這些。當年蘋果在PC上與之對抗的不僅是微軟,還有英特爾、IBM和其他成千上萬在PC上提供元 件、建立應用的公司,這些公司使PC成為對用戶很有價值而且價格便宜的平臺產品。蘋果過了很多年才逐漸明白自己為什麼輸掉了PC之戰,然後通過自己的創造 力和創新躍向另一個新平臺—iPod、iPhone、iPad—在消費電子大潮中脫穎而出。

最好的例子不必多說:FACEBOOK,以及微博。支起火鍋,只提供清水鍋底,所有的東西全是用戶自帶。而且,隨著用戶的增長,平臺會爆炸式發展,併產生強大的排他性。

但是,平臺往往會有一個臨界點,如果達不到,隨時會有被替代的可能。

對於初創、或者小規模企業,平臺的定義和細分至關重要。我的理解,平臺的本質是構建一個生態系統。猶如花園,可大可小。規模可如樹木生長般逐漸壯大。對內:所作所為可沉澱、可回收、可循環,不要猶如猴子掰苞谷;對外:以系統工程的模式借力、借勢。

建議六:進入客戶的心智。

這部分講的是如何在市場上找好定位,真正贏得客戶。好的公司都是會吆喝的,不管是高調的,還是假裝低調的。

定位最新的定義是:如何讓你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與眾不同。

根據特勞特的理論,定位是對產品在未來的潛在顧客的腦海裡確定一個合理的位置。定位的基本原則不是去創造某種新奇的或與眾不同的東西,而是去操縱人們心中原本的想法,去打開聯想之結。定位的真諦就是“攻心為上”,消費者的心靈才是營銷的終級戰場。

定位的方法有:

1、 強化自己已有的定位

2、 比附定位

3、 單一位置策略

4、 尋找空隙策略

5、 類別品牌定位

6、 再定位

傳播層面的“定位”有一定侷限性,但我認為其價值恰在於這侷限性:定位的真諦就是“攻心為上”,消費者的心靈才是營銷的終級戰場。從廣告傳播的角度來看定位,它不是要琢磨產品,因為產品已是生出來的孩子,已經定型,不大容易改變,而容易改變的是消費者的“心”。

誰都知道產品不斷完善的重要性,但是,猶如衝鋒陷陣的將士,當你手中只有那些槍支彈藥時,你如何打贏一場戰爭?

我的意見是,假如你能找到進入客戶心智的秘道,你就有了製造殺手級產品的密碼。這是一個可以逆向操作的過程。

建議七:成為一位長跑的舞者

法國詩人及哲學家保羅.威勒瑞說:“商人是一個舞蹈者和計算器的綜合體。”這個綜合體還要加上一個:長跑運動員。

什麼事情到最後都成了體力活。該說法有以下幾個層面的解讀

1、《戰略手藝化》一文中,亨利.明茨伯格認為,戰略的形成更多時候像是陶藝人制作花瓶,手藝人隨著轉盤的旋轉,會不斷有新的創作想法。於是乎,一個想法導致另一個想法,最終形成了一個新的模式。也就是說,行動推動思考,戰略自然生成。即使戰略,也需要長跑式的堅持與自我完善。

2、在戰略差異化不明顯的競爭領域,體力好的人是最後的贏家。

3、“如果一個人可以在痛苦的努力中將自己推進到更遠的地方,這個人就能獲得勝利。”班尼斯特說。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在4分鐘之內跑完1英里的選手,就讀於牛津大學醫學院。他還說過:“賽跑對於我來說,永遠是個心理問題,而不是體力問題。”看來,體力活到最後又成了心理活兒。

至少,假如看完這篇文章,已經證明你是一位極具耐心的人了。

吾友,挺住意味著一切,哪怕沒有勝利可言。有時你覺得局面艱難,試圖提前離席。

可是,吾友,人生之局,何人可以逃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