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濱江「全村希望」,賣房竟如此特立獨行

武漢房地產,有兩個神板塊

光谷東,靠“圖紙”賣出奇蹟

1年前4G信號都不穩,坐擁世界頂級規劃

更厲害的,是二七

靠“名字”,賣出江城豪宅之巔

從二七濱江商務區,到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

名字越來越高端大氣上檔次

房價,直接衝上雲霄

當然,說二七濱江光靠“名字”賣房

不公平

畢竟他蹭天地,還有長江加持

但頭頂超級光環

全靠老天爺賞飯+熊抱隔壁大腿

整整3年,就是豪宅豪宅豪宅

商務區活脫變身“天地後花園”賣萌迷弟

總感覺哪裡不對

作為板塊幾乎唯一“商務”擔當

中信堪當二七“全村希望”

現在終於要賣房

出手就不同凡響


01

中信泰富濱江金融城。

聽名字就如雷貫耳,妥妥一個豪宅盤。

但他不是一個普通的豪宅,他是脫離低級趣味的豪宅。

為什麼這麼說?

當二七濱江,在裝修比豪的路上越走越遠,往面積段300平方米的路上狂奔,中信泰富的胸口,永遠有“國際商務區”的初心。

同樣賣房子,中信也不走尋常路。

產品的靈魂,不是豪化的裝修,也不是面積段,而是——

one&one奢闊住宅+私定會所

有點繞口,哥翻譯翻譯就是——

把一套住宅和一套公寓,組合包裝在一起。

切!

要不要再+門面+一套寫字樓?

讓客戶吃喝拉撒創業賺錢養老,都在你家搞定啊?

先彆著急否定,你沒見過的,不代表就是眼子。

這種模式,哥前幾年在深圳考察時見過。

房子,本來就有私密家庭生活和社交雙重屬性。

one&one倡導的生活方式,是把居住空間的社交屬性,抽離。

在同一個社區,不同空間完成不同場景需求,相互關聯又保持獨立。

中信泰富濱江金融城產品的靈魂,是高淨值人群生活方式,客廳/書房/茶室/工作間,外移。

住宅的“”,僅保留和家人,最私密的起居功能。

中信泰富試圖激發一種辦公、居家之外的,第三空間需求。

一個全新的,超前於時代的空間組合/高階生活範式。


02

下面,我們來看中信one&one模式的空間呈現。

整個中信泰富濱江金融城,是120萬方巨型城市綜合體。

涵蓋30萬方高端商業、13棟200米以上總部寫字樓、學校、幼兒園以及城市文化中心。


住宅部分——

鋁板+玻璃幕牆的豪宅標配立面,透過200米超寬樓間距,3.15米層高,最長15米麵寬,成就大宅專屬空間尺度感。

以此,安放業主家庭起居生活。

二七濱江“全村希望”,賣房竟如此特立獨行


公寓部分——

約4.5米層高,最大約10.5米麵寬,寫字樓&五星級酒店公區呈現。

以此,承載業主會客、部分案頭、社交需求。

二七濱江“全村希望”,賣房竟如此特立獨行


住宅和公寓的1+1,並不是兩個孤立空間的強行捆綁。

首先,整個項目,通過長廊連接成有機整體。

住宅和公寓,one&one可同層結合,無論身處哪個場景,對方都在視線範圍內。

同樣,兩個空間的家裝和商裝,選擇同樣風格或主題,如中式+新中式,形成空間統一。

這樣一來,業主在第一居所外,一步之隔,恰到好處的空間距離,擁有一處私人空間。

可以做工作室、收藏品展室或者私人會所,做成各種你喜歡的,更鮮活的場景自定義空間。

我們看one&one產品組合:

140+95——

一套約140㎡的三房兩廳兩衛+一套約95㎡的私定會所。

其中住宅部分,完全滿足家庭日常空間需求;

而私定會所空間,可以是徹夜看球的最佳場所,打造成藏酒室。

又或是還有工作尚未完成,在絕對安靜的空間繼續伏案,亦絕不干擾家人。


二七濱江“全村希望”,賣房竟如此特立獨行


120+75——

一套約120㎡的三房兩廳兩衛+一套約75㎡的私定會所。

從家的廳堂,到一門之隔,女士們與閨蜜的下午茶,亦或是移步自己的畫室,家庭和工作之外,還能做自己。


二七濱江“全村希望”,賣房竟如此特立獨行



03

下面分析,140+95PK230,生活/社交空間適當分離pk一套大平層保全家,兩種模式。

首先,140平住宅+95平公寓的總價格,肯定比同板塊230大平層低。

然鵝,這個區域的潛在客戶,都是不差錢的主兒。

他們是否需要“第三空間”?

