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造也曾假貨遍地 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是中國製造的機會嗎?

在世界大國中,哪個國家的工業製成品最受歡迎,哪個國家的品牌最多,哪個國家的產品口碑最好?

相信大多數人會回答德國。

德國僅僅只有8000多萬人口,但是卻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曾經有記者問西門子的總裁:為什麼德國的產品動不動就“能用100年”呢?

他這樣回答:“這靠的是我們德國人的工作態度,是對每個生產技術細節的重視,我們德國的企業員工承擔著要生產一流產品的義務,一絲不苟是我們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01、德國製造 假冒偽劣

德國人對“德國製造”充滿了驕傲和自信,但是其實,在100多年前德國也是假冒偽劣的代名詞,是當時德國工業的恥辱。

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引領者,那個時候德國還是個政治混亂、經濟落後的農業國,完全無法和英國相比。在德國逐漸走向統一的過程中,德國人奮起直追,方式簡單直接——假冒仿造+盜取核心技術。這是一個國家追趕外國先進工業技術的最快方式。

德國製造也曾假貨遍地 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是中國製造的機會嗎?

德國人派出工業間諜,用盡各種手段一心只想要高精尖技術。此外,德國外派很多學徒和級別較低的職工到英國旅遊學習,收集好的產品帶回德國進行仿造。據英國人記載稱,德國曆史上名震一時的鋼鐵大王克虜伯,在英國還扮演高級“工業間諜”的角色,他利用出入各種上流酒會和聚會的機會來刺探英國最新的鋼鐵製造流程和工藝,回國之後細心鑽研,才創造了克虜伯的神話。

德國製造也曾假貨遍地 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是中國製造的機會嗎?

在輕工業方面,德國人更加過分,德國的小生產企業直接假冒英國名品的商標生產銷售產品。如當時英國有一家非常有名的謝菲爾德公司,這家公司製造的剪刀和道具品質高級,聲譽很好,德國人仿造甚至形成了規模效應,一座索林根城的道具製造企業都打上謝菲爾德的牌子。

英國人終於忍無可忍。

1887年,英國國會通過了《商品法》,法令規定,德國製造的所有商品如果要進入英國和英國的殖民地會場一定要打上“德國製造”的印章,但有違反將會面臨高額懲罰。

英國人認為,他們會用這個辦法遏制住德國假貨的泛濫,保住英國商品的優勢地位。十年之後,英國人發現錯了。

法令頒佈之後,德國從政府和企業開始嚴厲踐行“質量第一”原則,德國積累了半個世界的技術積累和德意志民族本身的強烈紀律性讓德國商品迅速崛起。

十年之後,德國的商品開始佔領歐洲市場,再過了十年,德國的各種工業製成品遠銷東洋。從日用品到重工業產品、軍工產品,德國製造都開始攀登世界一流水平。

到今年,德國製造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路,已經牢牢把德國製造必屬精品的概念打入了全球民眾的心中。

德國製造也曾假貨遍地 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是中國製造的機會嗎?

這背後正是德國人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德國人出口的商品有三成以上沒有其他國家的競爭者,因為只有德國人可以製造。此外德國商品除了質量一流之外往往有專業技術和優秀的售後服務。德國存在大量的小公司、慢公司,這些公司往往存在百年以上,追求質量和價值已經融入了公司的發展理念。

德國西門子的總裁曾經說: 我們德國人有自己的經濟學。我們德國人的經濟學就追求兩點:一、生產過程的和諧與安全;二、高科技產品的實用性。這才是企業生產的靈魂,而不是什麼利潤的最大化。企業運作不僅僅是為了經濟利益,事實上,遵守企業道德、精益求精製造產品,更是我們德國人與生俱來的天職和義務!”

歷史傳統、社會氛圍、企業精神、民族性格,德國人能夠取得成功是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德國這個工匠很認真。

02、日本還有多少天婦羅之神?

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是工匠之國的又一代表國度,雖然日本企業最近危機重重,頻頻傳出造假醜聞,豐田汽車、三菱重工紛紛中招。但是日本國內依然存在著大量匠人。如壽司之神,天婦羅之神。

炸天婦羅還能封神?這正是日本獨特的“職人精神”的內核,不管是什麼事業,一定有一顆想與始終的認真精神。把一個細微東西做到極致是日本的獨特景象。

在日本的文化中,匠人精神也是需要修煉的。每一個有志於成為匠人的學徒員工都需要經歷過漫長的時間,不止是對於手藝的精研。日本著名的秋山木工就非常嚴苛,弟子必須求學八年才可以獨立,他們需要花一年時間來做預科,四年時間做學徒,三年時間學帶徒弟,八年之後可以自立走出學校。秋山木工的創始人還創立了“匠人須知30則”作為學院的訓誡詞,這是從木工成為木工匠人的求道之路。

德國製造也曾假貨遍地 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是中國製造的機會嗎?

