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城市學院打造終身學習大平台

2018-10-26 14:43 | 記者 歐苗苗 通訊員 胡慧君

“全國城鄉社區教育特色學校”、“省示範學習型城市”……一個個高含金量的榮譽,真實地反映出瑞安城市學院的發展和瑞安市終身教育服務體系的建設之路。

2013年,瑞安市開溫州之先河,以浙江廣播電視大學瑞安學院為基礎,整合市社區學院、市老年大學等終身教育辦學資源,組建了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地方開放型大學——瑞安城市學院。

5年多來,瑞安城市學院以服務民生為突破口,立足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不斷推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課後託管和社會培訓,全面構建了市、鄉鎮(街道)、社區(村居)三級終身教育服務體系,培育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終身教育項目和品牌。“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氛圍日益濃厚。

瑞安城市学院打造终身学习大平台

[社區教育] 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上學堂”

“學不可以已”,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一座城市也是如此,只有推進全民終身學習,才能更好地建設學習型城市和創新型城市。

“我的孩子快6個月了,這場講座真是及時雨,讓我學到了輔食添加的原則和製作方法。”住在玉海首府的一位年輕媽媽,聽了瑞安城市學院舉辦的關於兒童保健知識的講座後說。隨著瑞祥新區諸多新建小區居民入住,社區學院邀請了市人民醫院兒科專家塗芳芳、曾綺丹,面向周邊社區居民,舉辦了兩場專題講座,為孩子們構建更健康,更科學的成長空間。

9月26日,瑞安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徐存德一場《瑞安方言的文化解讀》的專題講座,開啟了瑞安城市學院(社區學院)首期傳統文化專題研修班系列講座的大幕。在接下來的3個月,來自溫州和瑞安的知名專家學者,還將用12場講座給學員們送來12道文化大餐,引領學員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學員代表鄭選臻表示,感謝瑞安城市學院提供這樣的機會,與大家一起學習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追夢人。

“滿了,滿了!不能再招了,太極拳班和舞蹈班的報名人數都遠遠超出了計劃……”面對絡繹不絕前來報名的村民,桐浦社區學校的相關負責人只好婉拒。

瑞安城市學院桐浦社區學校2018年秋季招生,近日圓滿完成,其中太極拳班學員接近80人,遠遠超出原先招生計劃60人,學員大部分來自於浦西、浦東、桐浦3個村。這只是全市城鄉社區教育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全市各社區學校緊緊圍繞“服務社區、貼近百姓、振興鄉村”的辦學宗旨,充分利用老人活動中心、文化禮堂等公益性社會設施,開展社區教育活動,並逐漸形成了錦湖“新居民學堂”、塘下“婦女電商”、荊谷“金牌月嫂”、碧山“南拳傳承”等社區教育品牌項目,讓市民就近便能接受各種學習培訓。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市社區學院為龍頭,街道(鄉鎮)社區學校為骨幹,社區(村)學習點為基礎,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博物館等為補充的終身教育體系。錦湖街道被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示範鄉鎮(街道)、全國學習型街道;瑞安城市學院(社區學院)被評為全國首批城鄉社區教育特色學校(青少年校外教育特色學校);由城市學院參與主辦的瑞安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連續3年獲得“全國優秀組織獎”;瑞安市被評為2017年“浙江省學習型城市”;瑞安市抗美援朝歷史教育館成為繼玉海樓之後的第二個溫州市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美好前景正在逐步實現。

瑞安城市学院打造终身学习大平台

[課後託管] 惠及城鄉8萬多名學子

2014年,瑞安市政府將“開展小學生放學後託管服務”列入“十大民生工程”。作為主辦單位,瑞安城市學院發起成立市社區教育協會,協會下設社區教育託管服務中心,負責全市託管服務的統籌、協調、指導和管理工作。

經過4年的探索發展,瑞安市託管服務各項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呈現勃勃生機。目前,託管服務工作已覆蓋全市108所學校,惠及8萬多名學生,走出了一條特色化、品牌化的瑞安新路子。

