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箭航天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搭載衛星未能入軌


藍箭航天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搭載衛星未能入軌


新浪科技訊 10月27日消息,藍箭航天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下午16時,火箭發射後飛行正常,一二級工作正常,整流罩分離正常,三級出現異常,搭載衛星未能入軌。 “朱雀一號”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首次民營運載火箭發射,藍箭航天是國內最早取得行業全部准入資質的民營火箭企業,同時,獲得了國內第一張民營運載火箭發射許可證。

此前2017年7月2日,我國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據藍箭航天CEO張昌武介紹,朱雀一號最大飛行速度與第一宇宙速度僅相差一秒,但航天就是“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發射問題癥結將馬上進行數據分析給出官方結論。張昌武表示,雖然未能將衛星送入軌道,朱雀一號的首飛表現已與藍箭期待的結果很近,從技術實現、過程控制上表現可圈可點,首飛火箭必然會面臨高風險,這是航天工程的一個根本屬性,民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本身已經是一個重大進展,不僅僅是衛星是否入軌一個結果,從前期組建團隊設計,到通過現有體系製造火箭到後期民營火箭可以進入國家任務序列裡,全流程關注民營火箭的發展更具有意義,希望對中國民營火箭的發射能起到更多的推動作用。

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是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三級固體運載火箭,起飛重量27噸,起飛推力45噸,直徑1.35米,定位為小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是300千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是200千克,相當於3-5個標準身材的成年人體重。朱雀一號是我國首個由民企設計研製、生產製造並運營發射的商業航天項目,瞄準了微小衛星和微納衛星的發射市場,研製經費投入達1億元人民幣。


藍箭航天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搭載衛星未能入軌


朱雀一號搭載了央視為《加油!向未來》節目定製的科普教育衛星“未來號”去太陽同步軌道,該衛星在功能上融合了空間在軌科普實驗和對地遙感觀測,滿足在軌科學實驗需求,並配有集成數據回傳系統,是一顆空間科學和遙感綜合用途微小衛星。

商業航天最為關鍵的技術之一,就是航天發動機技術,這是火箭、空天飛行器的主要動力系統。以液體發動機為例,當前最前沿的技術是探索研製液氧甲烷發動機。

相較於當前主流的液氧煤油和液氫液氧兩個組合,液氧甲烷具有冷卻能力強、比衝高(考驗燃料性能指標之一,比衝越高油耗越少)、不易結焦等優點,同時單位質量燃料的成本只有煤油的1/3和液氫的1/30。這種特性使得液氧甲烷成為推動火箭、空天飛行器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的最理想組合。有公開消息顯示,國家隊航天科技曾在2016年成功完成液氧甲烷發動機項目的研究。

據“小火箭”邢強博士介紹,隨著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的第一級重複使用技術的成功實現,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單次任務可多次啟動和可在多次任務中使用的性能成為了工程師追求的目標。現在使用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的有美國SpaceX的猛禽下一代液氧甲烷發動機,美國藍色起源公司的BE-4液氧甲烷發動機,中國藍箭的天鵲液氧甲烷發動機。

藍箭主攻目標就是探索研製液氧甲烷發動機的研發,其中型火箭“朱雀二號”基本型為兩級液體運載火箭,可以將兩輛大型SUV轎車同時送入太空,“朱雀二號”使用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天鵲(TQ-12)短噴管推力室,於10月進行了20秒的短程點火試車並取得成功。

張昌武表示,此次朱雀一號的發射給朱雀二號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也獲得了國家對民營航天的肯定和支持,朱雀二號研製的關鍵仍是天鵲液氧甲烷發動機,目前正在有條不紊順利推進,不會影響研製進展。藍箭的多級運載火箭之路不會改變,朱雀一號將會根據故障數據儘快調整,主要精力仍將放在朱雀二號與天鵲發動機上,“朱雀二號”預計將在2019年完成全部地面試驗,2020年首飛,2021年把有效載荷送到月球上去。

