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筋怎麼做好吃

原文:[麵筋二法]:一法麵筋入油鍋炙枯,再用雞湯、蘑菇清煨。一法不炙,用水泡,切條入濃雞汁炒之,加冬筍、天花。章淮樹觀察家,制之最精。上盤時宜毛撕,不宜光切,加蝦米泡汁,甜醬炒之,甚佳。”

淸 袁枚《隨園食單》雜素單

麵筋怎麼做好吃

《隨園食單》雜素單有面筋二法,麵筋是將小麥粉在清水中汰洗所得,是一種由麥膠蛋白質和麥谷蛋白質組成的植物性蛋白質,是中國人對人類食品事業的又一貢獻,今咱聊聊麵筋。

麵筋怎麼做好吃

麵筋亦作“面觔”。關於麵筋起源,《食物紺珠》(1592)記載,它是由中國南朝梁武帝的御廚們發明的。因為這位皇帝崇佛食素,而用麵筋製成的素肉素腸等,能在外形和口感上都能與被仿的葷食相似,很好地滿足了食素皇帝的食慾和口福所需。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一·小麥》:“麵筋,以麩與麵水中揉洗而成者。古人罕知,今為素食要物。”《紅樓夢》第六一回:“ 春燕 說葷的不好,另叫你炒個麵筋兒,少擱油才好。”

麵筋怎麼做好吃

用麵粉加水拌和,洗去其中所含的澱粉,剩下凝結成團富有粘性的混合蛋白質就是麵筋。洗面筋是很神奇的事,一坨麵粉洗啊洗就出來一堆麵筋,具體制法、是將麵粉加入適量水、少許食鹽,攪勻上勁,形成麵糰,醒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面要揉的光滑然後放一個盛水的盆裡;不停的拍打麵糰,把澱粉拍洗出來,用清水反覆搓洗,把麵糰中的澱粉和其它雜質全部洗掉,剩下的即是麵筋。洗面筋這個技術活,洗不好不出麵筋。洗面筋要想勁道,最好選擇散裝的當年新磨的麵粉,不要精細的麵粉,也可以直接買麵筋粉,又叫谷阮粉。 洗面筋要在麵粉中加點鹽,麵糰要比餃子面稍稍稀軟一些。把麵糰泡在水中醒20分鐘。不時換水,洗出麵粉中的精華,直到麵糰顏色發暗,手感勁道不粘手,浸泡在水中不掉面色為止。

麵筋怎麼做好吃

將溼麵筋平攤在蒸籠中,厚度為2~3釐米,加熱30分鐘,即成烤麩。除此之外還有面筋腸,麵筋皮,麵筋絲,麻花面筋,臭麵筋等。將洗好的麵筋切成小塊或製成小球,然後投和水鍋,用蒸汽加熱,使蒸汽保持100℃左右,持續30分鐘,即成水面筋。還有一種油麵筋:用手團成球形,投入熱油鍋內炸至金黃色撈出即成。

麵筋怎麼做好吃

在民間傳說最早的炸麵筋是由無錫尼姑庵的一位師太發明的。五里街口是大德橋,橋畔的尼姑庵。庵堂靠近惠山,環境清幽,四時善男信女不絕,逢佳節或菩薩誕辰,無錫城廂老太太常來此唸佛坐夜,有時在庵裡一住就是六七天。庵裡有個燒飯師太,燒出來和素菜有些名氣,她燒出來的菜就不一般,會翻名堂,味道又好。師太燒素齋,憒常用生麩當主料,紅燒的,炒絲的,煮湯的,配上細貨冬筍、香菇,道道菜餚引得素齋席上讚口不絕。經常來庵唸佛人不斷,聞名來吃頓素齋的居士不少,燒飯師太總是把生麩準備滿滿一小缸。


麵筋怎麼做好吃

有回,原先約定來庵堂唸佛坐夜的幾十個鄉下老太太,不知啥事情那天沒來。好幾桌齋素需要用的生麩,燒飯師太已準備好了,生麩是隔夜餿,一過夜就吃不得了。燒飯師太先是放些鹽在生麩缸裡,還是放心不下,怕缸裡出毛病。她左思右想,試試開個油鍋,把生麩煎一煎,免得發餿,明早仍可燒素齋派用場。油鍋裡油多了些,待油一滾,怕生麩煎不透,特地煎成一個個小塊,手抓一把扔進油鍋,剷刀翻了幾翻。只見鍋裡一塊塊生麩膨脹成一個個金黃澄亮的空心圓球,在滾油裡躥下,用笊子撈起手指戳戳鬆脆、鼻頭聞聞噴香、嘴裡嚐嚐蠻鮮。眾口贊好,給這油炸生麩空心圓子起名“油麵筋”。


