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魅族用戶心路:

我相信喜歡魅族的人一定是喜歡魅族的那份執拗的勁,雖然現在為了順應市場,這份執拗似乎變得“緩和”了很多,但很多該有的堅持都還在,藉著魅藍E3的發佈,我先給大家盤點一波,魅族這些年在手機Home鍵上都做過哪些文章?以及在對抗安卓三大金剛鍵上做過哪些交互上的努力?

◎題外話

喬布斯一直在給我們宣導iOS的操作邏輯就是打開和退出,所以他只做了一個Home Button,然後這個Home鍵延續了很多年,一直到iPhone X的發佈。

但是仔細探討的話,其實打開、退出只能說是操作的邏輯的總概。返回這一基本操作才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按鍵。後來,隨著APP的數量激增,多任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程序的快速切換也成了必須。所以iPhone的全面屏手勢,應運而生。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安卓早期對於功能導航鍵的分化過於細化,早期的安卓功能鍵是:Menu鍵,Home鍵,Back鍵以及Search鍵。後來Search鍵因為應用需求較小而被拋棄,形成了傳統的安卓三大金剛鍵。

隨著安卓版本的不斷更新,以及需求改變,Menu鍵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多任務,變成了現階段的三大金剛鍵,並一直延續至今。

◎腰圓鍵初現

從第一部魅族手機——Meizu M8開始。

魅族M8作為國內最早的國產機皇,從魅族發聲要轉型做手機,一直到正式上市發佈,經歷了2年之久(2007-2009年),這中間究竟經歷了多少的不易,我們作為用戶很難感知。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魅族M8某種程度上受到當時iPhone影響很大,而且當時安卓系統還未正式推廣,黃章最後選擇了Windows CE的操作系統,整個下巴設計就是經典一個印有魅族早期logo的home鍵,home鍵的功能相對也很單一,就是類似iPhone的操作。當然這一代home鍵,也奠定了後續“腰圓”鍵的造型。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魅族M8腰圓Home鍵評價:外形:5分
交互:3分

◎安卓交互時代到來

2011年魅族M9上市。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M9是魅族第一次加入安卓陣營帶來的產品,下巴部分也為了迎合安卓三大金剛鍵做了改變。Home鍵的造型進行重新設計,更偏後續MX4 Pro上的偏圓角矩形的造型,周邊還包圍了一圈金屬邊,這也是

只能手機發展史上第一款。

位於Home鍵的左右兩側則是用3個小點代替的Back鍵和4個小點代替的Menu鍵。這樣的設計,對比起同時期的安卓手機可以說是完勝,無論是造型,還是靈性感上都有上升一個檔次。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魅族M9三大金剛鍵當然基本的交互邏輯還是在遵循安卓標準,並沒有什麼大改動。
評價:外形:4分交互:3分

◎小圓圈雛形初現

2012年年初魅族MX上市

作為魅族夢想之作的開篇,經歷多少有點波折,早期雙核版發熱問題導致,產品壽命沒有維持多久,後來下半年又更新了四核版本,但總體設計並無大變。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而魅族MX的下巴,相對於魅族M9也做了小改。

最大的改變是將Home鍵變成了一個突出的小圓點,這個小圓點基本也就是後續小圓圈的初始原型。左右兩邊的Back和Menu鍵做了隱藏式設計,在觸控的時候會自動點亮,這種隱藏式設計對於正面一體感的塑造功不可沒。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魅族MX小圓點雛形初現
基本的交互邏輯也還是在遵循安卓標準,並沒有什麼大改動。評價:外形:4分交互:3分

◎小圓圈誕生

隨後魅族MX2上市。

在我看來這算是魅族早期最為成熟的產品,並奠定了魅族後續很多機型的設計基調,也是我第一款購入的魅族產品。

這一代魅族開始大刀闊斧的改變安卓傳統三大金剛鍵,硬件上直接看去Menu鍵以及Back鍵,僅保留了Home按鍵,且Home鍵大膽採用了備受廣大魅友的好評,被封為”信仰之圈“的小圓圈設計,成為了一個一見到她就知道這是魅族手機的標誌性設計語言。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小圓圈的交互帶來的,不光是一個Home鍵的設計。同時可以作為通知呼吸燈,後續也支持長按鎖屏。

◎SmartBar試水

當然,Flyme畢竟是安卓系統,大刀闊斧的砍掉兩個金剛鍵,基本的操作邏輯會帶來很大的影響,虛擬按鍵條似乎不可阻擋了。

但一向對設計有所追求的魅族,也看到了虛擬按鍵條對顯示區域的擠佔,這個時候SmartBar誕生了。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SmartBar算是一項交互的操作方案,可以智能的整合系統Back鍵和Menu鍵,讓他們和軟件功能合二為一。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理論上來說,只要Android應用遵循Android Design的設計規範去開發程序,SmartBar就可以自動適配,但是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巧婦難成無米之炊。

