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這個名字幾乎都知道,但你知道他究竟有哪些有多少科學貢獻嗎

著名科學家沈括生活在北宋時期,他對天文曆法、醫藥、數學等都有研究。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了大量科技成果與科學發現:地磁角的發現、摩擦起電現象的記錄及討論了光學問題,等等。

沈括這個名字幾乎都知道,但你知道他究竟有哪些有多少科學貢獻嗎

此外,沈括還提出了衝擊成陸的觀點,此觀點西方19世紀以後才出現。《夢溪筆談》被西方學者譽為世界上最早的科技百科全書。

沈括這個名字幾乎都知道,但你知道他究竟有哪些有多少科學貢獻嗎

沈括的主要科技貢獻有如下五個方面:一、數學:發明隙積術、會圓術;二、物理學:共振研究與弦共振實驗、發現地磁偏角、通過實驗發現凹面鏡成像焦點與成像規律;三、天文學:發明十二節氣歷;四、地理學:解釋雁蕩山的構造原理、解釋華北平原的成因;五、工程技術:製作立體模型地圖。

通過對歷史文獻的考察,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沒有近代意義上的科學,也沒有建立在近代科學基礎上的學科分類,但在沈括身上卻有科學精神。最能體現科學精神的是數學和實驗,沈括取得了很高的數學成就,也十分重視科學實驗。

不僅這樣,沈括還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天文曆法理論。熙寧七年上《渾儀》、《浮漏》、《景表》三議。《渾儀議》批判了前人天文測量儀器渾儀的不合理性,提出製造新儀的方案。《浮漏議》討論觀測時刻的銅壺滴漏。《景表議》討論測正午時太陽影子的設備,也都有新的方案。

指南針發明後,人們正在為此歡慶的時候,沈括卻第一個發現指南針並非指正南,而是略偏東。在中國東部地區,地磁的偏角不過二三度,發現這一現象非常不容易。沈括《夢溪筆談》中記有裝置指南磁針的四種方法:水浮、指爪、碗唇、縷懸。北宋時期,人們創造了適用於航海的指南針,把航海事業推向了新的時代。那時中國的造船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沈括這個名字幾乎都知道,但你知道他究竟有哪些有多少科學貢獻嗎

中國的指南針

當時人們認為宋的商船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隻,有的有6層梳杆,4層甲板,12張大帆,可以裝載1000多人的巨型船隻。這些船不僅擁有精確得近乎奇蹟的航線圖,還擁有幾何學家以及那些懂得星象的人,還有那些熟練運用天然磁石指南針的人。通過指南針,在茫茫的大海中可以找到通往陸上世界盡頭的路。

宋代著名的樂器七絃琴具有宮、商、角、微、羽、少宮、少商七絃,少宮、少商的音階比宮、商各音高八度。沈括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剪一紙人加於少宮弦上,手彈宮弦時紙人會跳,彈其他弦則不動。少商與商弦的關係也一樣。沈括稱之為“應聲”,其實就是物理學上的共振。根據《墨子》中提到的針孔照相匣的倒影和凹面鏡的倒像問題,沈括總結出了光學理論。

除此之外,沈括還發明瞭隙積術,得出測量垛積高階算術級數求和公式。他發現太行山、雁蕩山等山的化石,發現了幾種礦產及其用途,比如他發現的石油可以點燈和制墨。

沈括在藥物學方面也有非常大的貢獻,他提出了新的良方和新的藥種。畢異的活字印刷術、喻皓的建築學著作《木經》、磁州鍛坊的鍊鋼術、準南潛渠的復閘、蘇州到崑山淺山長堤的築法等科技發明,均賴有《夢溪筆談》的記載而為後世所知。沈括死後數百年內,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基本上都在受他的影響。他所提出的許多問題,

在今天也是必須投入非常大的人力和物力才能研究出來。當時有人說:沈括僅是自然科學家。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恰當的。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內,按照現代科學分類,將沈括所著《夢溪筆談》的內容畫了一張分析表。這張表共分人事資料、自然科學、人文科學3大類25小類。又據(宋史·藝文志)著錄,沈括著作有22種155卷。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的以及其他文獻中提到的還有18種。但可惜的是大部分已失傳,成為中國的一大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