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实的远古上神:东皇太一

九歌·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疑此处缺一句)

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屈原

东皇太一,一个听上去似乎有些陌生的名字,近些年在影视剧和各类作品中却屡屡出现。也许是因为大家早已对女娲伏羲之类的故事提不起兴趣,东皇太一之名不仅显得更为神秘,而且人们知之甚少,有助于编者们营造故事氛围,于是一位远古大神便被改造的面目全非。其实脱离真实太远,总是将人物停留在玄幻中是很可怕的,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个历史上相对真实的东皇太一。

寻找真实的远古上神:东皇太一

关于东皇太一到底是谁,史学界上曾有许多争论。闻一多在《东皇太一考》中认为“作为天神的太一,在古代哲学家眼中是宇宙的本体,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太一便是伏羲的化名”,“东皇也就是伏羲”。李光信在《九歌东皇太一篇题初探》中认为“东皇太一,其始就是卜辞中的太乙,即商人的祖先成汤”,“东皇即东土国王的意思”。而丁山则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以“东君”和“东皇”都是东方的尊神而提出了日神说。那我们就来对照史籍来找出东皇太一的“真身”。

东皇太一,是《九歌》文学体系中所祭祀的天帝、至高神。“东皇太一”与汉武帝祭祀的至高神“太一神”、古楚神话的至高神“蚀太”有关。汉代之后的文献里记载的“泰一”、“泰皇”、“泰壹氏”等,均与东皇太一有关。《淮南子•本经训》中说:“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经纲八纪,经纬六合。”

寻找真实的远古上神:东皇太一

《九歌图》中的东皇太一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词在楚东,以配东帝,故曰东皇。”《昭明文选》唐五臣注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这便是东皇太一的由来。而“太一”一词最初源于道家学说,《吕氏春秋•大乐》这样解释太一:“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后经方士推阐,太一成了创造宇宙,衍生万物的至上神。在楚汉人心目中具有主宰天地的无上权威。由于道家认为太一无形,楚人难以赋予其形象。神仙既然可称仙人,当为人形 ,主宰宇宙星辰。《九歌·东皇太一》是屈原对“东皇太一”的颂歌,是“屈赋”中,最为隆重、庄肃的一篇。其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

寻找真实的远古上神:东皇太一

说起东皇太一,不免有人会拿他和玉皇大帝作比较,两个人还真有些渊源。东皇与玉帝,这两个尊号都是尊贵之极的意思,区别只是一个是方向延伸,一个是物质延伸。以方向延伸的东皇,最早出自春秋时期。《史记·封禅书》云: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

很多现代人士只看名字,就认为玉帝要比东皇尊贵,其实这是错误的。东皇的东,在此并非指的是地域方向,而是尊贵程度。东,为五方之首,在中国,帝王受封禅于东岳泰山,日月出升东方,华耀大千。玉帝的玉,也是表示尊贵程度的意思。中国传统,金者为重,大坤载物,玉者为贵,乾净无暇。

寻找真实的远古上神:东皇太一

在古人信仰中,星宿主宰着人间万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生命。《晋书》:“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马、饥馑、疾病、灾害。”太一俨然成了最受楚汉人崇拜的保护神。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每年正月十五,被后人视作元宵节庆习俗的先声。正月为春季万物生机萌动之时,植物生长发芽,动物开始发情交配,古人在此时祭祀星宿尊神太一,祈求一年内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并祈求人的生殖繁衍。

东皇太一是历时三千多年都是中国人民崇拜的最高天帝。一直到宋代,宋真宗为了掩饰檀渊之盟的大宋的耻辱,谎称有玉皇入梦。开始吹捧玉皇大帝。上行下效,道教也逐渐兴起以玉皇大帝为天帝的典籍传说。宋代以后,各朝各代的帝王为了宣扬皇权统治为天命所归也极力推崇玉皇大帝,政权与神权的结合之下,导致了东皇太一信仰的逐渐没落。