大量的軟件開發者因為要要同時開發Android和iOS的程序,很多應用程序的UI就會照搬iOS上的,並未遵循Android Design的設計規範。

而且已魅族的體諒,也很難去引領Android應用開發者去適配。最終造成了只有少量的程序適配SmartBar的現象。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小圓圈+SmartBar

但這次努力,也讓我們看到了魅族對於交互的創新,魅族的想法。

在意識到了SmartBar不大可能成功的後,後續的Flyme版本也進行了一些小更新,當然不痛不癢。比如,在出現雙底欄現象時,可以設置底欄高度大小,較少佔用面積;比如可以設置隱藏底欄。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可隱藏SmartBar固件發佈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智能隱藏SmartBar選項

最後索性直接取消了SmartBar的,在小圓圈上嘗試更多的交互。

因此有了後來的:長按小圓圈鎖屏,輕觸小圓圈返回,小圓圈上劃至屏幕執行Home鍵操作,多任務則是屏幕底部兩側上劃。(民間方法,官方方法我忘了)。

這一套的交互邏輯,算的上非常成熟的手勢操作了。評價:外形:5分交互:4分

◎mTouch誕生——安卓交互革命時代開啟

2014年11月19日,魅族MX4 Pro發佈。

由於指紋識別技術的大力發展,指紋識別成了各家旗艦產品的標配。不甘於試用後置指紋的魅族,又一次對下巴動了刀子。魅族MX4 Pro也成了全球首款正面按壓式指紋識別方案的Android手機。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當時打出的口號也是迴歸經典,這個經典呼應的就是魅族M9上的矩形實體Home鍵。並引進了全新的交互概念——mTouch。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mTouch,是集指紋識別,安卓功能按鍵於一體的交互產物。不光只是指紋解鎖,還兼顧Home按鍵,返回操作等操作。基本邏輯:輕觸Home區域返回上一級(Back鍵功能),按下返回主界面(Home鍵功能),長按可設置為鎖屏、喚醒語音助手,多任務依舊延續Home鍵兩側上劃呼出。評價:外形:3分交互:4分


◎mBack順勢而生與腰圓鍵的確立

2015年6月2日,魅藍Note2發佈。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雖然當時指紋識別已經在中高端機型上被普遍採用,但是中低端手機上上指紋的成本還是較高,且魅族一直堅持前置指紋的方案,也增大了成本,於是另一種全新的交互又一次誕生——mBack。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mBack的整體的交互邏輯其實和mTouch如出一轍,只不過少了指紋識別,算是一個廉價版的mTouch。基本邏輯:輕觸Home區域返回上一級(Back鍵功能),按下返回主界面(Home鍵功能),長按可設置為鎖屏、喚醒語音助手,多任務依舊延續Home鍵兩側上劃呼出。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最大的改變大概是應廣大網友的一至要求,將Home鍵的形狀換成了更偏魅族M8的腰圓造型,這一設計也被後續重廠商借鑑,畢竟相較於iPhone的圓形Home鍵,mBack的腰圓設計會更省屏幕面積。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這一設計一度被魅友形容成有毒的設計,用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可以說是廣受好評。
評價:外形:5分交互:4分

◎mTouch2.0交互的終極王者

2015年6月30日,魅族MX5正式發佈。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這次的交互革命為我們帶來了全面升級的mTouch 2.0,這一交互一直被延續到後續很多魅族的眾多機型,包括所有魅藍,MX,PRO系列。甚至來說,後續的很多廠商,如:小米,錘子,vivo等也都推出了類似的交互。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mTouch 2.0是魅族綜合了mTouch 1.0以及mBack的優秀操作和設計的產物,相較於mTouch1.0,其在Back操作的實施效率,準確率上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基本邏輯沒變:輕觸Home區域返回上一級(Back鍵功能),按下返回主界面(Home鍵功能),長按可設置為鎖屏、喚醒語音助手,多任務依舊延續Home鍵兩側上劃呼出。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腰圓mTouch然後就是升級了外觀,全面統一腰圓鍵的設計語言。評價:外形:5分交互:5分


◎全面屏時代的交互初試

——Super mBack

在mTouch統治了魅族交互4年後,全面屏時代到來,mTouch顯得格格不入。2018年1月17日,魅藍S6發佈後,魅族給我們帶來了新的交互,試圖帶領魅友進入一個新的交互時代。不過,好像一切事與願違。

魅族將自己的第一款全面屏手機的定義定義成了全面屏0.1,與之一起帶來的還有全新的全面屏交互方案——Super mBack。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魅族的小執著是堅決不用後置指紋,這一點我很欣賞,屏下指紋的方案太貴,用在魅藍上面就會造成成本上升,於是曲線救國,用了側面指紋識別。很好!

