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華科創業幫背後的祕密:竟是因爲她在學校畫了一個圈?

38年前,鄧小平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讓深圳這個不起眼的南方小漁村,一夜間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場。現如今的深圳,已經成為全中國最耀眼的城市之一,這裡誕生了一個個偉大的企業,為中國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15年前,華中科技大學的劉玉教授在學校畫了一個圈,幫眾多華科學子找到了明晰的發展方向。經過幾年沉澱後,華科創業幫橫空出世,並製造了具有特色的華科大現象。

此圈非彼圈,不圈土地只圈人

當年,鄧公在南海邊是圈了一塊土地,然後有了今天的深圳。與此不同的是,劉玉教授在華科校園並沒有圈土地,而是圈了一批人。

2002年3月,劉玉教授創建了"基於導師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Dian團隊。

2002年,Dian團隊首次網上公開招新,正式啟動圈人計劃。緊接著的2003年,華中科技大學教改項目"基於導師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也正式獲批。不過,現在Dian團隊的要求非常高,想要進入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提交申請後,除經歷筆試、面試之外,報名者還需要通過通宵面試,即在晚8點至第二天早8點之內完成一項技術任務,依次考驗申請者的技術能力。最終,每年約有20餘人進入Dian團隊,每一個成員都有獨特的編號,至今已有586位成員。

探尋華科創業幫背後的秘密:竟是因為她在學校畫了一個圈?

Dian團隊

不僅有大圈,還有小圈。在Dian團隊內還有一個種子班,被譽為黃埔軍校,選拔大二學生從大三開始重新編班進行小班教學,課程包括技術類、管理類、創業類、思維類等,算作學分。教授管理類課程的唐老師介紹說:"工科學生尤為需要補上這一課,想要創業僅有技術是不行的。"

在Dian團隊內,成員黃盼軍說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三類人,分別是一起做項目的夥伴、為自己找投資的人脈、招聘員工及承接公司項目的人才。

真槍加實彈,打造幹中學模式

想要被圈中並不容易,但是一旦入了圈,收穫自然不會小。

進入Dian團隊後,學到的東西遠比書本上的多。劉玉教授有一句話,叫"論文寫在大地上,專利寫在車間裡"。她稱之為"幹中學模式"。

探尋華科創業幫背後的秘密:竟是因為她在學校畫了一個圈?

什麼意思?在過去的15年裡,Dian團隊已經做了300多個真實項目,而且這些項目全部來自企業的真實需求,都是"硬骨頭"。

接下項目,就要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團隊成員都要積極參與,包括劉玉本人。有一次,團隊承接了一個與國防相關的研究型項目,但需要做出鐵質縮比模型掛在15米高的空中才能獲得試驗數據。團隊成員冒著酷暑,打著赤膊自己搭建試驗檯,把模型吊到空中做實驗,熱得全身都是汗水。

劉玉在一旁陪他們做完這個實驗後就病倒了,發燒住院了四天。正是有了真槍實彈的鍛鍊,團隊成員才對項目有了更真實、更直觀的認識。

2002——2007年,是悅然心動創始人顏慶華在Dian團隊待過的5年,正是Dian團隊剛剛發展的時期,基本的規章制度都是在那段時期制定的。顏慶華稱,這段共同創業的經歷對自己的管理能力、帶團隊能力、保持不可磨滅的創業心非常有幫助。

正如劉玉所說:"沒有踩過那麼多坑,怎麼可能一次創業成功?所以創業教育必須加強實踐體驗。"

她本無心人,船到橋頭自然直

從全稱"基於導師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所傳達的意思來看,Dian團隊其實並不是一個創業社團。成立10年之後,不經意發現團隊成員接二連三選擇創業,且成績斐然,劉玉自己也表示這都是無心之舉。

Dian團隊的官方網站介紹說,他們植根於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旨在通過真實項目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精神和綜合素質。這段文字,隻字未提團隊的創業性質,最終目的依然是培養綜合性人才。

探尋華科創業幫背後的秘密:竟是因為她在學校畫了一個圈?

積土成山,豈斯須之作。儘管Dian團隊培養人才的終極目的,並非幫助他們完成創業夢想。但是,劉玉倡導的"論文寫在大地上,專利寫在車間裡"培養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對團隊成員日後的創業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到目前為止,劉玉帶學生創新15年,培養正式隊員586人,經歷真實項目超過300項、企業進校經費超過2400萬元,學生髮表論文70餘篇、獲批專利30餘項。扶老隊員創業6年,已產生52家創業公司。

其中,杭州貝貝網成立9個月便成獨角獸,15名Dian團隊成員在該公司任CEO、COO等高管,武漢悅然心動成立三年便上市新三板,7名Dian團隊成員在裡面任CEO、CTO、COO等高管。Dian團隊已有10餘家公司"身家"過億,老隊員張良倫和金亦冶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

圈子是縮影,創業基因是根本

Dian團隊很成功,為社會輸出了很多創業人才,但這並不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全部。Dian團隊只是這所學校的一個縮影,因為畢業於華科的成功創業者遠不止這些人。

除了來自Dian團隊的張良倫和金亦冶,卷皮網創始人兼CEO黃承松、樂行天下創始人周偉,也都曾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今年又新增臉萌創始人郭列和MiniEye創始人劉國清。除此之外,優秀的創業者還有PPTV姚欣、海豚瀏覽器楊永智、淘米網汪海兵……

探尋華科創業幫背後的秘密:竟是因為她在學校畫了一個圈?

優秀的創業者

騰訊開放平臺《2014年城市與高校創業排行榜》顯示,華科創業者收益超過清華北大位居高校第一。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由華科學生或校友創業設立的公司每年都在100家左右,其創業項目吸引的風投已超過12億美元。

2015年騰訊發佈的高校創業榜,通過對各高校創業者的數量進行統計得出的"創業基因榜"上,華中科技大學位列第七。

華科憑什麼能夠孕育出這麼多優秀企業家?獨特的創業基因才是根本。

2007年,華科設立50萬元"大學生創業基金",為優秀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資金支持,2013年,這一基金年度發放額達到210萬元。

為使大學生獲得創業"實戰"的機會,華科團委在大學生創業社區內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實踐"一站式"服務平臺。截至2014年,華科超過70%的畢業生,在讀期間曾參與過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