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一臺MacBook鍵盤敲打,一部iPhoneX總在通話;一杯星巴克慢慢品味,一頓午餐緩緩消化;經濟形勢瞭如指掌,財富先機搓手可得;下班不是應酬就是健身,通勤不是寶馬就是專車。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或許,這是電視劇裡的橋段,或許,此場景就在你的身邊。不可否認的是,中產階層,正在成為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但你不知道的是,外表光鮮的背後,是內心的焦灼。中產階層,正在成長,也正在消亡。

財富增長是第一步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目前為止,對於中產階層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是按照年齡劃分,一般認為80後群體是中產階層的核心,同時包括小部分70後和90後群體。粗略統計,中產階層數量已超過1億人。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中產階層的成長與中國經濟的成長相輔相成。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騰飛,造富神話不斷延續,中產階層群體也在不斷擴大。18年來,中國GDP世界排名已經從世界第六上升到世界第二,人均GDP也已經來到第70位,2000年,中國城市化率僅為36.22%,2017年,這一數據已經躍升到58.52%。

城市化的進程是中產階層的一大推動力,過剩的農村勞動力必然要走進城市。這一階段,改革開放成果進一步惠及到普通大眾,中產階層受教育程度提高,知識成為他們邁入中產門檻的有力武器。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80後是第一批大規模受教育群體。知識改變命運成為這個時代的鮮明特徵。更好地教育就意味著對新技術的接觸和更好應用。從互聯網到金融,從商貿流通到傳統制造,80後們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變革行業,和國家共同成長,締造了21世紀的中國經濟奇蹟。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於是,中產階層逐步形成,他們擁有城市中的商品化住房、享受現代交通工具(私家車、高鐵、飛機)、配置各種各樣的金融資產,大部分人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革新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接受高等教育是這一階層的普遍特徵,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者佔比超過90%。在互聯網化的今天,如果說馬雲馬化騰等前輩們是引領者,那麼中產階層則是實踐者。知識+互聯網讓中產階層眼界大開,價值觀隨之發生深刻變化。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注重消費品質:在中產階層眼中,他們既不追求“山寨”,“不求最好,但求最貴“也不是他們的標籤。追求品質,也不排除物美價廉的東西,但更加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注重自我:自我價值的實現無比重要,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因此,中產階層對於事業的渴望與追求十分強烈,當然這也與他們的壓力有關。但下班後你會發現,這些中產們除了工作,也有自我:有的在家裡手捧圖書徜徉在知識海洋;有的在健身房裡揮灑汗水塑造形體;有的在舞會上結交各類朋友擴展人脈……與非中產的90後相比,回家躺床上玩手機的寥寥無幾。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責任感強烈: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中產階層在物質基礎豐裕的條件下,更加註重責任感。他們始終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對子女的培養更加傾向於親力親為,週末時光除了加班工作以外幾乎都是與孩子在一起的。同樣,他們更加關心國家大事,瞭解世界局勢,一個小小的科技新聞,他們通常能夠了解來龍去脈。

大方與摳門並存:中產階層的成長環境並不優越,而通過奮鬥獲得財富讓他們明白錢財來之不易。因此,對於財富的分配問題,他們顯得十分“摳門”,不浪費一分不該花的錢是他們的原則。但在對待朋友和子女時,他們又顯得十分“大方“,爽快的把錢借給朋友,為培養孩子不惜重金。

消費降級?消失的開始

“拼夕夕“還在人們腦海中浮現的今天,中產階層也中招了。曾經,他們是追求生活品質的,對於拼團行為不僅是躲避更多的是鄙視,“明顯的物價嚴重不符,白送我都不要”。如今,有的中產已經在微信裡喊著“幫我砍一刀”。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對於低收入群裡來講,從來沒有什麼消費降級,因為他們的消費始終沒有“升級”過,何來“降級”?而中產階層卻正實實在在地經歷著。這其中,一個最有趣的現象是“知識付費”。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互聯網的深度發展讓知識付費成為可能,中產階層是知識付費的核心人群,他們認為獲取知識並付費是一件正常且合理的事。為了提高自己,中產階層不僅要聽幾百元一場的公開課,更要話費上千元購買視頻等電子讀物。最近的現象則顯示,他們正在追求越來越多的免費知識。通過分享曬朋友圈、拉好友、拼團等各種方式,讓付費變成免費,中產階層對此樂此不疲。

中產焦慮,難題待解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為了能夠理解中產焦慮,我們首先應該思考下這樣一個問題:現在給你100萬現金,你打算怎麼讓它增值?考慮到物價上漲等因素,存銀行是絕對不值得的投資,這項可以忽略。

有人列出一組數據,2008年,上證綜指收盤2719.37點,2018年8月6日,上證綜指收盤2705.16點, 十年過去了,A股市場沒有任何起色,再加上股市“七虧兩平一賺”效應,普通投資者往往成為機構和營業部的墊腳石,中產階層難逃被收割厄運。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偏股型基金收益大抵相似。其他固收類基金收益則與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持平,基本上非常低。黃金、外匯等受國際市場影響非常大,也有不少“掛羊頭賣狗肉”的非法機構,門檻比較高,一般投資者難以參與。

於是,中產階層抓住了最後一棵救命稻草:P2P。P2P以其高收益和低門檻著稱,鼎盛時期全國P2P企業高達近6000家!加上不少P2P公司披上國企、銀行系、上市系等信用背書,中產階層“趨之若鶩”。不幸的是,6月的暴雷潮終究還是來了,逾期、平臺倒閉、良性推出甚至跑路,一切來得那麼突然,而且讓人措手不及。據網貸之家統計顯示,7月全國僅剩1600餘家平臺,專家預言,最終P2P行業平臺數量將低於1000家。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上百億的平臺,說沒就沒了?”踩雷的中產在慌亂,手持現金的中產在迷茫:難道配置金融資產是我的錯?

的確,勇於探索接觸新事物的中產們不僅在P2P上吃了大虧,比特幣讓某些人暴富之後,中產卻拿著它慌張了。各路大佬不看好、國家監管禁止、挖礦人群的幾何時增長,漲跌不定的不止是比特幣價格,更是那些投資者的心。於是,在低點拋售,心跳解脫了,財富卻縮水了。

中產階層:一半在成長一半在消亡

財富的消失是一方面,價值觀的變化是更深層次結果。身背壓力,卻要負重前行。他們不再在乎物有所值,廉價商品並非不可接受;不再向往詩和遠方,而是疲於柴米油鹽;他們不再追求資產收益最大化,而是保本之後能有利息即可。

有人說,他們不是有房子嗎?努力還房貸的中產階層,還要拿他們的棲身之所作文章嗎?中產階層,選擇成長還是消亡,或許,還有別的答案: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