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市場或維持低位震盪

短期市場或維持低位震盪

本報特約評論員 常斌

市場本週衝高回落。周初受管理層政策利好提振,市場大幅反彈,但下半周受到海外股東大幅波動的衝擊而再度回落。最終上證綜指報收於2598點,周內反彈1.90%;同期深圳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反彈漲1.58%和1.06%。全周兩市合計成交1.65萬億元,環比放大逾兩成。

上週五管理層集體表態,本週相關支持政策迅速落地,對A股構成了有力支撐。《銀行理財新規》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資本市場;《公司法》修正案草案獲提請審議,將修改完善公司股份回購制度,促進上市公司回購公司股份;證監會深化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推進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等。同時,證監會正式下發《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加強市場中長期基本制度建設;銀保監會出臺舉措加大保險資金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壯大機構投資者力量,鞏固市場長期投資的資金來源。

除金融部門積極支持資本市場外,各地方政府也積極行動,用真金白銀化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支持市場。深圳國資目前已接盤50家上市公司股權,並將打造深圳金控平臺,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北京也已發起紓困基金,同時浙江、江蘇等地也正在積極籌劃。二級市場重要主體券商也在快速行動,目前11家證券公司已達成意向出資,計劃形成1000億元總規模的資管計劃,專項用於上市公司紓解股權質押困難。

由上可以看到,管理層及相關各方支持市場果斷堅決、行動迅速。如此,這將成為市場後期運行的重要支撐力量,“政策底”進一步增強。從實際情況看,受政策利好支撐市場運行韌性已經顯現。週三美股再度遭遇暴跌,標普500、道瓊斯、納斯達克等三大股指分別下跌達3%、2.4%、4.4%。此次美股大跌波及日本和歐洲等股票市場,導致其股指普遍大跌2%以上,而國內A股卻大幅低開後震盪走高,最終上證綜指甚至頑強收紅。相較於前期跟跌不跟漲的疲態,週四A股表現令人欣慰。

不過,展望後市,投資者仍需理性:雖有管理層的頻頻利好政策,但當前大環境對市場整體影響仍偏負面,短期市場仍存在較大壓力。

一是中美貿易戰風險、宏觀經濟放緩的局面並沒有明顯改善;二是海外市場開始大幅動盪,將進一步考驗投資者信心。進入十月份以來,美股開始大幅調整。從原因上看,主要由三大因素綜合作用引發:一是美聯儲的持續加息,美債收益率持續上升;二是對美國宏觀經濟可能見頂回落的擔憂;三是美股經過10年牛市後估值已處於歷史高位,而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在特朗普減稅效應消失後可能下降。上述拖累美股的原因均是中長期因素,對美股的不利影響也會是中長期的。同時,從技術上看,美國主要股指已跌破年限,技術上出現走熊信號,對投資市場的心理影響很大。美股中短期運行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並將波及全球資本市場。

因此,國內投資者信心仍不穩定,市場短期仍缺乏足夠的做多力量。數據顯示,兩市融資餘額仍在持續萎縮,目前已跌破7700億元;港股通北向資金本週累計呈淨流出。盤面上看,兩市僅券商、銀行和地產等少數板塊的參與資金表現較為活躍,而醫藥、白酒等傳統白馬股受到機構倉位調整的打擊而出現大幅補跌。

綜上利好政策與空方環境交織之下,短期市場或維持低位震盪。在此環境下,投資者須保持耐心,擯棄浮躁和賺快錢的投機心理,自下而上深入認識和研究上市公司,從中長線角度精選優質上市公司,擇機分批佈局。

操作上,需持續做好倉位控制,精選的個股宜分批吸納,注意在低位買進;同時繼續保持對非優質資產標的股票的風險警惕,如估值高企的次新股,無核心競爭力、無真實業績的垃圾公司股票。

短期市場或維持低位震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