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主人公簡介:庶人米,85後,原名米雨,後來經人算卦說這個名字不好,遂改為米芷萍,東北人,現定居挪威,一個喜歡讀書、旅行、寫作的姑娘,中華詩詞協會會員。曾在上海一家知名外企工作,掌握多門語言,年紀輕輕靠自己遊歷10幾個國家。

幾年前,她曾經以學生身份參加挪威救援組織,每兩年志願者會舉行一次國與國之間的文化生活體驗活動,有一次體驗和幫助的國家是俄羅斯的一個小城市。當時他們這個組織的人員與這個俄羅斯城市的市長面對面交流,庶人米也是其中一員,這次活動還上了挪威當地報紙頭版。

在國人眼中,大部分東北女孩比較大大咧咧、豪爽,做事雷厲風行,喜歡談笑風生。

實際生活中的她文靜內向,喜歡傾聽;在網絡上比較活躍,話也比較多。

照片上的她,一襲藍色牛仔,有三毛身上的文藝,實際生活中,則多了一些江南女孩的矜持與婉約。長髮披肩、細眉鳳眼,姣好的容顏並沒有成為她炫耀的資本,事實上她也從未提過親朋好友對她外貌的誇讚。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因為她知道,外表是先天的,不足以成為炫耀的資本,作為女孩,如果沒有能力,或者不去追求更高更廣闊天地,再好的容貌也不能為其加分,再漂亮的花兒也會枯萎。

用加法愛人,用減法怨恨,

用乘法感恩,用除法解憂。

從小生活在父母的爭吵裡,打架是常有的事。父親早年經商失敗,經常喝悶酒,醉了就與母親吵架,此時如果母親也不相讓,吵架往往演變成打架。

年少的她,曾經“邪惡”的希望父母離婚,結束這種痛苦的生活。彼時,也許父母不再有愛情,只是習慣和親情牽引,維繫這個風雨飄搖的家。

後來父母離婚,漸漸的她變得孤獨、內向、敏感。童年裡她並不是一無所有,奶奶始終陪伴她,疼愛她,給了她溫暖和慰藉,讓她灰暗的童年有了一抹亮色。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奶奶經常教導孫女要心中有愛,感恩生活。告訴她一切都會過去,只要努力,再艱難的生活也會變苦為甜。

2005年,奶奶突發腦溢血去世。從此她變得更加敏感、倔強,喜歡寫作的她也就此停筆。

庶人米從小就不喜歡數學,看到數學就頭疼。應試教育成績平平,沒有打算通過應試教育去讀高中。

初中畢業後去餐館打工。店老闆見她是個小女孩,給她設定苛刻的條件:第一個月不給工資免費打工,只提供食宿。即使這樣,她仍然堅持下來。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兩年後,為了結束這種望不到盡頭的慘淡生活,她毅然報考了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自考英語專業。之後在大連外國語學院進修一年,然後又在上海外國語學院進修一年。

畢業後就職於上海長寧區一家電子公司。公司主要做芯片,上海地鐵站的磁卡就是她們公司做的。

當時待遇還不錯,就是離她的住處太遠,下班後要輾轉兩個小時才能到宿舍。為了節約時間,她果斷辭職,就近找了一份工作,做行政管理。雖然工資沒有上家高,但是各方面福利好。

也是在那個公司,因為嚮往詩和遠方,她背起行囊開始遊歷。

一個揹包,幾本書,所有喜歡的歌,

一張單程車票,一顆瀟灑的心。

一個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在上海工作的時候,國內的旅遊相對多一些。大連、福建、深圳,還有海南、上海周邊地區、杭州、蘇州、錢塘江......這些地方都有她的足跡。

後來曾遊歷丹麥、瑞典、挪威、波蘭、西班牙、大加納利島、荷蘭、俄羅斯、拉脫維亞等國,6月即將去希臘愛琴海。

她本人比較喜歡歐洲,對歐洲國家的人文有強烈的興趣。

那年,她去了三毛生前居住的大加納利島。也許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經歷:因為喜歡一個人,而喜歡上一個城市或國家。在知道荷西這個名字之前,她早就聽說過西班牙,但在書上讀到三毛和荷西的故事後,對西班牙這個國家有了別樣的情感。

“決定去西班牙之前,並沒有太多的準備,也沒有什麼旅遊攻略。只是想看一看,走一走,感受下。”她說。

臨行前兩天她才定下住的公寓。入住後發現靠近道路,晚上有點小吵,所以第二天便退房又換了一家酒店。

西班牙人熱情好客是出了名的,退房後酒店的小姑娘非但沒有不高興,還熱心的幫她推薦其它性價比不錯的酒店。最後她選擇了一個高大上的酒店,雖然價格小貴,但是在能接受的範圍。

