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把教育作爲拔窮根的根本之策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書記(省長)筆談

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是黨中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歷史性會議,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科學概括了我國教育發展“九個堅持”的寶貴經驗,深刻回答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對新時代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闡述和部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政治性、戰略性,是指導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獻,標誌著我們黨對教育事業規律性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科學思想指引和強大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教育特別關心、格外關注。2011年,習近平到貴州調研期間專程到貴州大學考察,勉勵學子們努力學習,立志成才,成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基層一線教師,與正在北師大參加“國培計劃”的貴州教師親切交流,指出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老少邊窮島地區,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期間專門到貴陽清鎮職教城考察,深刻指出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進一步辦好。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回信,強調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要求西部的教師,特別是貴州的教師,做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活動,特意點名教師代表黃俊瓊發言,表示希望聽到基層教師的心聲。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重要論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辦好貴州教育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重要論述和對貴州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作為拔窮根的根本之策,舉全省之力發展教育事業。我們持續壓縮黨政機關行政經費的6%用於教育事業發展,實施教育“9+3”義務教育及三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計劃和“4+2”教育突破工程,在全國率先啟動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率先為所有鄉村中小學配備校醫,率先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上學免除學雜費,率先實施全省範圍的三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教育發展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教育事業實現大踏步前進。

今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畢節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教育關乎貴州脫貧攻堅,教育關乎貴州長遠發展。無論是從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提供堅實人才保障來看,還是從增強開創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潛力和支撐來看,都需要把教育納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後發趕超的戰略佈局統籌謀劃、推動落實,在紮實推進教育現代化,加快補齊教育短板等方面下功夫,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滿意度。

一、堅持教育優先的鮮明導向,下好推動貴州各項事業發展的先手棋。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對貴州來說,處於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關鍵時期,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是必須下好下實的重要先手棋。

把加強教育扶貧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堅決把教育作為脫貧攻堅重大舉措,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脫貧攻堅硬仗,構建“校農結合”“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入實施學生精準資助、辦學條件改善、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傾斜等“1+N”計劃。

把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作為重大責任擔當。優化教育結構和佈局,前瞻規劃佈局城鎮學校建設,運用大數據手段使農村獲得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加快解決“鄉村弱、城鎮擠”問題,率先在西部地區完成縣域內教育均衡。

把重點保障教育投入作為重要工作舉措。堅持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持續壓縮黨政機關行政經費的6%用於教育事業發展,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

二、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生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貴州要實現後發趕超,必須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領域,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和高素質的建設者。

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在全省各級各類學校持續深入開展“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教育,結合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堅持不斷提高教育質量。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六個方面”要求,推動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增強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

堅持構建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圍繞立德樹人目標,對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進行設計,健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鞏固隊伍建設的基礎作用,培養造就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結合貴州實際,必須按照“四有”“三者”的目標,持之以恆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的第一標準。持續開展優秀教師、教育工作先進個人評選表彰活動,探索不合格師資退出機制。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完善大中小幼遞進銜接的德育體系,深入挖掘各地蘊含的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民族文化、三線文化等,增強環境育人功能。

把尊師重教作為主流的社會風尚。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打造教師職業的榮譽體系,進一步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讓教師從“教書匠”成為“大先生”,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

把鄉村一線作為培養的重要基地。加大農村基層特別是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力度,教育投入更多地向鄉村教師傾斜,實施貴州鄉村名師、鄉村教育家培養計劃,完善城鄉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探索促進優秀教師向基層和脫貧攻堅一線流動的激勵機制。

四、抓住深化改革的關鍵舉措,不斷激發全省教育事業發展的動力活力。改革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更是教育事業的時代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的生機活力。當前,貴州教育還存在一系列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迫切需要通過改革來激發活力、增添動力,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

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把該管的管好,該放的放開,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範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

有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脫貧攻堅、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等重點領域,加快調整優化高校區域佈局、學科結構、專業設置,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著重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加強重點課題研究攻關,努力形成更多成果,為全省發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有力提高教育開放水平。用好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教育合作、人文交流高端平臺,著力深化同東盟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推動貴州教育更好“引進來”“走出去”。

五、突出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教育領域,是黨領導的堅強陣地,必須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始終堅持黨管辦學方向、管改革發展、管幹部、管人才。

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結合“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教育,引導各級教育部門和各類學校的黨組織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認真踐行“兩個堅決維護”,自覺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不斷壓實工作責任。把加強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作為各級黨委的重要責任,將教育改革發展納入議事日程。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必須做到熟悉教育、關心教育、研究教育,自覺主動關注和解決教育領域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

切實履行黨建職責。把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重要領域,重點推進高校、農村中小學、民辦學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黨組織建設,使基層黨組織成為教書育人的堅強戰鬥堡壘。(中共貴州省委書記 孫志剛)

《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29日第0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