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一品」走進平谷區丨崇尚閱讀:有望使「農業平谷」轉爲「文化平谷」

繼密雲區之後,全民閱讀“一區一品”專題調研活動專家組李海峰、湯雪梅、張新華、鄭以然、羅贇、劉穎,以及北京日報記者路豔霞、新京報記者倪偉一行近日走進平谷區,該專題調研第十站在“生態涵養髮展區”繼續展開。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調研活動專家組李海峰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調研活動專家組湯雪梅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調研活動專家組張新華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調研活動專家組鄭以然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調研活動專家組羅贇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調研活動專家組劉穎

調研當天,調研組通過實地察看了平谷夏各莊圖書館、閱谷浮生6號、平谷區博物館世紀閱報館、平谷區圖書館“冰心獎兒童圖書館”和“冰心獎陳列室”等,並以座談交流、信息採集等方式,詳細瞭解北京市平谷區開展全民閱讀的基本情況,分析平谷區推動全民閱讀的特色做法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與北京市平谷區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靖,北京市平谷區文委副主任逯豔敏,北京市平谷區圖書館館長王宇、副館長劉鳳革,平谷區新華書店經理呂小勇,平谷區博物館世紀閱報館負責人李潤波,平谷區教育新聞中心負責人陳豔平,“愛朗讀”空間負責人李紅開,閱谷浮生6號負責人張麗麗,小牛頓繪本館負責人韓素珍,平谷區書香家庭代表王春信等等共同參與了調研座談會,他們和專家組一起,針對平谷區推動全民閱讀推廣的現狀、特色做法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座談會現場

平谷區默默地打造或挖掘眾多特色閱讀空間

調研組在調研中發現,近年來,平谷區默默地打造或挖掘眾多“接地氣”的特色基層公共閱讀空間,平谷夏各莊圖書館、閱谷浮生6號、平谷區博物館世紀閱報館、平谷區圖書館“冰心獎兒童圖書館”和“冰心獎陳列室”等都是顯例。這些“接地氣”特色基層公共閱讀空間的多維嘗試,也為其他區域的閱讀推廣活動提供了不少可借鑑或可複製的價值。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調研組走訪“冰心獎陳列室”

這其中,以平谷區博物館世紀閱報館、平谷區圖書館“冰心獎兒童圖書館”和“冰心獎陳列室”最為引發外界的廣泛關注。由此,專家們對平谷的印象由“農業平谷”轉為“文化平谷”。平谷區從政府到社會力量對全民閱讀的熱情也感染了調研專家。專家們建議,未來平谷的全民閱讀工作可以結合區域發展規劃,提升整體站位,完全有可能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形成一張“綠色”文化名片。

“世紀閱報館”:展示中國社會一個多世紀的變遷過程

平谷區博物館“世紀閱報館”的藏品,均為中國著名報刊收藏家李潤波收藏的珍品。李潤波的藏品以老報刊最為豐富,目前在中國集報界數量最大,品位最高,總量達4000多種、60000餘件。展出的藏品,均為他收藏的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中國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的報刊原件,基本展示了中國社會一個多世紀的變遷過程。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世紀閱報館”

“世紀閱報館”的展品以反映近現代歷史重大事件為主線,共分晚清報、民國報、抗日戰爭報、日本侵華罪證報、解放戰爭報和新中國成立後要聞報6個部分。

“冰心獎兒童圖書館”和“冰心獎陳列室”:展示冰心老人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設立在平谷區圖書館,全國唯一的“冰心獎兒童圖書館”和“冰心獎陳列室”是重要的文化橋樑,保存了歷屆“冰心獎”獲獎圖書及相關資料,是北京市重要的文化亮點工程,每年吸引眾多青少年參觀學習。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冰心獎陳列室”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平谷區圖書館

調研組發現,平谷區圖書館內收藏了歷屆“冰心獎”系列圖書及參展系列圖書,包含小說、童話、詩歌、散文和語言等各門類獲獎作品,並設有“冰心獎”陳列室,以圖書和實物全面展示冰心老人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以各成員單位為引領推動平谷區全民閱讀活動

早在2009年,平谷區就舉辦首屆“平谷區大眾讀書工程”,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0屆,打造了“書香平谷·全民閱讀”活動品牌,活動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群眾參與率高,社會效益顯著。調研組走訪發現,平谷區以各成員單位為引領的全民閱讀活動各具特色。