就需要植入現實場景。

我們不是富人,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他們對隱私/空間,追求有多極端。

哥曾經去上海看過一個頂級盤,業主有X朝偉、X之琳、X歌等等。

在一套複式樓,有一個細節——二樓主臥門口,放鞋櫃。

這個設計,很反常規。

我們99%的人,鞋櫃玄關在大門口。

開發商營銷總,在香港從事房產經紀超過20年,服務過大量社會賢達。

他告訴哥,這個級別的業主,每天常見情景,是助理或者司機,上門接。

這個時候,如果業主還在臥室,披頭散髮、穿著拖鞋下樓,不妥。

他希望在主臥裡就穿戴整齊,絕不把居家一面展示給外人。

one&one產品組合也是同樣邏輯。

辦公室太過正式,很多時候都不具有社交、談生意的氛圍。

一個業務,約在辦公室、會議室談,要麼沒戲,要不就交個標書,八字都沒一撇;

約在茶館談,對方還願意來,他肯定會認真考慮;

約上飯桌,這合作基本上八九不離十;

約到……是吧,合同已經簽了,打開慶功酒;

辦公室太正式,而家又太私人。

每個人都會掂量掂量,這個朋友,是否值得帶家裡。

我們很多人,真正能帶回家的朋友,交情起碼10年起步。

這個時候,很需要商務社交的第三空間。

既不那麼拘謹,又不會暴露個人信息。

國外很多大牌作家,都習慣在咖啡館、酒館寫作,留下傳世經典。

我們小老百姓,沒那麼強悍的經濟實力,但你們不是也喜歡帶電腦,去星巴克玩王者榮耀嗎?

人,對第三空間的需求,都是一樣。


04

當然,雖然這個需求,可能普遍存在。

但你在白沙洲做one&one產品組合試試?

廣大勞動人民,無疑會用關愛弱智的眼光看著你——

老子逛街都要過江去永旺,還第三空間???

這種產品,能且只能在二七濱江等少數幾個商務板塊成立。

為什麼這麼說?

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共分七期開發,並連接長江新城。

金融城,獨佔正中央3、4期最核心段,亦是長江主軸北門戶。

二七濱江“全村希望”,賣房竟如此特立獨行


這麼重要的位置,誰來匹配?

中信泰富的答案是,120萬方的巨型城市綜合體

其中,決定二七濱江成敗的,是13棟200米以上寫字樓。

他們不僅僅是濱江天際線,根據定位,需引進不少於3家世界500強、1家國際性和13家全國金融企業總部。

一旦運營成型,這裡將匯聚超過5萬商務精英。

通過商務、總部經濟的扎堆,這裡吸引到城市最高淨值商務人口,自然可孕育更多小眾化、非主流化空間需求。

經常聽人說,武漢規劃的各種“總部經濟”太多。

誰給你的判斷?

什麼叫多和少?

武漢2011年三產GDP佔比就超過50%。

7年過去,佔比到多少?

53%

整整7年,怒提3個百分點。

武漢高端生產型服務業,不是太多是太少!

對比北上深,53%根本撐不起一個國家級中心城市。

你就是把建設大道每一個廁所都填滿,也撐不到65%以上的比例啊。

這12個百分點,就是橫亙武漢和一線城市的壁壘。

我們只能靠二七濱江這樣的空間,去翻越。


05

實際上,這種產品組合不僅侷限於幾個板塊,而且對項目母體,有很高要求。

打著商務區旗號純賣住宅,都是耍流氓。

哥不是針對誰,哥是說所有在二七濱江所有純住宅,都對板塊沒有決定意義。

哪怕你豪到10萬一個平方米。

哪怕你5000萬引進學校,恨不得敲鑼宣傳,對“商務區”也毫無意義。

有人反駁——城市價值最高的板塊,當然是頂豪天然的母體。

這個,哥不否認。

但前提是,你確定是城市價值最高的板塊。

你不能說我吃三碗飯,飽了。

早知道,直接吃第三碗。

有很多新版塊,都習慣找成功案例對標——XX第二。

西北湖第二,中環第二,曼哈頓第二……

那些賣純住宅的,負責把價格賣到跟西北湖、中環、曼哈頓一樣。

做寫字樓做商業街,做綜合體的開發商呢?

負責二。

中信泰富濱江金融城,不是板塊摘果子的人,他們是種樹的。

作為板塊功能顏值擔當,決定區域能級上限,必須心甘情願的二。

因為項目,決定板塊最終的上限。


二七濱江“全村希望”,賣房竟如此特立獨行



很簡單,連富人、金領都吸引不來,誰來買這個版塊豪到天際的住宅?

一個沒有富人的板塊,絕逼不是富人區。

只有籠住富人,這些超前的產品理念,才能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