“我們搭乘‘互聯網+’的東風,啟動‘託管服務希望學童共享教育行動計劃’,併成功試點。通過線上線下,搭建城鄉校際溝通平臺,實現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瑞安市社區教育協會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課後託管服務不僅要解決城市家長的難題,更要服務於偏遠山區的孩子。去年10月,“託管服務希望學童共享教育行動計劃”啟動。作為課後託管服務有特色有成效的首批試點學校,瑞祥實驗學校牽手西部偏遠山區的楓嶺學校,讓山區孩子搭乘“互聯網+”的東風,實現城鄉孩子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楓嶺的學生,大多沒有走出過大山,城區學校豐富的課程深深吸引著他們,開闊著他們的眼界。回來後,同學們都興高采烈、議論不停。”楓嶺學校校長趙達說,共享教育行動計劃最吸引學生的,是通過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打破課堂教育地理侷限性,通過雙直播課堂,讓孩子在自己的教室,也能享受到對方的教育資源,通過“互聯網+”,讓教育共享、教育公平成為新常態。目前,楓嶺學校形成了自己的託管品牌——“楓嶺三絕”:經典誦讀、傳統內家拳、書法篆刻,其中一位學生的篆刻作品還獲得浙江省中小學生藝術節小學組二等獎。

4年裡,瑞安市託管服務事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點到面、從面到精,社會美譽度不斷彰顯,引起各級行政部門和新聞媒體的關注。瑞安託管服務報道首次登上國家級教育媒體平臺——《中國教育報》;省政府參事室調研組專程來瑞調研指導;內蒙古、成都、衢州、金華等省內外兄弟院校20多批次考察團來瑞學習交流。

瑞安城市学院打造终身学习大平台

[老年教育] 讓老年人在學習中重煥青春

“發展老年教育,根本目的不僅在於解決老年人受教育的問題,而是要通過老年教育這一平臺,充分保障老年人有尊嚴養老的權利,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瑞安城市學院副院長池萬村說。

“Can you cut me a deal?(你可以算便宜一點嗎)”每到週三上午,你就能聽到老年大學旅遊英語口語班學員們認真的誦讀聲。該班自2015年下學期開班以來,受到學員們的熱烈歡迎。“活到老學到老”,學員黃建華說,雖然她還沒機會正式跟外國人交流過,但她已經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對話,期待著今後出國旅行時能派上用場。

隨著時代的變化,老年人學習的熱門專業也在與時俱進, 該校堅持從老年學員的需求出發,除了設置傳統的舞蹈、聲樂、書法外, 增設高級攝影、英語口語、茶藝等,儘可能滿足學員“求知、求樂”的願望。目前該校共開設21個專業、51個班級,有2300多名學員,是溫州各縣(市、區)中規模最大的一所老年大學。

氣勢磅礴的民樂合奏、激越高昂的大合唱、幽默風趣的小品、柔美的舞蹈、靚麗的時裝秀……10月19日下午,城市學院報告廳熱鬧非凡,“放歌夕陽紅,奮進新時代,紀念瑞安市老年大學建校30週年文藝匯演”取得圓滿成功。這臺演出由老年大文藝團幹部和學員們集思廣益,自編、自導、自演。音樂快板《誇誇老年大學好》,學員們更是用瑞安方言道出了學員的心聲。老年大學文藝骨幹、學委會文藝部部長施麗婭,退休前是瑞安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從沒和文藝“搭上邊”。她說,是老年大學這個增長知識、歡度晚年的溫馨樂園,為她打開了豐富多彩的另一扇窗戶。

為了老年大學校慶30週年,書法、國畫、攝影班的學員們還精心創作了63幅精美的作品,在新老校區展示。老年大學資深學員、國畫班班長金益清說:“我們這麼大的年齡,都是老了開始學畫,生活很充實。在30週年校慶讓大家看到我們的作品,感覺很高興,很光榮。”

在老有所樂的同時,老年大學不忘開展第二、三課堂活動,搭建老有所為平臺。10月17日是九九重陽節,50來位文藝團團員來到浙江省文明示範村——馬嶼鎮馬北村,為村民們送上了一臺精彩的文藝節目。據悉,此次文藝送下鄉是瑞安城市學院(市老年大學)與瑞安市委老幹部局共同策劃的“銀齡計劃·一月一禮堂文化下鄉”活動之一,為豐富農村文化禮堂活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