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通寶關平銀壹兩的價值!

中外通寶關平銀壹兩的價值!

中外通寶:又名中外通寶關平銀壹兩,幣面分大小兩種銀元,大的重37.7克,小的重26.96克。

我國近代銀幣是白銀加少量其他金屬鑄造的貨幣,代表了一個時期的貨幣文化,它的製作量相對銅幣等較少,又歷經時代變遷,損耗大,稀缺度增添了近代銀幣的身價,加之製作精美,成為錢幣收藏市場上受歡迎的幣種之一。

有關中外通寶銀幣的鑄造情況,錢幣學界目前存在著三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中外通寶銀幣系咸豐四年(1854)上海江海關成立,當局委託外國先進造幣廠鑄造;另一種說法認為,中外通寶銀幣是英國造幣廠代上海所鑄之專作納稅用之銀元,咸豐八年(1858)就有發現;還有一種說法則認為,中外通寶銀幣是朝鮮高麗高宗21年(1884)典圓局所鑄,但不知所據。

“中外通寶”系列有壹兩﹑五錢﹑二錢﹑一錢﹑五分合計五枚一套,最早曾在北京出現一套,後被藏家獲得壹兩1枚﹑五錢數枚,日本銀行亦藏有一錢1枚。 2003年11月北京華辰秋拍出現的一套上海壹兩銀幣,為無放射線版,是樣幣中未採用之設計,可稱“樣幣中的樣幣”,非常罕見。

大阪造幣局成立後在1870年3月起僱用香港造幣廠前廠長乾打任造幣首長,1871年4月4日正式開鑄,乾打在1875年1月底離職。這也解釋了為何日本銀行藏品有中外通寶一錢的最可能原因,乾打過世後其家人將模具與全套樣幣在1888年交英國皇家造幣廠博物館收藏,在1906年出版之《皇家造幣廠博物館目錄》359頁上也有記載。

中外通寶關平銀壹兩的價值!

中外通寶一兩銀幣,正面內圈橫書右左讀“關平”、直書“銀一兩”,外圈有直讀“中外通寶”四字;背面內圈為太極八卦陰陽圖,外圈是首尾相接的兩條龍紋。有關中外通寶銀幣的鑄造情況,一種說法認為,中外通寶銀幣系咸豐四年(1854)上海江海關成立,當局委託外國先進造幣廠鑄造;另一種說法認為,中外通寶銀幣是英國造幣廠代上海所鑄之專作納稅用之銀元,咸豐八年(1858)就有發現,現在最通行的說法是:鑄期:清咸豐七年至八年(公元1857年-1858年)鑄地:經上海官方委託英國皇家造幣廠代鑄,清廷不同意使用中外通寶的原因,主要是清朝通用銀兩需上稅,不願破除慣例。如果使用中外通寶,各海關關平不一,也易造成雙方爭執。同時也考慮到該幣由英國皇家造幣廠代鑄,不易控制,損害了清朝的貨幣鑄造發行權,但在當時鑄造通貨,必須戶部奏請核准,方能實行,旋清廷以幣上只有通寶,並無年號,於制不合,著江海關停鑄銷燬。中外通寶存世不多,鑄制精美,品相完好,包漿自然,價值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