寻找真实的远古上神:东皇太一

西汉帛画《“太一将行”图》

那东皇太一究竟什么模样?我们先来从王堆3 号汉墓出土的一幅丝帛《“太一将行”图》说起。这幅帛画左侧题记中有“大一将行”(“大一”即“太一”,下同)的记载,其画面正中,头上有角的便是“太一”。虽学术界对此画到底画的是谁还有些争论,比如周世荣认为主像是“社神”,李学勤认为“大一”是“天一”,但在未有更明确的指向性的结论的得出之前,主流学术界仍认为此画中的主神既是“太一”。

寻找真实的远古上神:东皇太一

《“太一将行”图》题记及鹿角形象主神

著名国学泰斗饶宗颐便是支持此画中主像为“太一”的一方。他将主像太一和下面的两条龙连成一体,“青龙为苍龙,黄龙为地龙,合中间之大一,是为三一”。他所找到的对应文献或许比他人更为贴切,即《越绝书》的描写,其中有“雨师扫洒,雷公击槖,蛟龙捧炉,天帝装炭。大一下观”句。

寻找真实的远古上神:东皇太一

木雕单头镇墓兽,战国,湖南省博物馆藏

(头顶有供插鹿角的两个方孔,但鹿角已朽)

对于此帛画的寓意,学术界也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它的用途是墓主人生前出征打仗前祭祷“太一”神,以祈求战争胜利的兵祷。整个画面表现神祇出行景象,具有浓厚的神话气氛。“太一”一词出现在战国中期。从传世文献来看,“太一”最早便是出现在《楚辞》等书中。至汉代成为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神。此帛画的出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战国中后期以来楚地对“太一”崇拜的流行。

寻找真实的远古上神:东皇太一

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

关于太一神的样貌,汉代的文献《焦氏易林》中曾有记载,如《小畜》即提到其“方喙广口,仁智圣厚,释解倒悬,唐国大安”。但描述较为笼统抽象,有学者经研究指出:近几十年以来,在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代楚墓中出土的一种形状诡异的镇墓神其实就是太一神。这也与《“太一将行”图》中鹿角主神的形象是吻合的。

寻找真实的远古上神:东皇太一

木雕双头镇墓兽,战国,荆州博物馆藏

对于推断此类镇墓兽便是“太一”,其理由是:此类镇墓神仅见于原楚国地区,具有鲜明的地方性。这种器物从战国早期到中晚期的墓葬中都有发现,并且始终都具有两个相同的特点:一、都插有两支鹿角。二、固定在方形底座之上。早期的形体简单,分头、颈、身三部分,头上无器官,大约还处于草创阶段;中期趋于复杂,有些还变为双头,有巨眼大口,长舌外伸;

寻找真实的远古上神:东皇太一

木雕双头镇墓兽局部,战国,荆州博物馆藏

晚期头部由兽形转化为人形,其他特点保留。长沙是楚国故地,因此帛画的太一神就是从这种镇墓神的晚期形态演化而来,两者是同一神抵的偶象。镇墓神的长角是阳气的象征。口伸长舌有两个意义。一是象征地生万物,二是象征语言,太一是万物之本,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而又包罗万象的正是语言。

寻找真实的远古上神:东皇太一

龙云纹单头镇墓兽,战国,湖北省文物考古所藏

当然,这都只是对太一形象的一种推测。《庄子·天下》有云:“建之以有无有,主之以太一。”在这个概念下,不管东皇太一到底是哪个神,又张的什么模样,其实也许都是古人从不同角度阐述被老子称之为‘道’的那个存在。他可以没有形迹,但却客观存在。他,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本身的具象。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因时代的变迁,政治的需要,太一这位有着至高神格的上神被选择性的淡化,我们今人也只能从历史留给我们的只言片语中,去寻找所谓的,相对合理的真相,但随着考古及史学研究的推进,这些没解开的迷终究会有个答案,一个更真实的东皇太一,也许离我们并不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