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丰城的“大山”

丰城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下游地区,鄱阳湖盆地南端,介于东径115°25′-116°27′,北纬27°42′-28°27′之间,东临抚州临川区、南昌进贤县、南临抚州崇仁县、乐安县、吉安新干县,西接宜春樟树市、高安市,北连南昌新建区、南昌县。总面积2845平方公里,全境南北长70.5公里,东西宽74公里。境内风景名胜众多,“玉龙河畔”今天着重侃侃三座大山:

玉华山风景区

风景区简介

玉华山位于丰城市境内,与樟树市、新干县交界处。海拔1169.1米,周围有升华山、昭明山、千岁丘等12座海拔在千米左右的山峰,远望如玉屏环矗,巍然屹立。号称"奇、幽、秀、险",特别是以千奇百怪、惟妙惟俏的奇石闻名于世,堪称"奇石博物馆"。官印石、月亮石、佛掌峰、鳌头石、鸳鸯床等分布其间,形态各异。

一览丰城的“大山”


月亮石与月下老人的传说,鳌头石与"独台鳌头"的典故,官印石与宦海沉浮的玄机,吸引了许多对爱情与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们来此游览。玉华山还是一处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千岁丘有"清凉世界"之称,年平均气温只有15℃左右,一年四季气候宜人。


一览丰城的“大山”


1931年左右,17位英、法、德、奥等国的传教士在此营建别墅,至今遗址犹存。玉华山龙涵瀑布群由大小五级瀑布组成,飞珠溅玉的水花从30米高度喷泻而下,气势十分壮观。还有"落雨奇树"红豆杉,明代御史李稠原墓,高山湖泊、高山草甸等景观。自古以来,玉华山就以其道教文化占有一席之地。今天,祀奉王、郭二仙和浮丘公的三仙祠,祀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仙人的紫云洞天宫一直香火鼎盛。


一览丰城的“大山”


地理环境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城东南部45公里荷湖乡境西南边缘。资源丰富,土地富有硒元素,山体和观光游优势凸现。 又名“著棋峰”,俗叫“紫脑顶”,号称“紫玄洞天”,主峰海拔1169.1米,与升华山对峙而独冠群山,飘然在九霄云间,巍峨壮观,称“丰城屋脊”。山势从东向西倾延,面积8平方公里。周围有升华山、昭明山、千岁丘等12座海拔千米山峰拱卫玉屏环矗,奇峰竞秀,以势相争高,远望如玉屏环矗,巍然屹立。

一览丰城的“大山”



一览丰城的“大山”


周边交通

从丰城城区出发,走丰乐公路,经拖铁线,往荷湖乡方向,大约48公里就可以到玉华山。也可以从丰城坐到荷湖乡的公交车前往。

一览丰城的“大山”


罗山风景区

位于江西省丰城、崇仁、乐安三县(市)交界地,原名叫池山。总面积88平方公里,主峰老仙峰,海拔962米。晋代,南昌郡罗文通,朝廷几次重聘做官,他婉辞不赴任,寻道二百里,隐居池山修道,广收弟子传授道经。深得弟子们爱戴、尊崇。罗文通病逝后,弟子们为纪念师长,取他的姓氏为山名,更名为罗山。罗山主峰古建筑有“大罗山谌母殿”继建“观音殿”、“许真君殿”附有住房、膳房、签房。建筑古风浓厚、雄伟壮观,传说观音是谌母之客,许旌阳是谌母之徒。山间周围有群峰环抱,有三迭百丈瀑布,九曲涧和山岩水帘香炉水,长年不谒。山西南有一天然岩石、直伸山外,称“秀谷飞岩”,顶平面积10余平方米。另有雷公台、仙人厨、婆孙峰“欧石岩”、“仙人洞”洞等景点,山上有“大罗山谌母殿”庙宇,坐落在主峰一华里之地,建于宋代、清乾隆二年(1737)修葺。在南部山腰建有“青云寺”,神龛上塑有谌母娘娘圣像。罗山还拥有丰富的名优土特产品,其中罗山的茶叶、生姜、豆腐乳被称为“罗山三宝”而驰名中外。旅游项目包括登山、朝圣、野营、垂钓、划船、游泳、龙光洞探险等内容。


