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商業模式之把握趨勢,大時代背景下崛起!

很多人其實到現在也沒弄明白是怎麼賺錢的,都會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能力的結果,事實上這是最大的可悲……突然發現所有的成功失敗,很大程度上都不是自己個人能力決定的,很大程度上被大趨勢給決定了。

個人商業模式之把握趨勢,大時代背景下崛起!

在一個普通家庭成長的人,沒有一個好的父母或導師指引,不可能在很年輕的時候知道什麼叫趨勢,所以在第一個10年只能慢慢提高能力,但是隻要不笨不傻,在第二個10年他一定會去思考,尋找社會商業發展規律,抓住趨勢,用他積累的能力在選擇的平臺上發揮出水平,他就一定能夠獲得他想獲得的。

第一類人:很多人在第一個10年沒有提高能力,安於現狀,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所以在第二個10年趨勢來臨的時候,無法駕馭大勢,很多時候還抱怨親戚朋友不幫他,沒辦法,只能第二個10年去彌補自己的短板,提高欠缺的能力,等待下一個10年。

第二類人:很多人在第一個10年提高了能力,但是由於他沒有膽量與魄力,所以在第二個10年不敢去駕馭大勢,能力在未來大勢中消耗,很多人的人生就是這麼被埋沒的,該大膽去駕馭大勢的時候,不敢去駕馭,前怕狼後怕虎,猶猶豫豫,最黃金的20年就這樣過去了。

第三類人:有一部分很可悲,第一個10年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但在第二個10年正好趕上了沒有趨勢的時代,舉個例子,比如1955年-1965年代,提高能力是可以的,結果就在1966年-1976趕上了文革,這10年沒有大勢,所以很多人,一輩子空有能力,外部世界沒有提供機會,英雄無用武之地,就荒廢掉了,只能耐住寂寞,等待機會,到第三個10年,堅持到1978年-198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落實“雙百”方針,改革開放,機會又來了,所以每個人必須明白趨勢和能力之間的關係,勢能。

個人商業模式之把握趨勢,大時代背景下崛起!

第四類人:還有一部分人很有福報,趕上了時代背景,運氣各方面都很好,第一個10年提高能力,還在大勢當中提高能力,舉個例子,2000年-2005年內畢業的這批年輕人,去了百度、阿里,邊工作邊提高能力,還選了互聯網這個大趨勢,這時互聯網在中國正在孕育的新的技術格局和產業秩序,結果稀裡糊塗造就了這批年輕人在35歲左右,有房有車還很有錢,自己的業績能力提高了,還趕上了牛市,兩者一結合,在投資裡面叫戴維斯雙擊,這種人不多,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時代屬性,只有這個時代有,過了這個時代就沒有了。

第五類人:還有一部分人第一個10年沒有提高能力,但稀裡糊塗的也進到大趨勢裡面,各種原因,比如在過去房地產趨勢的格局下,你會發現,我們身邊的人買房炒房都賺了大錢,稀裡糊塗獲得財富自由,做的事情也沒能力,但趕上了風口,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在這種情況之後,如果他未來還要創業或做投資,能力的短板還是要補齊,如果完全不做事了,也不創業,只是生活沒問題,不用補也可以,財富自由的生活,很好。

如果稀裡糊塗趕上了大趨勢,沒有能力,又獲得了財富,未來如果要做事情,還是需要時間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補短板,不然你就是唐僧肉,誰都想過來吃幾口,現代社會誘惑太多了,如果不補缺口能力,比如說:想創業還是要交學費的,下一步做投資還是要交學費的。

個人商業模式之把握趨勢,大時代背景下崛起!

人生最重要的兩個詞,一個是能力,一個是趨勢,用10年去搞定能力,用10年去駕馭趨勢,人的實力,從來都是在日常的行業積累起來的,只有你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你才能夠抓住機會。就像那句嘮叨到耳朵起繭的老話: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道理也很簡單,快速提高自身的能力,不然,機會永遠是給那些有實力的人。也只有具備實力的人,才是離風口最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