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綠,我對你一見鍾情了

有人說四月的赤山是最美的。那時候的赤山,櫻花青葉萋萋半遮面,花隨人舞香氣緩;有人說秋天的赤山是最美的,那時的銀杏葉如金黃的蝴蝶般翻飛飄落,那時的紅葉如一顆顆火紅的赤子之心將青山點燃……我沒有見過四月櫻花飄飛的赤山,沒有見過赤山遍山黃金插滿頭的樣子,我固執地認為,我眼前的、此刻的赤山是最美的——我對赤山一見鍾情。一切都是因為,那鋪天蓋地的綠。

赤山綠,我對你一見鍾情了

盛夏的赤山,如果非要用一個字形容的話,我想,一個“綠”字最為恰當不過了。那深深淺淺的、無處不在的綠,如一個奉詔的精靈,隨著飄蕩在赤山的風,流進了赤山起伏的山脈,淌入了赤山每一座寺院,洩到了赤山的每一個角落…… 在赤山大明神的指引下,遠遠地,就看到了一個蔥翠的赤山。那漫天的綠啊,在朝陽下,閃著清新的光芒,氣勢恢宏。那綠,帶著神秘感,召喚著我,讓我帶著一顆充滿敬畏和虔誠的心,慢慢走近了它。 景區蜿蜒的路邊,粉色的錦帶、紅色的月季、燦若太陽的金雞菊,如一個個靚麗的迎賓小姐,不時地衝著遊人打著招呼,讓人心情愉悅、眼前一亮……

赤山綠,我對你一見鍾情了

從大明神的腳下,順著大明神的視線望過去,海面上波光點點,漁民的樓房掩映在松柏之間,碼頭上,正有序地忙碌著,煙火氣息正濃;遠眺大明神的身後,漫山遍野的植被,如同巨幅的綠毯,將連綿的山脈覆蓋。陽光剛剛好,山風輕送爽,在湛藍的天空下,我多想自己的視線,能夠如廣角鏡頭般,將這樣一幅極其養眼的畫卷,永遠定格。我多想啊,住進這山裡,住進這綠裡,任由這漫卷的綠將小小的我淹沒……漫山松柏中,紅門洞如一線天,在高高的山頭上,童話般地存在著。那神奇的傳說,似乎是在告誡人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生貪念不具貪婪,才是根本。 大明神的身後,是仰面佛千年不變的身影,堅毅如同他的信念。他們一前一後,和赤山的松柏一樣,護佑著這裡的一草一木,常青不敗。

赤山綠,我對你一見鍾情了

“花褪殘紅青杏小”,張保皋紀念塔邊,青杏在綠油油的、閃著光的葉片中忽隱忽現。是啊,有杏(幸)不需梅(媒),有綠的指引,這樣的相遇,自然,妥帖。 赤山上的綠,是有層次的,有深綠、淺綠、墨綠、濃綠等等,面積不等大大小小的綠,疊加、包裹,我中有你,你旁有我,共同營造出一種充滿力量和希望的氛圍。

赤山綠,我對你一見鍾情了

赤山的綠,除了有視野上的層次感之外,還兼具令人遐思神往的動感且味道十足。民俗館裡,那些來自於土地和大海的、大大小小的物件上,流淌著榮成先祖們晶瑩的汗水和無上的智慧,透過這些物件,我們能看到先人們辛勤勞作的身影;極樂菩薩周邊,是動人心魄、發人深省的佛音嫋嫋;紫竹林裡,飄蕩著讓人垂涎欲滴的素食香氣……這樣的“綠”,蘊含著遠古的味道,就像心頭上的祖母綠,給人幸運、平安、長青的祝禱。這別樣的“綠”,讓人心靜。融入其中,整個人似乎都被洗禮過,神清氣爽。

赤山綠,我對你一見鍾情了

我“見過”來自朱自清先生的梅雨潭的綠,那是一種細膩的、可愛的綠,是年輕小姑娘般的蔥綠。赤山的綠不同,赤山有一種渾然天成的、自在的綠,大氣成熟,穩重而又不失活力;我“見過”陸蠡先生家裡窗口那棵常春藤的綠,瞭解他“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的心情,我想人人心中都有那樣的一個地方,四季蔥蘢。我也為那棵被他“囚禁”了的常春藤終獲自由而欣慰。赤山的綠不同,赤山是一種陽光的綠,是一種自然的綠,是一種能給人慰藉和生出綿延希望的綠。你不會想去擁有它,你只能驚歎,只能神往,只能虔誠,只想置身其中,只想和它融為一體。這幾種綠,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赤山綠,我對你一見鍾情了

我想,如果他們能來赤山,必會被這種肆意的綠、這樣淌翠流碧的赤山驚到的。就像我,見過盛夏裡赤山的綠,眼睛裡便再也看不到別的綠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