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里奧的學習方法:原則+極度理性


達里奧的學習方法:原則+極度理性


《原則》可能是迄今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從這本書裡看到了太多自己想要表達和踐行的東西。

有人說,一個企業和人的發展,短期看戰術技巧,中期看戰略,長期看價值觀,《原則》在三個層面都給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和智慧。

我用“原則+極度理性”來定義瑞達里奧的學習和思考方法。

關於“原則”。

在讀這本書之前,“原則”在我頭腦中僅僅是一個可有可無、似是而非的概念,讀完這本書之後,“原則”逐漸成為了我最底層的思維方式,我發現,這種思維方式能夠以非常清晰簡潔的方式思考方方面面的東西。

有人認為這本書不應該翻譯為“原則”,應該譯為“原理”,我認為譯為“原則”還是非常準確的。

簡單說說“原則”的一些內涵:

1、原則不是“客觀規律”,原則是讓我們走在符合客觀規律的道路上的護欄。

2、所謂“原則”,其實就是一套標準、準則,就是問一句“這樣做對嗎?”,對與不對的標準宏觀來看無非是真、善、美。

3、生活中很多事情如太陽東昇西落,是反覆出現的,因此,我們可以為這些事情設定相應的原則,像動植物學家一樣將這些事情分門別類,一類一類地解決,而不是一個一個孤立地解決,這是一種簡單但重要的洞見。

4、達里奧把痛苦看成謎題,解開謎題的獎勵就是得到相應的“原則”,他說“痛苦+反思=進步”,這是他獲得自己原則的主要方式。

5、“原則”是一種演繹的思維方式,找到一個大原則,然後再把這個大原則細化或具體化,這種思維方式其實很簡單,但不知道為什麼,大部分人都不具備。

芒格說在商界獲得成功很簡單,就是找到一些顯而易見的大道理,然後嚴格遵循這些道理來行事,慢慢就能建立起巨大的優勢,這種思維方式和達里奧以“原則”為根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致的。

只是懂得大道理是不夠的,關鍵是根據生活中具體的事情,把這個大道理迭代出一系列更精細的原則,這個過程就像一棵樹的生長,所有的枝葉都有共同的根。

例如:整本《原則》就是根據三個問題迭代出來的:“what you want?what is true?what to do about it?”,背後的母原則是“真相”,即“客觀規律”。

例如:越是稀缺——供不應求的東西就越值錢,這是一個大道理,但大部分人也就止步於大道理,沒有圍繞這個大道理做更深的思維迭代和行動上的準備,只有少數人會根據這個道理迭代出一整套讓自己逐漸變得稀缺值錢的方法,甚至迭代出一套把握市場先機的方法論。

“原則”這個概念和學習方法有什麼關係?

首先,深入理解“原則”,再去學其他的東西,就會發現“一切都是原則”,這能極深地打通各種知識之間的邊界,學習起來有一套一以貫之的框架和路線。

我現在看《孫子兵法》看到的其實就是一套以“贏或不戰而屈人之兵”為母原則的原則體系。

其次,構建自己的原則體系,還能促使人進行點點滴滴的反思,而反思是最重要對學習方式之一。

關於“極度理性”。

達里奧說自己是一個極度的現實主義者,他所謂的極度的現實主義,不是說覺得人生在世就得“現實”一點,而是以“真相”為自己生活的第一原則的態度,不是各種自我設限,而是用於追求夢想。

一般人認為理想主義者才有理想,但達里奧認為極度的現實主義者才是真正的追求夢想,讓夢想發生的人,而理想主義者往往最後會淪為麻煩製造者。

極度理性的內涵:

1、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化。

用達里奧的標註來看的話,很多人在生活中其實是非常情緒化的,我覺得事實也是如此,順境時他們容易讓自己陷入自以為是等情緒中,逆境時他們容易讓自己陷入自憐、恐懼等情緒中,思維、行動都止步不前。