麵筋怎麼做好吃

從這以後,尼姑庵裡素齋就添了清炒麵筋、釀麵筋、麵筋筍片、麵筋湯,道道素菜,道道佳餚,日日只怕素齋桌數開得少,不愁吃客人不多。風聲傳出去,各處庵堂、寺院也都學起樣來,素齋中增添油麵筋花色。沒多久,無錫城裡開出一個個油麵筋店鋪。漬麵筋進了千家萬戶,肉釀麵筋、麵筋炒肉絲、菜燒麵筋了日常飯菜。至於那些飯店、菜館,廚師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燒出了好多道無錫的傳統名菜。其實麵筋不光南方愛吃,北方也愛吃,不光能素的也能葷吃,天津有一道蝦籽獨麵筋特好吃,是天津名菜,記得前幾年北京流紅燜羊肉,而這道配上油麵筋特好吃,愣把麵筋泡給炒火了。


麵筋怎麼做好吃

油麵筋可以加麵粉,也可不加麵粉。加麵粉的配方(北京、上海)是:溼麵筋10公斤,加麵粉2.0~2.9公斤,再加少量鹽。攪拌7~8分鐘,取出後切成小塊製成小球,先投入油溫為90~100℃的油鍋裡,炸3~5分鐘,使球的外層起一層破皮,撈出後再投入油溫為130~240℃的油鍋裡,再炸10分鐘出鍋即可。天津的炸麵筋是不加任何的的輔料的,所以炸成的麵筋金黃可人,表面細看凹凸不平,形狀不一,猶如四川的榨菜。這是因為上面提起的溼麵筋的彈性及韌性決定的。所以即使和肉一起燉也不會爛掉,只是外形放大了近一倍。


麵筋怎麼做好吃

麵筋怎麼做好吃

麵筋菜餚在中國也品種繁多,特別是在江南,從明朝開始,就有很多美味的麵筋名菜問世應市。《隨園食單》記有面筋二法,是清乾隆年間揚州地區流行的製法。書中所說的“章淮樹觀察”,章淮樹,大名叫章攀桂,字淮樹,安徽桐城人。安徽桐城人。乾隆中期官甘肅知縣、武威知縣、江南鎮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蘇松督糧道、松太兵備道。乾隆中,官甘肅知縣,累擢江蘇松太兵備道。清代稱呼他人“觀察”者,是指道員,因章淮樹官蘇松督糧道,故袁枚稱乏觀察。章淮樹是袁枚的一位好朋友,在袁枚的《隨園詩話》和《小倉山房詩文集》等著作中,都有記述他的文字。清史稿載章淮樹觀察有吏才,多術藝,尤精形家言。謂近世形家諸書,理當辭顯者,兼通形家日者之言, 章攀桂擅長看地形,在興修水利上表現卓著。《清史稿•列傳藝術》記載了乾隆數南巡,自鎮江到江寧,江行險,每由陸詔改通水道,章攀桂根據實地勘查,提出了省工省時的開鑿刀槍河故道的方案,並監督實施工程,取得成功。謂之新河,百年來賴其便利,攀桂亦因受聖上褒賞。

麵筋怎麼做好吃

章攀桂不僅研究陰地風水,也研究陽宅,乾隆權臣于敏中仕途青雲,官至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後為協辦大學士,乾隆三十八年晉升為文華殿大學士。於在家鄉金壇請由章攀桂出面,為其營造花園,堪稱江南一絕。因大學士于敏中收受賄賂之事暴露,受到乾隆皇帝指責,而章攀桂因曾經幫助於某在金壇修建私家園邸,乾隆45年(1780年)被革職。丟官後的章攀桂,他散居江寧,晚年沉溺禪理,對禪宗產生了興趣,唸佛雲遊,不問塵世,著作有《選擇正宗》等行於世。章淮樹去世4年之後他的府宅“安園”,由靖逆侯、江南水路提督張雲翼所得。同治年間,張佩綸購得此處宅院,張佩綸,字幼樵,一字繩庵,又字簣齋,直隸豐潤縣齊家坨人,同治辛未科二甲進士,授翰林院侍講,晚清名臣。早年在京城與李鴻藻、潘祖蔭、張之洞、陳寶琛、寶廷等同為“清流”, 他當時娶了重臣李鴻章之女,他們的孫女是近代著名作家、聞名上海灘的才女張愛玲。

麵筋怎麼做好吃

麵筋是素齋園中的奇葩,尤其是以麵筋為主料的素仿葷菜餚,堪稱中華美食一絕,章攀桂晚年沉溺禪理,亦改吃齋,但並非純素,袁枚喜食他家素齋尤以麵筋製做最精,現製做隨園菜章觀察麵筋,章府制面筋有二法,一法炸,麵筋入油鍋炙枯,再用雞湯、蘑菇清煨。一法不炸,用水泡,切條入濃雞汁炒之,加冬筍、天花。天花就是灰樹菇也叫樹花,它跟普通的菇類一樣燉、煮、燒、炒都可以的。沒有可用蘑菇替代。取蝦米泡汁,咱今制不炸的取水發麵筋、做此菜宜用手毛撕,不宜用刀光切,將水發麵筋用手撕成一片片,鮮筍切成片,蘑菇切片。鍋內放油,下面筋炒制,將麵筋的水汽炒幹,然後放入筍、蘑菇,加入甜醬、蝦米連汁倒入,加白糖、水,滾透入味,用溼澱粉勾芡,點些許香油,出鍋裝盤即可,此菜鮮軟多加汁,口感脆嫩,用袁枚的話,此菜甚佳。

麵筋怎麼做好吃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