藍箭航天成立於2015年6月,是一家民營火箭製造研發商,公司正在研製液氧甲烷航天發動機及液氧甲烷火箭,成立之初就獲得了創想天使基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在2017年更是先後完成了上市公司金風科技(002202.SZ)領投的B輪融資和浙江湖州市軍民融合專項基金超2億元的資金支持。

該公司在北京、西安建有兩個研發中心,在湖州建有智能製造基地,該基地主要承擔藍箭航天火箭、火箭發動機的研製生產及總裝、火箭發動機及組合件的液態試驗等工作。預計到2022年,將形成每年200臺火箭發動機、15枚液體火箭的生產能力。

朱雀一號發射後,藍箭官方微信推送了這樣一段話:

今天,值得被中國航天紀念的日子

如果我們能夠跳出不斷流逝的時間,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縱覽人類發展史,會看到無數的開拓者。蔡倫、畢昇、瓦特、牛頓、愛迪生、卡爾·本茨、萊特兄弟、戈達德……人們都說,是這些光耀千古的開拓者推動了人類知識、文化和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我們應該記得,蔡倫和畢昇是總結了無數普通工匠的經驗;瓦特之前1600年,亞歷山大·希羅設計過蒸汽機;牛頓說他的成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比起燈泡的實質發明人亨利·戈培爾,愛迪生只能算是一個改進者;也正是有了萬戶、克雷芒·阿德爾和古斯塔夫的努力,萊特兄弟和他們之後的阿爾貝託·杜蒙特,才將人類真正帶上了天空。


藍箭航天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搭載衛星未能入軌


無數前人的嘗試,才能換來美好的世界,總有人要身先士卒。而藍箭,願意做這個開拓者。2018年10月27日,對於藍箭來說是一個永遠需要被銘記的日子,今天我們的三級運載火箭“朱雀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了首飛,2018年10月27日下午16時,火箭發射後飛行正常,一二級工作正常,整流罩分離正常,三級出現異常。


藍箭航天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搭載衛星未能入軌


我們篤信,“直接做運載火箭”是正確的決定。過去的日子裡,我們收穫的更多。時至今日,藍箭航天是國內第一個拿到中國民營運載火箭發射許可證的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將三級運載火箭豎立起來的民營公司,是國內最早取得行業全部准入資質的民營火箭企業。也是國內第一家完成運載火箭發射的公司。能力鏈條、供應鏈條、體系鏈條、發射鏈條,四個鏈條已全部打通……實際上,“朱雀一號”運載火箭在發射之前,他的使命已經全部完成。

未來,藍箭航天將繼續前行。在此,感謝社會各界對藍箭公司的大力支持,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依然會向著心中的星辰大海進發。

中國商業航天紛紛入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已經跨入5月份的2018年,國內商業航天領域有望結束技術積累的“萌芽期”,迎來商業化全面爆發的新階段。從衛星的設計研製,到火箭的研製發射,到衛星在軌運營與商業化應用,商業航天產業鏈上核心環節,國內都有相關企業的主營業務在萌芽和生長。

國企航天科工旗下的商業火箭公司已於2017年1月,用“快舟一號甲”火箭完成商業發射的首秀;而另一款專注於商業發射的主力火箭“快舟十一號”,則將在2018年上半年以“一箭六星”的形式完成首飛;航天科工在武漢佈局的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則將在2018年年底建成投產。

9月5日,由北京星際榮耀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星際榮耀”)研製生產的雙曲線一號(SQX-1Z)商業亞軌道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該火箭搭載3顆立方星升空,其中1顆完成降落傘著陸回收。

9月7日,由北京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第二枚商用亞軌道火箭——OS-X1火箭暨“重慶兩江之星”在西北某國家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

9月7日,北京星途探索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星途探索”)與綿陽市高新區簽訂合作協議,除獲得綿陽市資金和政策扶持外,星途探索將在軍工名城綿陽打造其商業運載火箭生產製造基地。


藍箭航天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搭載衛星未能入軌


9月6日和9月11日,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藍箭航天”)“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TQ-12)燃氣發生器和關鍵件副閥產品分別完成交付,後續支持系統也將在9月陸續交付。(文章參考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科學報、新浪科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