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及其西湖大學必敗嗎?與陳吉球商榷

施一公及其西湖大學必敗嗎?與陳吉球商榷

晨霧 / 文

施一公及其西湖大學必敗嗎?與陳吉球商榷

施一公主持的西湖大學成立,無疑是一件大事。科學網博主陳吉球發出一篇文章《為什麼施一公必敗?》(本文後附有原文)。從陳吉球的博客首頁上看出,他的專業領域是生命科學->細胞生物學->細胞運動。陳吉球的文章通過三點論據斷言施一公必敗。關於施一公以及西湖大學未來的成敗當然是可以討論的。西湖大學高調成立當然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成功。但是如果現在預測其失敗,也要說出道理來。讓我們看看作者陳吉球講出了什麼道理?

陳吉球論據1、西湖大學的核心領導都是非常精專之才,使他們缺乏對教育和生物科學在總體上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

這裡看,難道“非常精專之才”就一定“缺乏對教育和生物科學在總體上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嗎?似乎沒有這樣的必然關係吧。

作者接著稱:生物醫學的進步主要受到來自兩方面的限制:(1)人口。人口過度老化和過負荷,將使絕大多數的生物醫學研究變得沒有必要,甚至有害。而生物科學不跟醫學靠掛,不會有足夠的經費資源。(2)生物醫學的基本理論原則有問題:基因的中心法則(DNA-RNA-Protein),抗原-抗體學說,統計顯著性的P 值。如果不重新探討和界定這三根基柱,生物醫學研究的低重複性就不可避免。

關於這兩點涉及到十分專業的生物醫學術語,筆者不敢妄自評價。但是即便作者的觀點完全成立,也只能證明建立一所生物醫學院校沒有前途。雖然校長施一公是涉及從事生物醫學方面,並不等於西湖大學也一定是生物醫科大學。至少目前我們並沒有看出,西湖大學一定是向一所生物醫學方向的大學發展呀?我們看到的是西湖大學將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民辦的、含理工生醫等多個研究方向的小型、綜合性、世界一流高等研究型大學。預計借鑑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規模和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秉承“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聚焦理學、生命與健康、前沿技術等方向設立一級學科。

陳吉球論據2、能指望在腫瘤生物學上發表107篇假偽論文的教授和他們的學校,為西湖大學提供世界第一流的師資嗎?

這裡作者似乎在批評西湖大學請來的師資都是“在腫瘤生物學上發表107篇假偽論文的教授和他們的學校”。對此筆者沒有調查,不能肯定或者否定。但是這裡同樣帶給我們一個假設:那就是西湖大學就是一所生物醫學專科大學。沒有其他學科。這個假設成立嗎?除非西湖大學在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面前撒了個謊。

陳吉球論據3、哪裡還有第一流的生源去讀生物科學?起再好的房子,給再多的補助也沒有用啊,因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

這第三點是說讀生物科學的學生未來找不到工作,所以西湖大學不會有好的生源。關於生物科學,目前就業情況確實不佳,未來如何也值得探討。但是這第三點論據同樣是假設西湖大學的生源都是生物醫學類學科。這個假設還是有問題。

文章的結尾作者總結道:這裡涉及一個值得所有生物醫學科學研究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們從事這些研究的方向是不是有問題?為什麼?

這句話說到了作者的觀點,與其說作者在質疑施一公及其西湖大學未來的前途,不如說是在質疑生物醫學科學研究工作者未來的前途和工作方向。假如作者質疑的是“為什麼施一公及其西湖生物醫科大學必敗?”也許還有些道理。

難怪我們看到文章後面很快就有了一位與陳吉球同為科學網博主的張士宏寫的評論,與筆者觀點類似:

張士宏

西湖大學並不是“生物醫藥專科學校”啊,是多學科的研究院和大學,生物只是其中之一。在西湖S1G不再是生物醫藥專家了,他是校長。作為個人他無所謂成功與失敗,老闆們和官方給他嘗試機會,就是成功的起點了。

因此僅從陳吉球的三點質疑我們還看不出施一公及其西湖大學必敗。儘管如此,也不能說陳吉球的質疑毫無意義,因為至少生物醫學是西湖大學未來最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之一。西湖大學在生物醫學方向可以閱讀借鑑陳吉球的觀點。同時,公眾也不希望未來看到的西湖大學是一所生物醫科大學。

其實,關於對西湖大學的質疑聲,從它還在籌備的時候就聲聲不斷。2018年1月施一公剛剛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全職執掌西湖大學的時候,筆者就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但願西湖大學不會成為第二個南方科大》,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討論西湖大學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那就是在中國辦大學一定擺脫不了現行體制的桎梏。相信西湖大學正式成立之後,各種質疑聲也還會不絕於耳。

---------------------------

陳吉球原文:

為什麼施一公必敗?

1. 西湖大學的核心領導都是非常精專之才,使他們缺乏對教育和生物科學在總體上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

傳統大學是建立在紙張印刷技術上的文明產物。隨著數碼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將把學校無情地淘汰,就象報刊雜誌電影電視一樣。而這種時候還花巨資蓋所大學,不識時務也。生物醫學的進步主要受到來自兩方面的限制:(1)人口。人口過度老化和過負荷,將使絕大多數的生物醫學研究變得沒有必要,甚至有害。而生物科學不跟醫學靠掛,不會有足夠的經費資源。(2)生物醫學的基本理論原則有問題:基因的中心法則(DNA-RNA-Protein),抗原-抗體學說,統計顯著性的P 值。如果不重新探討和界定這三根基柱,生物醫學研究的低重複性就不可避免。也就是說,一所大學的領導,滿腦子只是想在“科學”,“自然”,“細胞”等牛逼雜誌上發文章,而很少去考究這些文章是不是可重複,是不是可信,為什麼,這所大學註定要失敗。

2. 能指望在腫瘤生物學上發表107篇假偽論文的教授和他們的學校,為西湖大學提供世界第一流的師資嗎?

這不是一顆老鼠屎搞壞一鍋湯的問題,是一鍋湯裡浮出幾顆老鼠屎的事。教育和科研的系統出了問題,這不僅是在中國,在美國及全世界都一樣。歐美只是有相對健全和嚴格的監督體制而已。但監管只是表,不能觸及根本。就象一個肝功能衰竭的病人,怎麼防治都會出現反覆嚴重的感染,用再多的抗菌素也是徒勞無益的。教育的系統性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從小學到大學,所提倡,所灌輸的功利性價值觀引起的。政府,學校,家長,學生,都抱有非常嚴重的功利主義參與教育。名利是衡量各位參與者成敗的最重要或唯一尺度。這種土壤中催生出來的學校和教師與教育自我標榜的宗旨格格不入。因為早期西方教育起源於教會,主要是為宗教服務的。孔孟之道提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果把教育當作提升GDP 的工具,施校長,多搞點錢才是硬道理。

3. 哪裡還有第一流的生源去讀生物科學?起再好的房子,給再多的補助也沒有用啊,因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

現在大多數的生物醫藥公司都在裁員。NIH 的經費無增有減,生物系怎麼讀?在美國,第一次拿到R01課題,能自己獨立的科研者,平均年齡是44 歲。怎麼結婚,買房子,生兒育女?如果不利於繁衍後代,又沒有獻身精神,這行業怎麼繼續?西湖大學想要如施一公所稱的成功,只有把該校改成西湖書院或三潭草堂。

這裡涉及一個值得所有生物醫學科學研究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們從事這些研究的方向是不是有問題?為什麼?

信息來源:2018-10-21 陳吉球 科學網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431-1141997.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