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劇組都是業餘,影片質量也業餘,評分卻高達8.7。
相信大家對於傳統的民間手藝並不陌生,我們最常見的比如說吹糖人,做陶瓷等等,然而前段時間有一部拍攝手段很業餘的紀錄片卻火了,就連導演對於自己這部紀錄片的評價都是土的掉渣攝影和錄像毫無經驗,根本沒有任何技巧,音樂也比較單一。
一部好的紀錄片,就如同做一盤精緻的美味,配料的好壞,也難以掩蓋食材的味道。在某個網站上這部影片一天點擊量超過了17萬,評分也高達8.7,這在紀錄片中是很難得的,很多人直接看哭了,有的第二天再回來看一遍。
這個紀錄片叫《尋找手藝》,他說的都是一些平凡無奇的鏡頭,而採訪的記錄的也都是一些平凡無奇的民間手藝人,他們一輩子彷彿只做了一件事,人生過得也很慢,慢到做好一件事足足需要花費一生的時光。但是如果不是這部紀錄片,可能我們就並不知道在民間還有一些這樣的人。
當時在雲南拍攝的時候,導演第一次就哭了,因為拍攝的是一位80歲高齡的做紙傘的老人,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每天都在牆角坐著雨傘,她用棉線固定傘架是線斷了八次,每斷一次,老人都會弄深一下,然後十分焦急的開始下一次的製作,到後來變得十分沮喪。當導演談起這個鏡頭時,她自己也說其實沒有什麼好哭的,但就是看一次哭一次。
一把傘的製作要經過好幾十道工序,所有的材料就只是竹子紙張和棉線,而這位老人做了這麼多年的傘,只是憑藉著感覺而已,但是他還是老了,畢竟已經80歲高齡了,這部片子是今年,4月份上傳到網上的時候上傳到網上之後,很多網友要求聯繫導演想要購買老人的傘,當時導演統計了一下,大約有二十把左右,但是當導演聯繫老人的時候,得知老人在2月份的時候就已經離開了人世,不得不說讓人惋惜,因為再也沒有人會在那個牆角上幾十年如一日的去做紙傘了。
在貴州一個小村落裡,兩個老奶奶正在用非常簡陋的方法去做,但這可能是他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手工做紙了,因為她們計劃所有的原料用完之後就不再做了,這也意味著這種造紙術將要失傳,當時導演拍下他們的照片,是他們滿帶笑容說道,這下子我們也可以到北京了,雖然我們人到不了北京,但是照片到了也好啊。
當時看到這一幕,彈幕裡很多網友都說,媽媽你們到北京了,已經到上海了,到廣州了等等,真的很讓人感動。
在新疆一位做陶瓷大叔說他們家的房子已經400多年了,當時開發商過來要求徵地的時候,說是給他12套單元房,他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因為他不在乎錢賺的多少,他只想給後人留一些東西或者是說留下更多的陶瓷,在他的觀念裡認為祖宗留下的東西不能在自己手裡毀了,當時在導演採訪這位大叔是大叔忍不住對著鏡頭髮起了牢騷,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這些陶瓷就可能會消失了。
從18歲就開始做腰帶的石大姐,他40年從來沒有中斷過,每年都能編出五六條左右,然後拿到集市上去賣,他定價定在100元,但是往往被砍價到65到80元不等,當導演問到她編織腰帶累不累的時候,她毫不猶豫的說道,會就不難,不會就難喜歡,所以不覺得累,不喜歡才會覺得很累。
在山東泗水,導演組到了土陶手藝人劉新文的家裡,他的門口貼著很醒目的四個字,末代傳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鎮上曾經幾百戶人家都在製作土陶器,然而如今只有他一個人了。導演認為劉新文簡直就是中國傳統手藝的一個縮影,因為傳統手藝在沒落,很多人都已經不知道傳統手藝是什麼了。
等等這樣的手藝人太多了,多讓人感動,讓人流淚,讓人心裡有一種悲涼的感覺。雖然時代在進步,但是對於這些手藝人祖上傳下來的東西,他們心中那種濃濃的不捨,我們彷彿都可以體會得到。
閱讀更多 顧戀娛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