其一,平谷區婦聯。平谷區婦聯聚焦婦女、家庭兩個重點群體,圍繞四個“突出”,即突出“要我讀”每日打卡活動、突出“我要讀”好書推薦活動、突出“聽我讀”誦讀沙龍活動、突出“和我讀”圖書進“家”活動,深入開展“魅力女性書香家庭”系列活動,共計吸引近6000人次參與,營造了女性閱讀帶動家庭成員閱讀、家庭閱讀帶動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

其二,平谷區總工會。以“書香在線”和“職工書屋”為依託,積極打造職工線上線下閱讀平臺。建立42個北京市“職工書屋”示範點和全國“職工書屋”示範點3個,帶動各鄉鎮街道園區、委辦局、社區(村)及各企事業單位建“職工書屋”“流動職工書屋”“農民工書屋”“工地書屋”和“職工讀書角”300餘個;開通“書香在線”線上職工閱讀服務平臺,向萬名職工贈送閱讀卡,結合移動客戶端,配套提供優質數字資源,實現24小時職工群眾無障礙、無邊界、立體式的免費閱讀。在全區各級工會組織中開展“書香工會”職工閱讀活動和“職工書屋”建設。以讀書徵文、演講、誦讀、論壇、職工文化大講堂和職工讀書報告會等活動為載體,使讀書活動在廣大職工中推廣。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調研組走訪“閱谷浮生6號”

其三,平谷區團委。聯合區委教工委開展“悅讀青春·書香平谷”系列讀書活動。一是“五個系列”齊發力。五即整理《平谷區青少年應讀經典書籍50本》書目;四即開展“四個一”讀書計劃,倡導各級團組織開展“每天至少讀書一小時,每週撰寫一篇讀書筆記,每月研讀一本好書,每季組織一次讀書會”活動;三即聯合各小學、初中舉辦“小手拉大手——我帶父母多讀書”助讀活動;二即開展“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徵文大賽和“好書共享”徵集活動;一即開設“讀書沙龍”。二是優化陣地創品牌,“青”字招牌靚綠谷。組織內建立青年讀書陣地44家,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三是“互聯網+新達人”,提高參與雙驅動。開展“網上薦書”爭做閱讀達人,“好書共享”評選薦書達人,“平谷朗讀者”,發現“讀”書達人等活動,推廣模式“網格化” ,實現閱讀全覆蓋。

其四,平谷區黨史辦。為讓基層群眾更加了解黨的歷史和平谷革命史,激發全區人民建設家鄉的熱情,區黨史辦從2012年開始,在全區各鄉鎮開展建立“綠谷紅書屋”活動。截止2018年8月,共建310個紅書屋,覆蓋全區16個鄉鎮和2個街道,其中劉家店鎮、熊兒寨鄉和黃松峪鄉實現村村有“綠谷紅書屋”。目前,黨史辦還繼續建立和完善“綠谷紅書屋”,不斷拓展書屋功能,爭取2020年前實現全區村村有“綠谷紅書屋”,為美麗的後花園增添書香味道。

平谷區依託社會力量助推全民閱讀蓬勃開展

調研組在調研中發現,隨著全民閱讀活動廣泛深入的開展,平谷區的民間閱讀力量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文學社、讀書會等閱讀組織呈蓬勃發展之勢。不少書友基於共同的興趣愛好,以定期、不定期的方式抱團讀書,自發成立了各具特色的社會閱讀組織。很多崇尚閱讀、熱愛公益的閱讀推廣人身體力行地推廣閱讀活動,成為推廣全民閱讀的新生力量。其典型代表如下:

第一,大華山文學社。由大華山鎮文化站原站長王春信發起成立的大華山文學社,成立於2000年,有18名好讀書寫作的農民參加,現有40名社員成為大華山鎮讀書寫作的名人。文學社,每年組織4次讀書寫作活動,辦有《菊花谷》文學季刊。在文學社裡有楹聯創作小組、有戲曲創作小組,曾與中國評劇院、北京京劇院、北京楹聯學會、北京作家學會都共同舉辦過讀書寫作活動。因讀書創作之特色,大華山鎮連續三屆九年成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3年成為北京市第一個楹聯之鄉。15年以來全鎮有20多人50餘篇作品獲國家、市區各類獎項。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夏各莊圖書館