一览丰城的“大山”


地理环境

罗山风景区位于江西省丰城铁路镇卫东村江上组,原名叫池山。 总面积88平方公里,主峰老仙峰,海拔962米。晋代,南昌郡罗闻通,朝廷几次重聘做官,他婉辞不赴任,寻道二百里,隐居池山修道,广收弟子传授道经。深得弟子们爱戴、尊崇。罗文通病逝后,弟子们为纪念师长,取他的姓氏为山名,更名为罗山。


一览丰城的“大山”


主要景点

罗山主峰古建筑有“大罗山谌母殿”继建“观音殿”、“许真君殿”附有住房、膳房、签房。建筑古风浓厚、雄伟壮观,传说观音是谌母之客,许旌阳是谌母之徒。山间周围有群峰环抱,有三迭百丈瀑布,九曲涧和山岩水帘香炉水,长年不谒。山西南有一天然岩石、直伸山外,称“秀谷飞岩”,顶平面积10余平方米。另有雷公台、仙人厨、婆孙峰“欧石岩”、“仙人洞”洞等景点,山上有“大罗山谌母殿”庙宇,坐落在主峰一华里之地,建于宋代、清乾隆二年(1737)修葺。在南部山腰建有“青云寺”,神龛上塑有谌母娘娘圣像。罗山还拥有丰富的名优土特产品,其中罗山的茶叶、生姜、豆腐乳被称为“罗山三宝”而驰名中外。旅游项目包括登山、朝圣、野营、垂钓、划船、游泳、龙光洞探险等内容


一览丰城的“大山”


在古今崇仁,丰城人的心目中,罗山是没有距离的,它不仅横亘天际,成为崇仁,丰城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更是耸立在人们心中故乡的象征。更何况儒、道、释三家很早就将这座山用自己的文化去进行过诠释,使这座山从一开始就变得很“文化”了。先说儒家。“罗山南境峙,形胜跨吉抚”(清代赖晋诗),罗山主峰老仙峰海拨962米,只要空气清新、能见度好,在丰城市区就可以见到“罗峰飞翠落帘幌”(明代李裕诗)的景色。

一览丰城的“大山”


在丰城历代方志、文人别集和各村族谱的艺文中,大都少不了写到罗山。如同治《丰城县志》记载罗山“高二十七里,周回百九十里,跨抚、洪、吉三州境,端秀丽,自省谯望之如初出芙蓉,亭亭江水”。宋代礼部尚书徐经孙(秀市潘桥角陂人)的《矩山存稿》中的《觉溪八景》,就有一首《罗阜朝云》;城内《丘氏族谱》中的《湖东沙湖八景》,就有一首《罗岫晴云》。罗山还有秀谷飞岩、摄秀台、蓑衣挂壁、水帘香炉等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题咏的对象,如唐代曹邺、宋代吴曾、陶弼、元代虞集、明代陆应箕、李绍春、清代袁守定、民国傅调梅等人均有赞美罗山诗作。明代嘉靖年间的南京兵部尚书李遂,号克斋,因喜罗山之壮美,遂改号罗山。李遂之子李材也因其父号罗山,为此号“见罗”,人称“见罗先生”。罗山,已成为崇仁,丰城文人心中的“泰山”。不少莅丰任职的官员也乐得在公馀一访,以示“拜山”。


一览丰城的“大山”


当然,罗山毕竟还是以道教为著。他的得名也是来源于一位得道高人、晋朝隐士罗文通。旧志云:“罗山距县五十里,原名池山,其巅有池,冬夏不竭。晋罗文通学道于此,因改名罗山”。


一览丰城的“大山”