本來退房有點不好意思的,看人家那麼熱心便釋然了。

在那裡,她跟著航船出海。站在甲板上憑海風吹著長髮,風中帶著海水的鹹味。望著浩渺的大海,遙想當年三毛和荷西結伴出海的情形:

荷西輕輕把三毛擁入懷中,一邊撫摸她的長髮,一邊在她耳邊輕聲呢喃,儘管三毛比荷西年長,他卻像個大男人一樣把她珍藏。

世間感情,唯愛不破!對於庶人米來說更是如此。愛情不分年紀、國界。這也是她後來為什麼遠離家鄉定居挪威的原因吧,是愛情把她這顆種子吹落到這裡。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在遊歷丹麥之後,開始了挪威之旅。在那裡,她看到了不經意間遊走的馴鹿,仰望了萬年不化的雪山、看到了神秘的極光、深邃的峽灣、絕美的瀑布;

吃到觸及味蕾的三文魚,第一次看到了挪威夏天的雪、午夜的陽光,她穿過一片片挪威的森林,在大西洋彼岸的橋端駐足冥想,時間在這彷彿停止了,她時而回憶過往,時而惦念那場電影的終場。

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挪威的自然景色。為此她還專門寫了一首小詩: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你半信的聽我說道

在有雪的夏天吃著雪糕

在雲霧繚繞的山頂嗅著森林的味道

在午夜的陽光下看著頑童嬉鬧

你還是半信的看著我

手裡的扇子有風的嘲笑

我回頭對你一笑

不信,去看

在世界的一角

——《半信》

挪威在北極圈附近,它是屬於北歐國的一個國家。北歐五國當中,挪威應該算是全世界福利最好的國家。它也是高稅收,高收入的國家。不僅如此,挪威的自然景觀令人歎為觀止。

杜麗娘說,一生愛好是天然。庶人米也不例外,她喜歡大自然。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大概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的緣故,她的心裡一直隱隱約約的嚮往遠方,想從往事中抽離,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後來她並沒有回國,而是留在了挪威這個極光之國。

在挪威,她拍攝了很多自然風景,包括極光。

夜裡一覺醒來,極光籠罩著黑夜,天空絢爛至極。即使司空見慣的挪威人,看到此景也會興奮不已。她慌忙舉起相機,拍下這醉人的一幕。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據說,這些極光是逝去的親人們靈魂所化,他們惦記家人,便會化成極光來默默注視。她想: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奶奶也一定會來看她的吧!原來奶奶並沒有逝去,她只是變換了一種方式存在。這樣想著,她才不會感到難過。

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她更加明白那種舐犢情深。父母曾來挪威看望過她,經過歲月的滌盪,他們已經和解,母親有了自己的家庭,繼父對她非常好,父親則一直單身,生活充實。

過去的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一切都要向前看。漸漸的她從失去奶奶的傷痛之中走出來,重新支筆紅塵,寫生活、寫美景、寫故事。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學習,感覺像一個還不太會游泳的人,

一個猛子扎進大海,顯然太渺小了!

就算是無所適從,也要努力紮下去。

當時她的自考文憑在挪威不被接受,她又重新報考挪威的專科學校,主攻護理專業。為了與當地人無障礙溝通,同時她還報了語言學校學習挪威語。

學習挪威語的時候,由於發音不準,鬧出了不少笑話。

一個夏日的午後,天熱異常炎熱,她在大家閒聊之際做了一盤東西端了進去。“請品嚐,第一次做,可能味道會給你們帶來驚喜!”

話音剛落,大家先是面面相覷,再是鬨堂大笑,最後又假裝一本正經的說:“我們還是報警吧!”然後又是一陣鬨堂大笑。

當她聽到報警兩個字,瞬間汗珠流了下來,怔怔的站在那兒,內心如小鹿亂撞。

一個客人笑著告訴她:“你剛才讓我們品嚐毒品!”

“啊!”她恍然大悟。“原來挪威語的瑪芬和毒品讀音很像,再加上我那時發音不準才鬧出笑話。”從此她暗暗下定決心好好學習挪威語。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她在語言實習的時候,工作內容是負責照顧老人院的老人。有一次早餐過後,老人們有的在看電視,有的在房間休息。突然她負責的一個房間鈴聲響起,她匆匆跑過去,詢問老人的訴求。

聽完她把話說完,她朝老人友好的微笑,推著輪椅就往外走。彼時晴空萬里,豔陽高照,適合戶外活動。

推出門後,老人先是疑惑,後又著急的詢問:“你這是要帶我去哪兒啊?”