如果拿聞名遐邇的日料大神來說,不管是壽司之神,還是天婦羅大師,他們都非常樂於一生鑽研一樣東西,做料理就是他們一生的追求。高曉松曾經在節目裡採訪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在他看來,做料理就是他的證道過程。

這在中國不可想象的,古話說民以食為天。但是食終究也只是食物,孔聖人早兩千多年前就說了,君子遠庖廚,廚子就是廚子。日本則是完全不同的氛圍。

德國製造也曾假貨遍地 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是中國製造的機會嗎?

日本政府在1955年確立了“人間國寶”認定製度,匠人經過嚴格篩選之後,國家會統一劃撥財政支持,用來保護工藝,支持工藝傳承。也正是這種從政府到民間的堅持,才讓匠人精神發揚成為可能。

比起德國和日本,中國匠人精神的發揚從來都是一句空話,我們這個產生了“四大發明”的文明古國倒是需要向德國日本學習匠人精神?

喬布斯曾說: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傳世的公司,這家公司裡的人動力十足的創造偉大的產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當然,能賺錢很棒,因為那樣你才能製造偉大的產品。但是動力來自產品,而不是利潤。單純地把賺錢當成目標,這種差別很微妙,但卻會影響每一件事。

德國製造也曾假貨遍地 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是中國製造的機會嗎?

任何企業和個人不談論經濟效益都是一句空話,但是是否有太多的中國企業,太多的中國人過於急躁?過於追求經濟利益?

中國企業能有多少沉浸打磨獨立產權的高精尖產品的?一部紀錄片《大國工匠》講述了多位堅守在各個崗位上的匠人,像他們一樣兢兢業業,專注於做事的人有多少?把大部分的精力和能力做到研發產品上的公司有多少?

是否從個人到企業,中國缺乏先修煉內功,做好產品,做好自己的覺悟?

根據韓國中央銀行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日本1000年以上的企業有7家,有500年以上歷史的企業是32家,100年以上歷史的企業達到驚人5000多家,這些百年老店甚至是千年老店還大多數是中小型企業,但是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日本神話”,在日本人的認知裡,這些老店裡的幾十萬員工挑出幾個來都能稱為匠人,日本的“匠人精神”享譽世界。

03、中國離匠人之國有多遠?

目前日本最為長壽的企業是公元578年創立的金剛組,已經有了1440年的歷史,在這一年中國還處在南北朝混戰時期,北方的北周還面臨著突厥的侵擾,這一年創辦的中國企業早已湮滅在歷史的長河裡。在現實中的中國企業的壽命和日本相比令人震驚。

中國的集團企業平均壽命不超過8年,中小企業壽命不超過2.5年,中國目前最早的企業是1538年成立的六必居,之後就是1663年成立的張小泉撿到,再加上同仁堂、王老吉、陳李濟,中國超過150年的老字號也就這麼幾家。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企業如此,那麼個人呢?針對中國職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職場人在面對工作時常常會因為待遇等各方面問題選擇迅速跳槽,一箇中國人在一家企業距離跳槽到下一家企業僅有32個月時間,試問,如果是產品研發部門,兩年多的時間夠做出什麼成熟產品?

德國製造也曾假貨遍地 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是中國製造的機會嗎?

一個民族和成熟社會中會產生多少匠人,這個國家能否成為匠人之國,這個國家的製造業和工業能否全面升級迭代直接取決於社會土壤。

更直白地說,是否形成了整個社會尊重匠人的整體氛圍,對匠人的尊敬尊重是停留在口頭上還是落實在實踐中其結果是千差萬別的。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 ,一部《大國工匠》,讓中國人意識到我們從來不缺乏那些可以升格為藝術品的產品,也從來不缺乏踏實肯幹勤勤懇懇的人。

但是問題是這種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這種文化產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社會土壤的有機形成一定是由各個企業形成的。

蘇寧設立服務工程師節就是企業改變風氣的開始。空調安裝工程師,在一般人印象裡無非是那些“修空調的”但是,空調三分質量七分安裝。對於每一個空調產品的使用者而言,空調安裝得是否合格,空調安裝之後的調試,這都是和使用舒適程度息息相關的。這些修空調的常常在烈日炎炎的酷暑中工作,在冬天裡則不避嚴寒,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毫不誇張。

德國製造也曾假貨遍地 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是中國製造的機會嗎?

在單元樓之間的樓宇之間穿梭,工作往往伴隨著巨大的危險性,他們的技術含量並不比其他工種少,要做一個合格且優秀的服務工程師絕不容易。

他們付出的勞動和努力也不是一句簡單的“修空調的”能概括的。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如今這種人就出現在我們面前,對他們的敬重就是我們邁出去的堅實一步。

德國製造也曾假貨遍地 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是中國製造的機會嗎?

對匠人精神的呼喚已經漸漸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但是落到實處的卻是少之又少,蘇寧做了企業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蘇寧設立服務工程師的意義在於,一切有專業精神的工程技術人員都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重,而尊重則是我們發揚匠人精神的第一步。

匠人的社會土壤是全民尊重和崇尚,不是呼來喝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