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企「合伙人」,說穿了就是接盤俠

看來,合夥生意並非想象中那麼好做,縱有“清華”、“總裁”的光環加持也不濟事。法制晚報近日報道,34名“清華大學總裁班”學員眾籌開了一間餐廳,開業三年來卻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目前已停業並向法院申請破產。這間餐廳除了負債300餘萬元,還有100餘名客戶辦理的充值卡費未予退還。

總裁班都上了,居然還是“辦卡”的套路。有網友調侃,一位總裁是總裁,一群總裁捆起來就“總柴”了。

這些年,不斷倒掉的豈止眾籌餐廳。失敗的眾籌咖啡館、眾籌茶園、古茶樹認養等項目也數不勝數。

茶企到處徵集“合夥人”,理想目標就是那些手上擁有一定資金、打算創業或轉型的準“總裁”。熱衷於參加社會上各類總裁班的,也往往是這部分人群。他們有個共性,就是寄望於聽兩堂打雞血的付費課程,從此走向人生輝煌,實現階層的躍遷。說好聽些,是某某高大上名校的“學員”;說難聽些,不過是一些時常把“整合資源”掛在嘴邊的混子。

前幾年,古樹茶概念正熱那一陣子,有幸在茶山上遇到過幾撥“總裁班”的主兒。這些人從事的行業五花八門,卻沒幾個是真正做茶的。或聽信班裡某個“同學”的撩撥,眾籌一片茶園或一個品牌,就想坐等著分錢了。僅憑一腔熱忱,參與幾乎完全陌生領域的合夥生意,焉有不敗之理?

一位熟知的外地茶友,不幸成了這類“合夥人”。先是聽從某茶企描繪的有關古茶樹認養保護宏偉藍圖,又通過實地考察,決定跨界進入這個行業掘金。在投入上百萬元資金後,卻發現自己的錢被茶企截留了,並沒有給到古茶樹的真正主人——茶農手上,也無從知曉作為回報的“古樹茶”是否真正產自自己所認養的古茶樹。事已至此,他堅決要求茶企終止合同,退回本金。得到茶企的答覆卻是,只能以茶葉抵扣認養資金,退錢是不可能的。

經過幾輪撕扯,這位茶友最終討回來一大堆毛茶,價格高出市場價數倍,算是交了一筆可觀的學費。

茶企“合夥人”,說穿了就是接盤俠

中國式“合夥人”,多以同學、朋友、老鄉、親戚為紐帶,講人情勝過講規則,責權利劃分不清晰,退出機制不完善。合夥過程中,一旦出現利益分配不均,反目成仇是分分鐘的事情。

即使打著“總裁班”名義的合夥,錢合到一起了,心卻未必在一起。一間餐廳有34個持股均等的“老闆”,段子恐怕也不敢這麼編。

如今,仍不斷有茶企在打“合夥人”的主意。話說被“合夥”的對象,一不參與茶企管理,二不參與產品開發,三不參與茶企分紅,這算哪門子“合夥人”?有能力通過正常渠道融資的茶企,誰會出此“合夥人”下策?

茶企“合夥人”,說穿了就是接盤俠,同“綠韭菜”的雅稱“股民”好有一比。

一幫持股均等的“總裁”開不好一間餐廳,深層次原因在於一個“均”字。一群不明就裡的“合夥人”,卻足以幫茶企高位解套,原因在於一個“不均”。

“合夥”,還來不來嘛?

文:老茶鬼(茶業獨立評論員)2018.10.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