“就在外面,你可以盡情享受溫暖的陽光,我還可以給你唱中文歌。”她微笑著說。

“你弄錯了!我要去衛生間,不然你一會得給我換褲子了!”老人著急的說。

每次說起這段往事,都忍俊不禁,原來自己把廁所和出去走走這兩個詞弄錯了。

“我在心裡罵自己有十遍,又差不多嘴裡和她說了十遍對不起。”她在日記中寫道。

畢業後在當地一家養老院照顧老人。

挪威的養老院和國內的不太一樣。國內的老人進了養老院,生活尚能自理,而挪威的養老院,除了一些活動自如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還有一些特殊的老人,他們基本上只有臨終前的那段時間。

她的工作則是照顧這些老人,在那裡,你會眼睜睜看著老人安詳的或者帶著一點點病痛的離去,卻無能為力。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養老院的工作平均一週上三天班,但是有時候事情會多一些,有時候相對少一些。就比如,她上個星期基本上都是休息狀態。

但是如果事情多,就要每週每天都去。個別情況一週也會休息一兩天。

休息的時候,她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閱讀和寫作。

“我每天都會花碎片時間寫作。比如說我們家小孩七點左右就睡覺了。從七點到十點這個時間段是我寫作的時間。十點或者十點半以後我會看一小時左右的書。”

來挪威的時候,她從國內帶來了一些書籍。平時她也經常上網閱讀電子書籍。她涉獵書籍的範圍很廣,中外文學、詩詞歌賦、散文......都比較喜歡。

關於寫作,胡適說,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前後報了幾個寫作班,寫作班的老師幫她捅破那層薄薄的紙,彷彿積累了好久,她的寫作天分一下子被挖掘,才開始寫就能獲得大家的認可,她成了寫作班的明星學員。

在簡書,註冊四個月,多篇文章被首頁推薦。她的其它作品散見於各大微信公眾平臺,其中有《比春節買不到票更慘的是,我們有家卻不能回》、《你要窺探的隱私,暴露了你的無知》、《駐外奮鬥史:辭職創業,虧損近億,被誣陷、被背叛卻從未被打倒!》。

《家庭百事通》雜誌同一期刊登她兩篇文章,兩篇文章在江一燕的公眾號發表,曾有出版社向她約稿,尚在洽談。這些對她是不小的鼓勵。

庶人米骨子裡是一個有浪漫情懷的女孩,剛柔並濟、積極進取、倔強,對生活充滿幻想和無限熱愛。看過《簡·愛》這本書的人,不難發現她和主人公的性格真的很像。

在寫作上,她骨子裡的倔強一下子釋放出來,她曾說過她會堅持到底,說到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說。事實證明她堅持下來了,從來沒有放棄過,更不會因為有了小小成績而驕傲。

她曾說:“寫作半年後看自己的個別文章時要捂嘴,一年或者三年後要捂臉。”

生活在北歐的庶人米,這個東北女孩與挪威結下不解之緣

去年年底,青年作家李菁對她進行微信採訪,希望把她的愛情故事記錄在即將出版的散文集裡。

如果人生是一段旅途,快樂與悲傷就是那兩條長長的鐵軌,在我身後緊緊跟隨。

她曾在江一燕的公眾號上發表兩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她好朋友的故事。她和她同年同月同日生,關係很要好,不幸的是,她得了癌症去世。這件事對她影響很大。

最近她準備了材料,在申請器官捐獻。申請以後,如果出現意外,她會捐贈她的器官。

想起幼時奶奶驟然離世,使她對死亡產生恐懼。由於工作原因,她更加理性的面對死亡。人的一生,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沒有意外。

如果意外出現了,誰也救不了你。但是你卻可以用你的器官救別人,讓生命延續。

這是她真實的想法。

有人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對於庶人米來說更是如此。

從鄉下到大連,從大連到上海,從上海到挪威,這位駐外女孩,用腳丈量世界,用心感知遠方。她好像開在沙漠裡的花,任憑人生如何幹涸,卻還是孜孜追求,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作者簡介:85年獅子座,一個兒子的媽媽,基督徒,長居蘇州。電影/文學/攝影/平面設計。微信號:yllxingx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