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旦懂得這兩條天規,人生福氣自來,少有災禍!

佛家有言: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福德因緣,而正是錯綜複雜的因果,形成了人生命脈的曲折多舛。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人生世事都有其前因後果,你現在所經受的,都是以往起心動念所造,你將來所擁有的,都是當下舉手投足而來。

人生之中,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往往都不會受過往的牽絆,與其悔恨當初,不如立足當下,即使往昔造了惡業,即刻懺悔改錯,亦能成為一個善良有福之人。在為人處世中,有這兩條道破人生真諦的天規,一旦懂得,註定人生福氣自來,少有災禍。

一個人,一旦懂得這兩條天規,人生福氣自來,少有災禍!

一、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

譯文: 節儉樸素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太過分節儉了就是小氣,就會淪為為富不仁、斤斤計較的守財奴,這樣反而會傷害到朋友之間的交往。

曾國藩為訓誡後世子孫,曾在家書中寫道: “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可見,勤儉節約對於一個人,乃至整個家族都是何等重要。但正如世事都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若是太過節儉,便是弄巧成拙,成了財富的提線木偶,節儉到吝,反而會淪為讓人不恥的對象。

古人云: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節儉能成就君子的美德,但若是物質太過吝嗇或奢侈,這實際便成了小人俗人的表現,所謂“感應之理,有感必應”,真正具足仁義道德的良師益友,必然會與你疏遠,自己的人生也會因此逐步走向困境。

一個人,一旦懂得這兩條天規,人生福氣自來,少有災禍!

二、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

譯文: 處事謙讓本來也是一種高尚的行為,但是謙讓過分了,就會顯得卑躬屈膝、謹小慎微不夠大方得體,這樣反而會給人一種好用心機的感覺。

古人言: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真正具足大智慧的正人君子,都會格外注重培養謙虛之心,反之,目光短淺的人,驕縱狂傲和謙讓至偽必佔其一。

一個人,一旦懂得這兩條天規,人生福氣自來,少有災禍!

如若一個人在待人接物中,過於的謙讓,必然會讓對方感到無所適從,非但不利於自己,反而給人留下虛偽不誠、好用心機的印象。在為人處世中,謙虛的品質是必不可少的,但也要懂得大方得體,如此才能不受人輕視,人生路方能越走越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