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製度自信要釐清這些錯誤認識

當今中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這一關鍵時期,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集中精力謀發展。同時,在中華民族逐步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時候,我們將承受更多的關注與挑剔。

不過,當我們開拓奮鬥、全面發展的時候,社會上仍舊存在著“月亮是西方的圓,空氣是美國的甜”迷思,我們發展中的種種問題被無限放大,歸結為制度困境,似乎不按照美國的制度去變革就不是發展。這顯然是盲目的、陳舊的錯誤制度歸因認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別的國家有而我們沒有就簡單認為有欠缺,要搬過來;或者,看到我們有而別的國家沒有就簡單認為是多餘的,要去除掉。這兩種觀點都是簡單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確的。”

事實上,世界歷史上由於政治發展道路的選擇錯誤而導致社會動盪、國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堅持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更是關係根本、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首先要釐清一些錯誤認識。

一個國家的制度只有適合本國國情才有生命力,世界上不存在一種適用於一切國家的制度模式

由於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國情的差異,每個國家的制度都會體現出獨特性。同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的制度各有不同,深刻體現著他們各自的歷史傳統、文化特質的差異。


堅定製度自信要釐清這些錯誤認識

任何一種制度都只能決定於這個國家的人民,制度只能是一國經濟社會長期發展、內生演進的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力決定於中國社會的土壤,決定於我國國情而不是其他。

誠然,在推動制度完善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比較和甄別,需要學習和借鑑,但是與別國制度的比較不是對標,更不是看齊,而是從中體悟其發展的智慧,學習其發展的經驗,領會其發展的規律。

特別是在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中,並無來者可供參照,尤其不能將西方國家的制度經驗定於一尊。簡單照搬別國的制度從來沒有成功的先例,在制度建設上,只有植根於本國國情,充分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秉持兼容幷蓄的態度,虛心學習他人的好東西,在獨立自主的立場上把他人的好東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們自己的好東西,制度才會具有生命力。

一個國家的制度只有從實際出發,深刻把握走過的發展道路,積累的制度經驗和形成的制度原則才是最可靠最管用的

制度從來不是理論抽象的產物,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制度是“交往的產物”,歸根結底,制度只能是實踐的結果。因而,完善發展制度的答案,不可能從書本上找,只能從實踐中去找,從一國的發展道路中去找。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適合自己國情的制度才是最可靠最管用的。制度理論終究是制度實踐的總結和昇華,對於一種成熟制度理論的借鑑與學習只能將其還原於其實踐條件之中,發現規律才是有意義的。僵化地刻板套用、粗暴地比較不同制度中的社會問題,將之簡單歸結為制度問題是不理性的。就像是小馬過河的故事,對小馬而言,河水的深淺必須經過自己的實踐才能知道,對於松鼠來說深不見底的河水在老牛那裡不過是沒過膝蓋,但都不是小馬觸到的深度。我們不能批評松鼠誇大其詞,也不能埋怨老牛粉飾太平。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把握我們走過的路,把握現實要求,解決現實問題,而不能脫離中國實際,根據別國的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

正所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積累的制度建設經驗最可貴,必須倍加珍惜;歷經探索形成的制度原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決不能丟棄。

一個國家制度的成熟就要表現為應有的制度自信,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不迴避問題

在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邁向強起來的偉大時刻,我們理當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

同時,我們也不迴避國際比較,跟發達國家的比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外部動力,可以不斷提醒我們自己,讓我們清楚自己發展中的問題和差距。但是比較差距是為了找到問題,不是菲薄自己的努力,懷疑自己的道路,甚至放棄自己的選擇。既不能拿我們改革發展中的問題與西方國家的長處去比較,也不能把發展中的問題歸結於制度原因。

須知,一個國家發展中的問題只能靠自己來解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只能由中國人民來完成。成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內生動力,我們能夠冷靜客觀面對各種問題,有能力解決各種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視清高、自我滿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堅定製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在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制度體系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確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和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還不相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體制、機制、程序、規範和微觀運行仍舊不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制度安排仍需改進;基層民主制度的現實活力亟待調動。

但是這些都不是否定我國根本制度的理由,而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動力。任何人只要不抱有偏見,都會認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保障。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指明瞭方向。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在一個國家的各種制度中,政治制度處於關鍵環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決定於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同時又反作用於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乃至於起到決定性作用。”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黨的領導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這個方向是歷經了我國曆史與現實檢驗,得到人民群眾普遍認同的發展方向,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堅持這個制度方向。黨的領導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略的長期性和穩定性,中國共產黨人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不會有黨派之間的相互攻訐和利益博弈,一張好的藍圖都會一干到底,不會為了一時一事的功過而延誤發展。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凝聚13億中國人的磅礴力量。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

(作者肖貴清,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