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我仍選擇中國


假如把每個人的生命旅程最後一句話刻成墓誌銘,我想,我會為鄧稼先的墓誌銘而放聲悲歌: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走完了他62年的生命路程。臨終前,他拼盡全身力氣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不是豪言壯語,卻如平地驚雷。假如你瞭解鄧稼先,知道他為祖國的核事業默默奉獻、甘於寂寞、以身許國、死而後已的生命歷程,你會無言哽咽!

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我仍選擇中國

鄧稼先帶領中國邁出了獨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在1986年前中國進行的32次核試驗中,他親自在現場主持過15次。他一生為中國的核事業留下了四座里程碑。他為中國核事業最持久的付出,竟是不能像一個普通人一樣享受生活,時隔28年,當他再次回到妻子的身邊,他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

生命最後的時光佔據他腦海全部的仍是中國的核事業。鄧稼先在世時,經常有人問他為國家研製了“兩彈”,獲得了多少獎金。他總是笑而不答。1985年,楊振寧到醫院看望生病的鄧稼先時,又提起了這件事,他會心一笑說:“獎金是20元,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由於參加原子彈研究的工作人員太多,平均分下去得到的錢雖然微不足道,但是鄧稼先卻未有過任何怨言。楊振寧後來回憶說:“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1986年7月15日,萬里代總理到醫院看望鄧稼先,告訴他,國務院決定授予他全國勞動模範稱號,這是“七五”計劃期間的第一個全國勞模。兩天後,李鵬副總理來到病房,授予他全國勞模的獎章和證書。鄧稼先服了加倍的止痛藥,吃力地表達了他對黨和國家的謝意,他鄭重地把獎章戴在胸前,說道:“核武器事業是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我只不過做了一部分應該做的工作,只能做一個代表而已。”李鵬副總理對他說:“黨和國家非常感謝您這幾十年來在核工業、核武器方面作出的貢獻。您說的也對,這個事業當然是千百萬人的事業。但是,我們也充分地估價您在這個核武器事業中作出的貢獻。”鄧稼先在致謝手稿中寫道:“核武器事業是要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才能成功,我只不過做了一小部分應該的工作,只能作為一個代表而已。但黨和國家就給我這樣的榮譽,這足以證明黨和國家對尖端事業的重視……我今天雖然身患疾病,但我要頑強和病痛作鬥爭,爭取早日康復,早日做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不辜負黨對我的期望。”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不幸離開人世。他臨終前思考的問題仍是中國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囑身邊人:“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鄧稼先對妻子許鹿希說:“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我仍選擇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