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丫山我來了

大餘丫山我來了

遊大餘縣境內的國家4A級景區丫山、靈巖寺,終於在一個盛夏的季節成行了。

大餘縣,那裡的風景名勝除了梅關古驛道、牡丹亭公園之外,我對丫山、靈巖寺還感到陌生。既然東道主這麼熱情,我們也就不推辭,由信豐縣萬隆鄉的李站長駕車前往觀賞。

一路上,東道主滔滔不絕地跟我們介紹道:丫山風景區,位於大餘縣城東約10公里處的黃龍鎮境內,因最高峰雙秀峰呈“丫”字形而得名,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全民健身戶外活動基地和國家登山基地。丫山風景區交通便利,距贛韶高速出入口3 公里,323國道依山腳而行,是贛粵湘自駕遊的首選。丫山風景區規劃面積3.3萬畝,景區內植被複雜,森林覆蓋率高達92.6%,山中秀木成林,瀑布成群,竹清茶香,奇花遍佈,不僅是一處以山、林、泉、湖、瀑、洞、石等自然生態景觀而稱奇的風景名勝區,更是一處融合儒、釋、道、理學文化等人文歷史景觀而聞名的文化聖地,可謂是“生態秀美、人文醇厚”。

來到景區,我們一行5人拾階而上,放眼丫山,林深樹密,蒼翠欲滴。在丫山腳下徐徐而行,映入眼簾的由各溪流匯聚而成的石門平湖,波平浪靜,水天一色。平湖兩側群山聳峙,竹海濤濤;覽翠竹拔節,看纖纖俢竹,觀竹葉依依,婀娜多姿。沿湖邊小路走馬觀花,進山寨,訪圍屋,體會客家人的純樸民風,遐思圍屋主的奇思妙想,輕鬆愜意。沒有來丫山之前,鄙人還經常為我們鄉廣福村的丫機五疊瀑布群感到驕傲,可是來到丫山,看到那飛流而下幾千米的瀑布群,那真有一股“小巫見大巫”的感覺。當天的氣象氣溫是40度,而置身丫山的林蔭溪旁,並不感覺到很熱,爬了盡一個小時的山,也僅僅喝了一瓶360毫升的水,可見,稱丫山景區為“天然氧吧”、“避暑勝地”一丁點也不為過。

丫山歷史悠久、人文淵遠。“靈感三千界,巖藏五百僧”的南唐名剎—寺座落山中,六祖慧能曾在此講播佛法,宋德賢法師也在“片石雲飛”上悟出“片雲出洞本無心,流水下山非有戀”,一時間,丫山靈巖寺成為“江南有數,贛南為盛”的佛教聖地。山內真君洞裡許真君修行悟道,渡化孝龍的故事千年流傳,道教文化一時興起。因為時間稍顯晚了點,加上天空雷聲大作,我們沒有在靈巖寺停留好久時間,只在那裡匆匆一逛,拜了幾拜,拍了幾張照就離開了。

“片石雲飛自古今,玉窗把對恣閒吟。有人問我古來意,硯著毫端以慶人。”在大餘,能夠情趣盎然地遊覽丫山、靈巖寺,可真算得上“不枉此行”哦。

笑鈾

2018,10,25.

作者自白

笑鈾,真名遊德福,1958年生,1983年從武漢軍區高炮644團復員後任鄉文化站站長35年,其間還擔任黨政辦主任等職,2018年7月退休歸隱田園,碼字不輟,以“鄉土作者”自詡。2005年被《贛南日報》評為“關心熱愛新聞事業的十佳作者”;2016年被《客家搖籃》聘為“特約主筆”,2017年起為贛州市核心網評員。

大餘丫山我來了

大餘丫山我來了

大餘丫山我來了

大餘丫山我來了

大餘丫山我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