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的中年老母和鐵媽,當啥樣的媽,我自個兒說了算!

去他的中年老母和鐵媽,當啥樣的媽,我自個兒說了算!

近來火了兩個詞,一是中年老母,二是鐵媽。

中年老母,大約泛指有娃上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媽;鐵媽,大約泛指強大無比、無所不能的媽。還沒被生活和帶娃壓垮的中年老母,就叫鐵媽,被壓垮的,就是被摧毀的鐵媽。

和中年油膩男的稱號被男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相比,中年老母這稱號受歡迎的程度,簡直就是一番盛景,連剛剛三十歲的媽媽,都能歡樂地把這標籤“啪”地貼自己身上,倒叫我這個年過四旬好幾年的媽媽有點含糊:我成老母了?不是吧?

去他的中年老母和鐵媽,當啥樣的媽,我自個兒說了算!

標籤收到,謝謝你啊!

標籤和貼標籤,用在商品上,就是中性詞,用在人身上,怕不是讓人愉悅的事兒。

奇怪的是,爸爸媽媽們,尤其是媽媽們——這麼說會得罪一大群媽媽,不過我得說,這恐怕是事實,卻特別喜歡,不論是貼在孩子身上,還是貼在自己身上。

誰發明了個新標籤,恨不得趕緊去對照一下,看看和自己或自家娃有沒有那麼一星半點的相關性。恰好有,那太好啦!我取走,謝謝你啦!說乖乖被貼上,那是太保守了,那光景,說歡天喜地都不為過。

不專注、不認真、不愛學習、不愛寫作業、叛逆、不聽話……如果每個標籤有飲料瓶貼那麼大的面積,估計孩子身上被爸爸媽媽貼上的標籤,已經足可以覆蓋全身,讓親媽都認不出自家孩子到底啥樣。

貼在爸媽身上的標籤,也有氾濫之勢,虎媽、虎爸、貓媽、貓爸、佛系爸媽、中年老母、鐵媽……再過幾年,估計也得讓自己孩子認不出自家爸媽到底啥樣了。

去他的中年老母和鐵媽,當啥樣的媽,我自個兒說了算!

人們為什麼喜歡“標籤”?因為它簡單且安全

那麼,人們為什麼喜歡標籤呢?用傳播學的信息概略理論來解釋,是因為標籤用起來簡單。

詳盡描述一個孩子的成長和其中的各種特徵或者讓父母不那麼愉悅的各種大小狀況得有多難?分析各種內因外因共同作用下父母們的育兒困境和困惑得有多難?把這些狀況中那些具體的信息去掉,高度概括成一個概念,再變成一個誰都能用的標籤,ok,簡單了。

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觀點來解釋,是因為標籤讓人感到來安全。

羅傑斯認為,一個人最根本的目標,是“做真實的自己”,但這個過程會讓人陷入“自我同一性”的掙扎。羅傑斯說:

“同一性尋求涉及各個方面,包括我們的著裝、髮型和外表。在更具有意義的層面上,它涉及我們的價值觀選擇,我們對待父母和他人的態度,我們所選擇的社會關係,我們的人生哲學”。

他認為,當人們被賦予某種同一性、被告知自己誰時,會感到特別安全:

“他們被告知穿什麼、如何表現、住在哪裡、做什麼。他們可以自由地發牢騷、不需要對自己的生活負任何責任……大部分人必須經歷的那種痛苦的自我探索,至少可以暫時被擱置在一邊。”

“現代社會中唯一沒有承受自我探索之苦的人,是那些自願將自己的同一性與某組織或者機構的目的、價值觀和哲學綁在一起的人。”

歡天喜地接受某個流行標籤,比如“中年老母”、“鐵媽”,對媽媽們來說,其實就是這樣一種逃避自我探索之苦的“安全”方式。

去他的中年老母和鐵媽,當啥樣的媽,我自個兒說了算!

別把自己活成“標籤”

此事的可怕之處在於,標籤會代替思考,或者說,別人給了而你也認了的標籤,會代替你自己的思考,甚至改變你自己的心態和行為,讓你不知不覺中,就把自個兒活成了你身上的“標籤”的樣子:

我是內外交困的中年老母啊,我這麼煩惱、焦慮、壞脾氣還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兒?

我是打不垮、壓不爛的鐵媽啊,逼孩子學這學那、多報幾個班,把潛能都榨出來,讓她別輸在起跑線上,那是我的責任。不聽話?吼唄,你媽媽我可不是吃素的佛系老母。

說到“佛系”,真心爸媽因為主張帶娃要淡定,對娃要少少施壓多多愛,自己也曾經有幾次被貼過這個標籤,都是在文章評論裡。

有讀者說:“贊!好棒的佛系父母!”

有讀者說:“佛系父母不是人人都能做成的啊!”

被稱“佛系”,原本是好話,不過我們還是敬謝不敏。因為我們想做的,只是自己心目中那種理想父母,不是任何標籤概括的任何類型的父母。做成啥樣的父母,總得自己說了算,不能由別人說了算。這是活出真正的自己、活成心智成熟的自己的大事,不能妥協,也不能馬虎

去他的中年老母和鐵媽,當啥樣的媽,我自個兒說了算!

做父母,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美國著名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把自己最重要的著作,命名為《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心智成熟的旅程,其實就是找到自我、活出自我的旅程。做父母,就是這段旅程的一部分。

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誰都有束手無策的時刻,誰都有瀕臨崩潰的時刻。不成熟也不成長的父母,會把這樣的時刻無限放大,讓自己和孩子都常駐其中;不斷成長、不斷走向成熟的父母,會把這樣的時刻,當成自己的覺醒時刻,讓自己從中學到為人父母必備的修為,成為更好的爸媽。

當然,這段旅程,確定無疑不輕鬆,甚至充滿挑戰、風險和痛苦。有人在這個過程中被摧毀,把日子過得時時狗血,滿地雞毛,有人在這個過程中摧毀了孩子,讓孩子不喜歡自己,對抗爸媽,茫然無措,甚至絕望地出走、自殘、輕生。大家一起深陷泥潭和火坑,無法自拔和自救。

而成功走過這段旅程的父母會是什麼樣呢?他們讓自己具備了戰勝所有狗血和雞毛的能力,既不滿身鎧甲,也不處處軟肋,既不用委屈自己和現實苟且,也不徒勞地坐在那裡渴望詩和遠方。——因為眼前的淡定平和,和孩子的合作無間,與伴侶的相濡以沫,就是一個家最美好、幸福的樣子。

被日子消磨得無奈至極的中年老母們可能會說:“誰不想要這樣?問題是,我就沒遇到那麼好的人,那麼好的娃!”

作為一個走過這段旅程的“中年老母”,真心媽媽想說的是,這樣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誰都給不了你。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不斷成長,長成你理想中成熟的樣子。如果說做爸媽有某個第一重要的課題,我認為,那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活好自己。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1)》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育兒基本(2)》,分享真心爸媽與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