解決了指紋識別問題後,接下來就是交互問題。

魅族堅持了這麼久,一直在給三大金剛鍵做減法,你現在跟我說你要用回三大金剛鍵,我相信魅族內部是不願意的,同時魅友也一定是不願意的。內部開會討論下吧,這可咋整?於是經過一系列討論後,腦瓜一下就想到了“小圓圈”,用戶有情懷,也是設計的減法,來,造個試試。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Super mBack不單單是軟件及交互,因為涉及到了屏下壓力傳感器的加入。

小圓圈並不是MX2的硬件級別,而是軟件層次,因此是需要佔據屏幕面積的。基本的邏輯是:輕觸Back,重按Home,左右上劃多任務,長按鎖屏,邏輯上和mBack 沒有什麼大的差異;此外還增加了橫向划動——切換後臺任務,長按空白區——快速切換多任務。魅藍E3發佈會上又增加隱藏導航欄的選項。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對於這個交互,其實不亞於iPhone X上的全面屏交互方式,但是我並不感冒它。

說下我的理由:

1,我的內心一直是拒絕虛擬按鍵存在的

很顯然Super mBack是需要佔據屏幕底部區域的,這塊區域的大小足夠放下安卓原生的導航欄,所以在我看來並沒有做到減法。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Super mBack需佔據屏幕面積。

2,學習成本較大

對於我們這些老魅友來說,其實都還好說,但對於家裡的來人來說是真的難;過年給我爸媽買了一部手機,教了半小時手勢,仍然不熟練,最後還是放棄,讓他們用了虛擬按鍵。

當然,對我來說,其實就是第一個原因讓我很拒絕,我在自己的微博吐槽過很多次了。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Super mBack手勢操作評價:外形:3分交互:5分


◎正面Home鍵方案最後的遺珠

2018年4月22日,號稱著小時牛刀的MEIZU 15發佈,雖然這次產品更新被稱為魅族史上相對來說失敗的產品,同時也是最短命的旗艦。忽略營銷變化,以及性能落後,單純考慮顏值、做工,都是絕對頂尖的製作水準。

我個人對於MEIZU15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汝窯白版本的MEIZU 15更是深得我心。雖然它出現的似乎和當時的時代有些脫節,但是,如果這是人類最後一部擁有Home鍵的旗艦產品的話,那麼MEIZU 15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Ending。它幾乎從外觀顏值,到內容交互,都是Home鍵時代的精華產物。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MEIZU 15 雖然這次並沒有帶來全新的交互,而是繼續沿用mTouch 2.0,但是外觀的改變,以及定製的指紋元件,mEngine的震動模擬加持,都讓這顆Home鍵,成為魅族,乃至目前市場上所有正面指紋方案裡的最優方案。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小圓點Home鍵
評價:外形:5分交互:5分

◎全面屏時代的交互初試

——Super mBack 2.0

距離MEIZU 15的發佈4月不到,2018年8月8日,帶著熟悉的“追求源於熱愛”,魅友們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驕傲時刻——魅族16th系列正式發佈。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魅族16th這次,無論是性能,顏值,性價比,拍照,幾乎都是全面補足,幾乎滿足了魅友們所有的期待,當然,這不是這篇文章該要討論的重點。

重點是終於迎來了魅族的全面屏方案——Super mBack 2.0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基本的交互邏輯:

底部上滑返回、長滑回到桌面、長滑停留呼出多任務。

同時為了方便左右手用戶習慣,屏幕左右邊緣滑動也可以實現相同的手勢操作。

當然也保留了Super mBack 1.0和安卓導航欄。

那些年魅族在Home鍵上都折騰過什麼?


這套邏輯的好處就是不光照顧了老魅友的交互習慣,也對左右手習慣進行的優化。由於各大安卓廠商基本都有類似的交互方案,所以,即便是從其他陣營轉過來,依舊可以很快適應。

壞處就是:想給你的太多了。(我純粹雞蛋裡挑骨頭)

評價:外形:5分交互:5分

◎總結

外形設計上無論是小圓圈還是腰圓鍵,都可以看作是手機顏值的加分設計;

交互上無論是SmartBar,mBack,mTouch還是現在的Super mBack都是卓有成效的交互變革;

而這些都可以在很多其他廠商的手機的“借鑑”程度上得到肯定。

Super mBack1.0在我看來還只是一個半成品,是魅族自己都還沒思考清楚的交互。無論是佈局,大小,顯示區域等等,我寧可接受OV,錘子那種簡單粗暴的手勢,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屏幕被虛擬按鍵條擠佔(別和我說什麼可隱藏,也別和我說什麼懸浮球)。好在Super mBack2.0的到來,解決了這個問題。

目前看來最優秀的全面屏手勢肯定是iPhone X,其次就是小米的手勢。但其實二者殊途同歸,二者核心方式幾乎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