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記轉戰線下開實體店,千萬粉絲能否繼續買單?

姜老刀第一次上傳《日食記》視頻是在2013年,那天,他做了一個“聖誕薑餅人”。經過5年的粉絲積累,他將《日食記》做成了IP品牌,並在線下開出了第一家實體店。

日食記轉戰線下開實體店,千萬粉絲能否繼續買單?

從內容IP到電商品牌,再到線下實體店,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順理成章。營銷君禁不住想起之前同道大叔、一條等自媒體也開始將IP延伸到線下,轉戰實體店,真的這麼容易嗎?

◆◆◆◆◆

線下版日食記

日食記的第一家線下門店,選在了上海人流量最多的南京東路,從選址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日食記並不滿足於僅服務於上海市民,他們的目標是輻射到全中國。目前,這家門店還處於試營業狀態,預計11 月初將正式開業。

門店被劃分成了四個區域,分別是水吧、面檔、零售區和線下活動。結合不同的主題區域,日食記團隊一共挑選了 100 個左右的SKU,其中以直營產品居多,並保持每月更新。

日食記轉戰線下開實體店,千萬粉絲能否繼續買單?

這其實並不是日食記第一次把美食節目帶來的流量進行商業變現,在發展的這5年裡,日食記上線了自有電商平臺罐頭場。營銷君特地打開看了一下,這裡販賣的都是和日食記視頻裡相關的小零食、半開發食品和進口餐具等商品。不過,現在這些商品還是比較偏小眾,而且價格也略貴。

日食記在經歷過線上變現後,再把這一模式延伸到線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這次發展到線下,也是為了更多維度地展現用戶和日食記嚮往的生活方式。

◆◆◆◆◆

日食記的野心

日食記僅僅只是為了商業變現而開店嗎?營銷君可不這麼認為。我們從它這次的線下門店被分為了四個板塊就可以看出來,日食記正在朝這四個商業模式不斷進發。

日食記轉戰線下開實體店,千萬粉絲能否繼續買單?

水吧,很明顯就是試水現在最火的茶飲市場和咖啡市場,在其他網紅品牌打得火熱的同時,也來“插一腳”;面檔的主題自然就是吃,而且它還是《深夜一碗麵》節目的延伸,有著擴充品牌路線的用途;零售板塊販賣的正是日食記小程序商場裡的東西,這對於自媒體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板塊之一;線下活動區將用於主題展覽、跨界合作、用戶活動等,在未來可以起到維繫粉絲,拓展品牌合作的作用。

日食記擁有的粉絲已超過千萬,具有一定的社群屬性。開設實體店,就像是為這些粉絲們設立了一個“線下交友”的場所,使社群成員在線下有了自己的空間,通過對線下活動的關注,讓認知與消費關聯,粉絲與粉絲之間相聯。

如此看來,實體店對於像日食記這樣的自媒體來說,是品牌野心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

開實體店並不簡單

在日食記之前,已經有不少自媒體品牌在線下開起了實體店,但是對以輕資產起家的自媒體來說,要解決門店選址、裝修、供應鏈、成本等一系列實體店的運營問題卻絕非易事。

以畫星座漫畫而發家的同道大叔就是最好的例子。2016年,同道大叔在上海開了第一家星座主題咖啡廳,一推出就吸引了無數粉絲到店內來打開,火爆的時候還需排隊限流才能進去。

日食記轉戰線下開實體店,千萬粉絲能否繼續買單?

同道大叔的這個咖啡廳定位和Line Friends門店非常像,無論是門店的擺設還是店內的佈局分配,都有異曲同工之處。Line Friends的咖啡廳運營得好嗎?營銷君反正每次去的時候,照相的都比購物的多,很多人只是來這裡拍照打卡,證明自己來到了網紅店就足夠了。同道大叔的咖啡廳也是如此,但它背後可沒有像Line Friends那樣龐大的經濟支撐,於是到最後因為門店虧損嚴重,不得不放棄實體運營。

雖然有同道大叔這樣的前車之鑑,但也並不妨礙其他自媒體品牌來到線下開店。一條上個月在上海開店三家,門店以雜貨販賣為主;自媒體小程序電商LOOK也曾在發佈會上宣佈未來將落實線下實體店的運營;十點讀書未來或許也要加入實體店行列。


日食記轉戰線下開實體店,千萬粉絲能否繼續買單?


在線上,優質內容走向電商是必然,而電商轉線下的趨勢也已非常明顯,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沒有任何一家自媒體是徹底成功了的。

自媒體品牌靠優質內容發家,但如何將這份線上紅利轉移到線下,還不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對於日食記和其他自媒體品牌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