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致敬中國足球的「黃金時代」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再也回不到那個黃金時代。王小波在他21歲的生日那天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他。中國足球的歷史上曾經也有這麼一群年輕的小夥子,用出生牛犢不怕虎來形容他們再恰當不過。他們讓巴西、法國或者阿根廷的球員對亞洲足球有了新的認識,他們也用自己的成績證明了中國人也可以踢出觀賞性極強的足球。


後來的我們,致敬中國足球的“黃金時代”

在2002年韓日世界盃淨吞九球出局後,中國人被人從頭到腳澆了一盆冷水,冷的後面幾年直打哆嗦。2004年亞洲盃之後,中國足球逐漸在亞洲足球發展中掉了隊,像一隻拼命地拍打著自己翅膀卻不知道往哪裡飛的雛鳥。時間來到2005年的土倫杯,德國人克勞琛帶領的一支國家隊青年軍進入人們的視線,他們的表現之精彩讓中國人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我們不僅僅侷限於米盧的“快樂足球”理念了,我們可以踢出更有侵略性和戰術意圖的足球。於是趙一腳的世界波絕殺時我們跟場內球員一樣瘋狂。陳濤踩單車被放倒後,我們驚歎我們的球員也可以做出這種動作。馮瀟霆後場一條龍過人的時候,我們彷彿看到集錦中才會出現的場景。當時的中國人為自己的國家擁有了這麼一批球員而感到幸福。

後來的我們,致敬中國足球的“黃金時代”

跟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不同,我們的幸福感連同那批球員的才華一起如流星一般逝去。接連失去2006、2010、2014世界盃的入圍資格。甚至在亞洲跌入二流球隊行列。如今的馮瀟霆還在廣州恆大鎮守後防,也隨俱樂部站上過亞洲的榮譽巔峰,趙一腳加盟中超新軍天津權健,淡出國家隊。陳濤更是與國家隊無緣許久。今年我們也沒能在世界名帥裡皮的帶領下搭上飛往俄羅斯的飛機。我被球迷們,媒體們的雖敗猶榮,踢出了精氣神等等話語所淹沒,彷彿我們來參加比賽的目的就是為了雖敗猶榮,為了踢出精氣神一樣,我們應該有且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挺進世界盃啊!

後來的我們,致敬中國足球的“黃金時代”

我後來常常在想,以前的那個時間段是可以成為“黃金時代”的,無論那時的球員現在怎樣,發揮如何,是否踢的上球,他們都應當以“黃金時代”的球員被我們尊重,因為他們在自己親手締造的“黃金時代”裡配的上這份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