換做極度的現實主義者,他們清楚地知道情緒不能解決問題,情緒這東西百無一用,情緒在他們面前就是紙老虎,他們不會讓自己沉迷於自己的情緒和相關想法,他們會把沒有必要的情緒踩在腳下,設計繼續向前的方案計劃。

遇到困難,情緒化的人嘴裡總是說,天要塌了、天要塌了、要解決生存問題呀、要解決生存問題呀,他們從來意識不到自己在說廢話,從來意識不到自己這種狀態就像在說一加一等於二呀、一加一等於二呀、一加一等於二呀……

而極度理性的人會說,別廢話,想辦法。

2、理性開路。

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這支部隊由理性、恐懼、自戀、滿足、自戀、憤怒等等成員組成。

社會上的牛人和成功人士都是行動力極強的人,他們以理性為開路的排頭兵和總司令,只要理性的排頭兵摸索出一條路,後面的大部隊就會緊隨其後魚貫而入。

普通人很多時候會把自己陷入各種情緒中,要麼動彈不得,要麼像低智能的蒼蠅一樣矇眼亂撞。

牛人用理性思考,看見一個東西,評估之後覺得有機會,就會跟上。

普通人用情緒思考,他們要麼毫不自知之明地高估自己,要麼覺得啥都和自己沒關係,結果很難把握機會。

極度理性的人關心的事真相和目標的達成,而不是把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放在第一位。

極度理性不是天賦,是對意念的主動控制,是一種人生修煉。

3、客觀大於主觀。

大多數人都在叫喊“我要成功”。

極度理性的人則會以客觀規律為基礎,把事情做到不可能不成功。

4、原則是對絕對理性的加持。

擁有清晰的原則體系,會讓人更理性。

普通人面對困難、失敗、痛苦往往會一蹶不振,少有反思,擁有深刻清晰原則體系的人則能夠對“痛苦”抱有一種健康的興奮,因為,痛苦是一種信號,意味著又發現了一個讓自己取得進步的點。

5、行動——人生唯一應有的狀態。

《飛得更高》——一本講述孫正義的傳記中有這樣一段話: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遇到一次挫折就屈服了,一種人根本不把挫折當回事。

《自我激勵的100種方法》序言中有這樣一段話:

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存在讓這個世界有什麼不同?這個世界會因我的存在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改變。

當我們在彌留之際,問自己這個問題的時候,所有的想法和感覺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曾經的行動,這些行動帶來的改變。

然而,我們現在依然痴迷自己的想法,痴迷於自己的感覺。

我在想,有自己清晰深刻的原則,並且極度理性的人,他們一定會把快速行動當做人生唯一正確或應有的狀態,他們絕不會讓自己沉湎於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困難、失敗、痛苦等等在他們眼中只是要解決問題和令人興奮的挑戰。

人生,除了生死,其餘都是小事。

對他們來說,生活很簡單,那就是快速行動、不斷行動,做該做的事,而該做的事就是符合原則的事。

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在《鞋狗》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我認為展現了熱愛田徑的運動員特有的創業激情,每次讀這段話都能一下子把我拉到一個個陽光照耀的球場。

書中寫道:

So that morning in 1962 I told myself: Let everyone else call your idea crazy... just keep going.

Don’t stop. Don’t even think about stopping until you get there, and don’t give much thought to where “there” is. Whatever comes, just don’t stop ……

I believe it’s the best advice—maybe the only advice—any of us should ever give.

因此,在1962年某天早上,我告訴自己:讓所有人都說你的想法很瘋狂吧……你只需繼續前行。

永不停止。在到底目的地之前不要想任何有關停下來的事情,甚至不要過多地去想有關“我要去哪”的問題。無論怎樣,永遠不要停下來……

我相信這可能是我曾給過自己最好——也許是唯一的建議。

相關閱讀:

俞凌雄的學習方法:學什麼+怎麼學

李叫獸的學習方法:反饋訓練+改變

盧梭和李笑來的學習方法:概念

查理芒格的學習方法:清單+批判

富蘭克林的學習方法:創造性模仿

對稻盛和夫從水庫式經營故事的解讀?

《鞋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