第二,“收藏達人”——平谷區金牌閱讀推廣人李潤波。李潤波,現為中國新聞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主任、中國紙品收藏聯盟副主席、平谷區文聯副主席等。現已出版專著10餘部,在世紀閱報館為觀眾講解400餘場。李潤波認為,讀書是幹好人和實業的基礎,所以40年來讀書不輟。他還認為收藏文化物品的讀書的一種延續,讀的是一種特別形式的“書”。在這個理念指導下,30年來李潤波利用藏品不斷到社會舉辦專題展,其中最大影響的展覽是2007年10月在北京舉辦的“百年中行 百年奧運——中國體育史料社區巡展”,一個月間巡展了105個街道和社區。2008年舉辦迎奧運體育史料展,為奧運宣傳做了很多奉獻。2009年7月29日李李潤波擔綱主持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大型新聞史料展”,在國家圖書館開展,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次日的焦點訪談做了介紹,之後在全國多個省城巡展。2009年4月22日將自己的全部藏品、展品無償捐獻給平谷區委區政府,由平谷檔案館保存。2015年世紀閱報館移入新建成的區博物館,為國內目前最大的報紙展覽館,向社會提供了一個珍貴的讀史、讀報的閱讀空間。

第三,本土歷史文化傳承推廣者柴福善。柴福善,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平谷區文聯副主席、平谷區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冰心散文獎獲得者、文史專家。作為平谷的一名文史研究者,潛心研究平谷歷史30餘載,頂雪踏霜,踏遍了平谷的每一座村落,訪談了一兩千位耄耋知情老人,撰寫《平谷史話》《平谷寺廟志略》《志書補遺》等多部專著,現為“平谷歷史文化傳承”及“柴老說平谷”主講人。在此基礎上,柴福善將進一步深入研究平谷歷史文化,準備出版上、下卷、百萬字的《平谷歷史文化講稿》。成為“愛平谷、寫平谷、講平谷”的平谷歷史文化推廣名人。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夏各莊圖書館農村青少年閱讀系列活動現場

第四,九歌詩社。九歌詩社是個文學社團組織,其社長王友河為平谷區文聯副主席、作家協會主席,他團結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詩友,開展詩歌創作並出版《九歌久歌》詩集,在平谷區頗有影響,社團還經常開展經典誦讀及閱讀分享活動。此外,2018年5月,作家協會又成功組織舉辦了平谷第一屆詩歌節,該活動分採風、創作、詠唱、朗誦、向社會贈送詩書、成立詩社等內容。

第五,“愛朗讀”網絡朗讀平臺。通過線下“童言語言藝術教育”機構,對青少年詩歌朗誦、即興演講、故事演繹等多方面進行專業訓練,結合“愛朗讀”網絡平臺進行展示推廣,以線上討論、交流來充分發揮網絡閱讀交流的及時性和互動性。

以上這些無論內部的、開放的,線上的、線下的,成人的、親子的,專業的、多元的民間閱讀組織類型越來越多、形態越來越豐富、覆蓋範圍越來越廣泛,成為“書香平谷”一抹亮麗的風景線。

平谷區全民閱讀品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調研組走訪發現,在全民閱讀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有效推進了“書香平谷”的建設。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一區一品”品牌打造還需進一步提升。品牌打造在拓展閱讀推廣新渠道,打造閱讀推廣新模式方面還有待突破。應不斷拓展閱讀平臺,豐富閱讀活動,提供更多、更好、更接地氣的閱讀活動,使閱讀更加貼近基層、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適應新形勢下讀者的不同閱讀需求。充分利用互聯網,打造“互聯網+閱讀”的模式,開展網絡微書評大賽、網絡攝影大賽等活動,不斷豐富群眾閱讀體驗,豐富閱讀品牌內涵。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調研組走訪“世紀閱報館”

第二,全民閱讀經費保障力度較弱。建議在保證經費來源的前提下,採取各項措施創新經費分配使用的方式方法,如大力拓展全民閱讀領域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適用空間,支持和鼓勵社會和民營企業參與全民閱讀活動,鼓勵和扶持一批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的全民閱讀品牌活動,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引導和啟動資金,並根據其活動實效提供後續支持等。

第三,全民閱讀體制機制建設需不斷加強。文委牽頭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多年,真正能做到共建共享的系統並不多,而全民閱讀工作涉及面廣,應繼續完善全民閱讀協調機制,發揮好文化部門的牽頭作用,本著“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原則,加強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在推進全民閱讀、整合資源提升服務效能等方面,加強共建共享,形成工作合力,通過開展“書香平谷”全民閱讀系列活動,不斷創新的閱讀形式和閱讀內容,全城聯動,閱讀新時代,共享新生活。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