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前兩天,杭州又一篇辭職信火了,一蕭山姑娘在網發帖:《9月,我要辭職了》

在帖子裡,姑娘列出了自己辭職的七大原因,條條扎心:

沒時間交男友,看電影還要看好時間,下午場晚上21:00前到店。沒時間旅遊,去個韓國,訂好了機票,公司卻說讓退票。沒有加班工資,上班無期限。別人請假,自己逢年過節要在崗留守。做不到趨炎附勢、溜鬚拍馬、左右逢源。沒有朋友,維護公司利益得罪人 ,連逛個街的人都沒有。沒有前途,開業時營業額70多萬,現在只有10左右,見證過你的輝煌,也見證了你的衰退,無人管理,無人經營。不想混日子了,很多員工現在都是混日子,我還沒到混日子的年紀,沒法安逸。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姑娘在這家公司一個月3.5K左右,上了6年的班。拿著一成不變的底薪,忍受著不合理的加班,她終於還是選擇辭職了。

其實相比杭州這姑娘,許多年輕人在「裸辭」這件事上,表現得更加果斷。

根據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數據調查顯示:

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80後是3年半,90後是19個月,95後只有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一言不合就辭職,已成為了部分年輕人的職場現狀。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裸辭的背後,不是任性也不是隨心


這讓我想起了某日報發的一篇文章,講的是年輕人一言不合就裸辭: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文章一出,網友們炸了,留言幾乎是一聲倒:

不食人間煙火!一分工作幹得開心就幹,不開心就辭職有啥毛病?求求別跟我們談理想了,我工作真的只是為了賺錢!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但其實在年輕人裸辭和被苛責「不穩定」的背後,有太多大家不知道的故事。

24歲的小溪畢業後進入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做了內容編輯。因公司管理混亂,本來5個人的部門,就只剩下小溪一個人。

抱著學習心態的小溪,對於工作一直都是任勞任怨、盡心盡責。而真正促使她決定馬上辭職,是在她工作一年後,提出漲500塊工資時,老闆以職位不變動為由拒絕了她。

「明明負責的是內容,卻因為公司一直招不到人,硬生生一個人做5個人的工作,最後一年下來給公司簽了50萬廣告,申請加500塊工資卻被拒絕。」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圖片與文字無關)


娜娜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重複著這三個問題:

「你好,袋子要嗎?」「有會員卡嗎?」「一共xxx元,微信還是現金?」


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是的,一名超市收銀,月薪4000。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圖片與文字無關)


上個月,她瞞著家人自己偷偷辭了職。在最近一次給家裡打電話時說到這事,爸爸很是恨鐵不成鋼地說:「現在年輕人真是和我們不一樣了,做幾個月就走,這麼點苦都吃不了。」

他沒有問娜娜到底為什麼要辭職,更不知道那個校招的人事,其實明明是承諾讓娜娜去做「管培生」,最後卻讓她做了長達兩年的收銀。

期間其實娜娜曾多次向公司提出當初自己是應聘了管培生的崗位,按照起初的約定,娜娜本該到各部門進行輪崗的,但公司一直都沒有給予答覆。關於娜娜未來的職業規劃更是隻字不提。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其實平等和尊重才是很多年輕人遵循的職場法則。

年輕人也不是真的隨便辭職,那些無所謂的事無所謂的利益,忍一忍也就過去了,但是有些一旦侵犯自己底線的事情,立刻開掛開撕。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正因為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才如此義無反顧


今年七夕節當晚12點過後,小潔的同事收拾好電腦與她道別。瞬間,整個樓層,只有小潔的工位還亮著燈。她打開朋友圈,一派熱鬧的節日氣氛加重了她的疲憊感。

提交完當天的工作報告,小潔打開草稿箱,對著一封一個月前就寫好的辭職信按下了「發送」鍵。

「那晚就像壓死我的最後一根稻草,心裡特別絕望,我覺得再沒有什麼需要考慮的了,一切都等辭職後休息好了再說吧。」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27歲的小潔在上海從事諮詢行業,2018年8月底,她用裸辭的方式結束了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幹了快3年的工作。

2018年5月,鄭潔就有了辭職的念頭,但裸辭並不是她的第一選擇。

隨著手裡的項目增多,從前一年開始,每週她都有一半的時間需要加班到晚上10點以後才能回家,最忙時,凌晨兩三點還沒法休息。

「我厭倦了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我明明看到了工作上的一些侷限性,卻根本沒有精力去思考問題出在哪裡。」小潔覺得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她無法進步。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儘管裸辭這件事聽起來衝動又大膽,實在不像是一個穩妥的操作,但我們中的大部分並不像外界想的這麼任性,相反,正因為知道自己在職場中追求什麼,才會如此義無反顧。

近幾年,大公司「過勞死」的人新聞頻頻爆出。

熱衷於無限度地「壓榨」員工,有的領導時不時「突發奇想」,總愛藉著「鍛鍊員工」和「促進團隊和諧」的名頭,提出各種「奇葩」制度和要求。

老闆不走就不能下班,週末必須參加公司團建,必須幫忙訂外賣和取快遞……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前段時間有句話很火: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

年輕人給人留下的印象有些狂妄、任性。而這份任性,不過是對自己職業追求的堅決捍衛。

對年輕人來說,領導和自己只有職位上的區分,沒有人格上的差別。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討好領導?


有人曾發起過一個關於年輕人是否會在工作中討好領導的線下采訪,大部分人的答案是:「不會」、「主要看能力」。

而網上對年輕人不討好他人的行為更是吐槽滿滿:

「這些年輕人到底怎麼回事,一點眼色都不會看,大領導也敢直接懟。」「年輕就是任性,我們辦公室的小張,我跟她說見客戶必須要喝酒。她說不喜歡喝應酬酒的工作,我說了她幾句,轉頭就辭職。」……


在一份報告裡,有將近一半的90後表示,自己最無法接受的同事類型就是「愛討好上級」。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而最近知乎上有一個熱點話題「為啥現在的90後都不願意討好領導了?」其中有一個極其優秀的耐人深思的回答。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其實這些年輕人的職業觀,才是社會的進步、是意識的覺醒,是需要大大提倡和鼓勵的先進思想。

那些運轉了幾十年的職場老規則,終於有人站出來說不了。

網友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真實想法:

@離島與魚因為90後覺得我尊重你,是因為想你也尊重我,而不是因為拿了所謂薪酬就要對你點頭哈腰。(而且薪酬是我用勞動力等價換來的)@小仙女因為不想成為自己討厭的樣子,更不想趨炎附勢。@小紅花我們靠老闆發工資,老闆靠我們賺錢,所以沒必要討好,各自尊重就行了。


裸辭的背後,有多少人被逼辭職


至於討好領導,不好意思,真的沒興趣,咱們是靠能力工作的,不是靠巴結上司,所以相比於討好領導,年輕人更樂於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畢竟,生活還是自己的,要是自己都不在乎了,誰會替你操心啊?就像《北京女子圖鑑》裡陳可說的:「想要水晶鞋?那就自己爭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