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祭,爲什麼一到了秋天,我們總是要「悲」?

秋日祭,為什麼一到了秋天,我們總是要“悲”?

秋季,當北半球進入到陽曆9-11月時,就是氣象意義上劃分的秋季。

這個季節太陽角度漸低,又經過夏雨的沖刷,使人們感覺天比往常高了一些,再加上氣溫下降,體表的汗水蒸發減少,會讓人覺得很舒適,這就是所謂的秋高氣爽。

秋天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經歷了一整個苦夏,農作物終於變成了令人欣喜的金黃, 人們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

但這樣一個從身體上和精神上都令人喜悅的季節,卻是從古至今出產最多傷懷詩句的季節,這其中原因何在呢?

先來看一些用秋來形容愁緒的詩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秋日祭,為什麼一到了秋天,我們總是要“悲”?

詩人們擁有著比常人要敏感的多的心智,也許不能當作標準樣本來作為參考,但自古常說的老話中,也有“多事之秋”這種詞語,並沒有多事之春,或者多事之夏一說,而且如果做一次投票,讓人們在四季之中選出一個最為讓人感傷的季節,相信秋季也會大比分勝出。

秋日祭,為什麼一到了秋天,我們總是要“悲”?

在這裡,筆者有個自家之見:那就是到了秋天,會讓我們身邊的某種細微的依賴感被悄然剝離。

舉幾個例子,你辛苦耕作了一年的田地,從滿地豐碩到一片荒蕪;夏天時供你乘涼的老樹,也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幹;朝夕養育了十多年的兒女,終於要在九月邁入大學,和你相隔兩地。

這些事雖然都不能稱之為壞事,甚至大多是喜事,但這其中,你的依賴感卻在秋天被悄然帶走了,秋天就是這樣,在你不經意間使你生活中所見所聞的點滴發生變化。

也許這就是秋天那麼令人感傷的原因之一。

秋日祭,為什麼一到了秋天,我們總是要“悲”?

不過大家也不必過度感懷,也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種樂觀的態度。無論傷春還是悲秋,都全部取決於個人的心態,不管怎樣,秋天仍是一個純淨、美好、令人浮想聯翩的季節。 (本文由喵趣天下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