罗文通生活在世局动荡的东晋末年,他读书好学而洁身自好,屡拒朝廷的征辟和王敦等割据势力的拉拢,受到了当时“清流”的普遍赞誉,后人称赞他“以饱德为膏梁,以令闻为文绣;知有道义而不知有天下,知有学问而不知有功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易”(唐代魏少游《晋征君罗山隐居铭》)。早在南北朝的陈朝(558-589)时,豫章太守黄仲昭整修了罗文通墓,唐开元年间(719-740),都督吴兢旌表罗文通所居之乡为“诏贤”。到唐大历五年(770),江南西道观察使李泌(722-789)为罗文通书舍遗址题写了“罗山”二字,并请魏少游写了一篇《晋征君罗山隐居铭》刻石于左,于是池山正式改名罗山。宋绍兴二年(1132)十二月,宋高宗下诏封罗文通为“大罗悟道真君”,以表彰他“穷欲无求,廉退自守;隐居学道,著一十四篇之书;力学训徒,感从学八百之众”。罗山道院也是沾溉天恩,殿宇一新,罗山也算是一座曾经得到皇帝垂青并加封的“圣山”。


一览丰城的“大山”


株山风景区

株山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城东部30公里的丘陵地区白土、淘沙、袁渡乡境缘,又称为楮山,坐落在抚河西岸,是丰城与临川的一座界山,距省会城市南昌仅五十余公里。主峰三角山海拔高556.2米,独冠群峰,山势南北走向,长13公里,宽5公里,面积41平方公里。周围有三角山,风车口、罗汉寨、抢岩岭、大峰凸、水牛鼻、华贤峰、鸟沙岗、双耳峰、马鞍咀等十余座山峰环绕。但因林木繁茂,景色秀丽,且系东汉南州高土徐孺子的隐居讲学之地,所以自东汉以来,在人们心目中,便是一座集优美生态与厚重人文于一体的名山。

一览丰城的“大山”


景观介绍

孺子台,是株山西麓的一块平整而硕大的磐石,可坐百十号人,相传为徐孺子隐居株山时,在晴暖之日吟诵诗书和道讲学之地。磐石上有一小池,相传宋代学者胡国安上山讲学时曾于此洗砚,故名洗墨池。由于株山的此一人文渊源,所以在株山西麓,曾于宋代兴办起名噪一时的龙泽书院(又名徐孺子书院)。

一览丰城的“大山”


桃花岩,由孺子台往西,不远处就是株山胜景“桃花岩”。此为天然岩洞,深5米,宽14米,最高处约有4米,整个岩洞宛如船形。每到春天,岩洞四周桃红如霞,极其绚丽,素为观赏桃花的上佳之地。岩洞的顶部有一清泉,清澈透亮、其味甘甜,长年下滴不绝。从前多有道士留居此洞修练,最后一名道士在“文革”时被红卫兵驱返原籍。清朝末年,丰城陶沙乡人甘凤皋,在岩洞外面的石柱上刻联曰:“棋局旧常新,问山中樵夫,有谁观此中胜负;桃岩流不尽,看峰头仙迹,令我想自在修行。”此联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和入山修行的意愿,遣词造句深蕴哲理、颇堪玩味。

一览丰城的“大山”


历史人物

不知是株山的灵气造就了徐孺子,还是徐孺子 的名气成全了株山,自汉代起,株山周边便是人才辈出,除了前面所述的“江西第一状元”王季友(今白土镇人)、揭傒斯(今杜市镇人)、熊佛西(今张巷镇人)、邓子龙(今杜市镇人)等人以外,其余或以文章名世、或以政声载史者不下百余人,而株山东侧的临川县,更是以“才子之乡”著称于世。或许是株山盛名所致,时至今日,无论春夏秋冬,慕名造访者仍是不绝于途。

一览丰城的“大山”


株山群景林木繁茂,禽鸟翔集,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是一个天然的游览、休养之胜地。(摄影:王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