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常有人說,等我有錢了,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等我有錢了,我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也有人說,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好多電視電影的橋段都是這樣,有些人賺錢不擇手段,攫取了鉅額財富後,想金盆洗手,卻引發新一輪的江湖恩怨。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他們做過的事情,被稱為原始積累。

這個詞起初是形容初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在只要幹過以非法或打擦邊球方式斂財的事,就被稱為原始積累。

進行過原始積累的人,是不是後來都會“金盆洗手”?

其實只是比例問題,確實有,但並不都是,具體例子就不細說。

為什麼一開始不做正行做偏門?理由是,競爭大,或者准入門檻高。而選擇競爭小的、利潤高的偏門,是快速致富之道。

但世界上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快速致富往往對應著高風險。

法律的風險,人格的風險,都不是好果子。

“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能體面又穩當地賺錢,誰都想。

拼多多想不想?想,但它覺得自己的實力還不夠雄厚,還不能體面。

換一句話說就是,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潛臺詞是,我現在還沒錢,或者不夠有錢。

這句話,主宰著無數中國商人的大腦。

為什麼要先有錢,才能做好人?沒有錢不可以做好人嗎?

細想,其實並不是要有錢才能做好人,而是有錢才能做有錢的好人。

換句話說,窮的好人我是不會做的,一輩子都不可能做的,做光明磊落的事情又難,就是打打擦邊球,才維持得了我作為有錢人的生活。

不得不說,有些大言不慚的人,你的邏輯“贏”了。

“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錢很重要,但重要到做不做好人都要由它來決定,可以說是很諷刺了。

有人披露過在某超市親眼目睹的一幕。在收銀臺前,一個老太太和一個身穿制服的治安員扭打在一起。

治安員呵斥她,說親眼看見她偷了一塊香皂,沒有買單。

老太太辯解說買過單了,並指責治安員欺負老人。

很多圍觀群眾都認為治安員是暴力執法,但當治安員核對完物品,大家才知道,香皂果然沒有付賬。

有些圍觀者換了一種方式表示同情,這事就算了,都那麼老的一個人了,有錢誰願意做這種事。

“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這種論調認為,沒有錢,導致了違法行為的發生,再加上人年紀大了,做不了其他事情,情有可原,有錢了肯定不會偷東西。

把原因歸到“錢”上,貌似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這個鍋,應該由錢來背嗎?

羅湖口岸和拱北口岸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個出入境口岸,每天人流熙熙攘攘。

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群體,他們在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之間來回穿梭。

他們帶著各式產品進出,少則隨身帶上幾罐奶粉、幾條煙、幾瓶酒,多則整車整船,運輸價值數億元的物品走私過關。

他們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水客”。我們平常聽到看到的,一般是隨身夾帶少量物品的水客。

“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他們當中有很多是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條件較差的婦女,但也有一部分經濟情況並不差的人。

一旦被海關人員截留,這些大媽便開始打悲情牌。

“有錢誰願意做水客啊,我們也想做點正當的事情,但是現在搵食(謀生)艱難,我們上有老下有小……”

說到動情處,聲淚俱下。這不禁又讓人想到那個通用版本——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做,就是做做水客,才能維持得了生活。

“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都說有錢了就會做個好人,這話可信嗎?

網友小蘇說起一親戚,當年是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小打工妹,現在已經是資產千萬的富婆。

她的產業很簡單,就是遊戲機室,十幾年時間,她幾乎壟斷了當地的遊戲機市場。

起初小蘇很奇怪,現在大家都有電腦,誰還會去玩遊戲機呢?

而且他每次去她的幾個店子,感覺生意並不是很好,怎麼會賺那麼多錢呢?

她告訴小蘇,你不知道,遊戲機廳最主要的就是靠賭博機賺錢,你別看沒什麼人來,但只要迷上這個,一個小時輸幾萬是很常見的事。

小蘇繼續傻傻地問,警察不管嗎?

她笑說,怎麼不管,我有辦法,具體你就別問了。

從她的話裡,能聽出她現在是做得風生水起,不出問題是絕不會撒手的。

“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突然你會發現,“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是一句可笑的話。

首先,有些人把做不了好人歸罪於沒錢,信誓旦旦地表明,要是有錢,自己絕不會做那些違法的事。

其次,等到有錢的時候,他們也不見得會做好人。

在“錢”面前,一些人衡量的永遠是利潤高低和風險是否可控。

如果考慮到風險太大而罷手倒也罷了,如果自己有能力處理風險,甚至能輕鬆應對,估計再過一百年他們也不會罷手。

有人說,如果不是有些人貪心,怎麼會上賭博機的當?

這話很耳熟,最近的拼多多風波中常聽人說起。

有人說,如果不是很多人貪小便宜,拼多多的東西賣給誰?

還有人說,拼多多上無數廉價低質的商品,修補了數億窮人捉襟見肘的生活,拼多多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聽上去,有種感覺,沒有拼多多,這些窮人的生活該陷入怎樣的水深火熱。

奇怪的是,它火起來也就三年時間,那之前的那麼多年,窮人們是怎麼過來的?

知乎網友“學霸”說,都在說拼多多證明中國人有多窮,怎麼沒人說拼多多證明人性有多貪?

顧客貪小便宜是小貪,大貪是誰呢?那些製假售假的黑心廠家、商家。

“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拼多多掌門人黃老闆曾經“沉痛”地說,淘寶走過的坑,拼多多也不能避免。

好“沉痛”!把十幾年前電商大環境不成熟、淘寶摸著石頭過河的那個階段,跟現在作對比,還振振有詞。

如今明知是假冒偽劣商品,卻縱容黑心商家謀利。

即使拼多多想像淘寶、天貓一樣規範轉型,有一天實現了“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的願望,前面做的事情是不是就可以一筆勾銷了?

假如是,那我們更要嚴重反思,為什麼中國總是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干什麼呢?

“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有錢再做好人”的思維,影響著各個階層的人,引發了各種為了逐利而不擇手段的行為。

一個現代且文明的社會,對於不管是“有錢再做好人”,還是“有錢也不做好人”,都不能容許。

有錢再做好人,是一種虛假的無奈,是一種自以為聰明的藉口。

它還無形中從另一個角度宣揚,做好人的成本很高。

是你日進斗金的成本?還是三年登上福布斯的成本?這是成本還是貪念?

“等我有錢了,我就做一個好人”

做個好人成本都高的話,這個社會還有救麼?別信這種瞎話。

王陽明說“知行合一”,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人都有良知,內心一清二楚。

做好人就是“知行合一”,說你認為正確的,做你認為正確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帶著一份努力加豁達,你的人生便已不一般。

-END-

——關注頭條號“說來話不長”,您可以看到更多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