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菜粕峰迴路轉,能否最終入境中國,關鍵還要過此「關」

隨著10月22日海關總署2018年第137號公告的發佈,如果印度菜籽粕符合中國的檢驗檢疫要求,從即日起便可以恢復對華出口。

此意味著,經過6年的缺席後,印度菜籽粕將會重返中國市場。但每批產品最終能否成功入境,關鍵要看質量是否過關。

曾因質量問題中斷6年

相關資料顯示,2012年之前,印度每年曾向中國出口40萬噸油粕,其中包括30萬噸菜籽粕和10萬噸豆粕,最高年份印度菜籽粕曾佔到當年中國菜籽粕進口量的近半。但這一切美好的合作因質量問題而戛然而止,2011年底中國從進口印度菜籽粕中查出有害化學物質,隨後對其實施進口禁令。有消息說,此為一些產品受孔雀石綠汙染所致,孔雀石綠是印度糧食包裝袋打商標所用的染料。

印度菜粕峰迴路轉,能否最終入境中國,關鍵還要過此“關”

自此之後,中國菜籽粕進口轉向美國、加拿大,不過進口總量也大幅下滑。由於油菜粕一般用作家禽和家畜的飼料,國內壓榨企業擴張推動油菜籽進口增長,對下游產品菜籽粕的需求也相應下降。

但現在印度菜籽粕又迎來了峰迴路轉,因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商家幾乎放棄了自美國進口大豆,中國豆粕市場出現一定的缺口。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0月份糧油供需報告顯示,2018/19年度,我國大豆新增供給量預計為10150萬噸,大豆進口量預計為8600萬噸,雖然這一預測數據已是15年來首次下降,且中國有關方面已通過多措並舉,降低了大豆及豆粕的消費,但年度大豆供需仍面臨342萬噸缺口。同時,預測油菜籽榨油消費量為1750萬噸,油菜籽進口量也約需460萬噸。

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進一步拓展大豆和豆粕替代品的進口多元化。今年7月1日起,我國將印度、韓國、孟加拉國、老撾和斯里蘭卡大豆進口關稅稅率從3%調降至零。印度對我國大豆市場躍躍欲試,希望能補充目前我國大豆市場部分短缺,有機構預測2018/19年度印度大豆產量約為1150萬噸。不過,近些年一直在醞釀重返中國市場的印度菜籽粕搶得了頭籌。

印度菜粕峰迴路轉,能否最終入境中國,關鍵還要過此“關”

此次獲批的輸華菜籽粕是指在印度生產的油菜籽,經壓榨和浸出等工藝製取分離油脂後的殘餘物。菜籽粕的蛋白含量約為36%,接近於豆粕42%-46%蛋白含量,兩者具有良好的替代性。

據印度煉油協會(SEA)主席B V Mehta介紹,印度菜籽粕庫存充足,每年有能力向中國供應40萬噸-50萬噸。

嚴格檢測轉基因成分

鑑於此前發現過違約質量問題,為強化進口印度菜籽粕的質量安全,此次海關總署公告專門強調檢疫性有害生物和轉基因要求。印度輸華菜籽粕不得帶以下中方關注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和未經中國官方批准的轉基因成分,包括谷斑皮蠹、油菜莖基潰瘍病菌、細莖野燕麥、法國野燕麥、不實野燕麥、蒺藜草屬(非中國種)、匍匐矢車菊、紫莖澤蘭、毒麥、薇甘菊、銀毛龍葵、假高粱。

同時,對印度菜粕加工儲藏及運輸提出明確要求,並要求輸華菜籽粕應進行理化指標、重金屬、農藥殘留、微生物、真菌毒素、放射性殘留等項目檢測,並隨附EIC(印度共和國商業與工業部出口檢驗委員會)出具的“安全衛生聲明”。

印度菜粕峰迴路轉,能否最終入境中國,關鍵還要過此“關”

海關總署公告對於印度輸華菜籽粕6種不符合情況的現象,也提出了相應處置意見。如植物檢疫證書或安全衛生聲明不符合要求,作退回或銷燬處理;發現活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或其他活的生物,如老鼠等齧齒類動物,作退回、銷燬或檢疫除害處理;發現土壤、未經中國官方批准的轉基因成分,作退回或銷燬處理。

印度是轉基因作物生產大國,轉基因種植面積位列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之後,排名全球第五。早在2004年,印度便允許商業種植轉基因棉花,現在該國棉花產量中90%以上來自轉基因棉花。2016年,印度科學家小組表示轉基因油茶籽對人體無害,想爭取政府批准種植,但因爭議聲音不斷,再無下文。2017年該國傳出將對轉基因芥末試種4年,能否最終落地,目前尚在等待法院裁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