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摘 要: 他並不追逐音響發燒片,而是反其道而行,專門收藏曆史性的老錄音。三萬多張CD中,百分之八十是古典音樂,其他才是流行音樂、爵士樂等。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今年不到四十歲,昆明人,現居成都,擁有三萬多張CD。看到這裡,我猜您會以為這是一位專門收藏音響發燒片的音響迷。錯了,溫鵬雖然喜歡音響,也買好音響,好線材,但是他並不追逐音響發燒片,而是反其道而行,專門收藏曆史性的老錄音。三萬多張CD中,百分之八十是古典音樂,其他才是流行音樂、爵士樂等。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我是透過英國鯊魚線代理小江的安排才認識溫鵬的,我們認識才短短二天,其實就是在這次成都音響展認識的。看到溫鵬那麼年輕,我真有點懷疑他有那麼多CD收藏,尤其是針對歷史性錄音。老實說,大部分音響迷對於歷史性錄音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錄音效果普遍不佳,1910年、1920年、1930年代的錄音效果能好到哪裡去?雖然Artur Nikisch(1855-1922)早在1913年就指揮柏林愛樂,錄製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但真正的電氣錄音要到1924年,才由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發成功。1925年,世界第一部「電唱機」才誕生。所以,那個時代的錄音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單聲道、頻寬窄,聲音悶,還有,可能充滿嘶聲或黑膠炒豆聲,因為有許多歷史性錄音是從78轉黑膠唱片轉制的。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在鯊魚線小江的帶領下,我來到溫鵬的家。一踏入大廳,第一個感覺是窗明几淨,開放式的大客廳、餐廳裡灑滿窗外透進來的陽光。屋內陳設簡潔,沒有多餘的東西,一切看起來充滿北歐式的極簡風格,但又不會過於冷冽。本來我以為這是溫鵬請名家設計裝潢的,溫鵬卻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是他自己設計的,沒想到他不但喜歡音樂,也喜歡居家設計。通常客人要來之前,主人都會清掃整理,我相信溫鵬也不例外。不過,能夠整理得好像豪宅樣品屋不是常人能夠做到的,由此也可窺知溫鵬對室內佈置美感的要求。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踏入溫鵬的書房,這裡是他工作的地方,也是聽音樂的地方。房間不算大,除了喇叭後牆是平面之外,其餘三面牆都被CD櫃佔滿,這些CD是他收藏的一部份,但是光看這樣的數量也相當驚人了。架子上的每張CD都還用透明塑料套套著,好像沒有拆封聽過,溫鵬說其實每張都拆了聽過,他特別用透明塑料套保護著。從這樣的舉動,再度印證他家佈置的整齊清爽、一塵不染是其來有自的。有誰拆開CD聽過之後還會特別用透明塑料套套上?這些都是溫鵬的寶貝,每張都得來不易,他當然要小心呵護。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通常,喜歡歷史性錄音的人,應該不會太講究音響器材,可是溫鵬用的音響器材卻是相當有水平的,踏入這間工作室,我看到的是德國Artos Rainbow喇叭,英國Chord CPA-4000前級,Chord SPM-1400E單聲道後級,CD唱盤是 Opera Consonance。而線材呢?入眼的赫然都是鯊魚線。這太誇張了吧?那幾條鯊魚線的價格不斐,怎麼會用北京Opera的CD唱盤呢?溫鵬看出我的不解,趕忙說其實他已經跟小江定了一部法國Jadis的CD唱盤,但是還沒到貨,所以先將就著聽。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我問溫鵬,既然以前只是用Opera Consonance,現在怎麼一跳就用了Jadis CD唱盤?因為二者的價差實在太大了。溫鵬說,他是用耳朵來判斷的。幾個月前小江先把別人訂的Jadis CD唱盤借給他聽幾天時,溫鵬發現這部CD基在播放歷史性錄音CD時,所發出的聲音就是他夢想中的聲音,甚至超過20多年來溫鵬聽過的任何黑膠播放的歷史錄音效果。還有,溫鵬的太太用Jadis這部CD唱盤聽張學友那張「醒著作夢」時,張學友發出感嘆,就好像張學友站在她面前吻到了她。過幾天當Jadis CD唱盤拿走之後,那種真實感又不見了,在失落難掩下,溫鵬向小江訂了一部Jadis CD唱盤。我沒有問溫鵬,那些鯊魚線到底是怎麼回事?不過我猜應該也是小江拿鯊魚線借給他聽,聽過之後就中毒拔不下來了。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這間書房兼音響室除了三面都是CD櫃之外,天花板全部鋪滿二次餘數擴散器,將室內的聲波均勻擴散。而左右牆角還各擺了一支圓形的低頻陷阱。這種低頻陷阱體積不大,也不重,我估計處理的頻域應該在100Hz以上,對於中低頻駐波可以有降低的效果。由於CD表面適硬的,喇叭後牆也是硬的,我建議如果能夠在地上鋪一大塊漂亮的厚地毯(最好是羊毛毯),應該會讓聲音更好聽。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到底溫鵬是怎麼踏上收集CD之路的呢?他說自己從11歲開始就喜歡聽音樂,當時能夠買到的CD很多都是打口的。什麼是打口CD?就是唱片公司庫存作廢的CD,在外殼上鋸一個缺口,宣告作廢。有人就從國外進口這些報廢品銷售。當年要買到CD不容易,所以這些打口CD也成了許多人聆聽音樂的來源。溫鵬回憶,一開始這些打口CD經常會損壞內部的CD,有時買回來不能聽。後來他發現這些打口CD在鋸口時越來越小心,都不會傷到CD,應該是進口業者跟唱片公司有達成某種默契吧?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14歲時,溫鵬聽了Yanni的CD之後特別喜歡,開始聽這一類音樂。15歲時有一次聽到莫扎特的K525小夜曲,讓他陷入不可自拔的狀態,從此開始沉迷於古典音樂,一直到今天都仍然持續在收集CD。溫鵬聽的古典音樂相當廣泛,從架子上所看到的各個指揮作品來看,從傑利畢達克全套到最近發行的卡拉揚全套他都有。他一邊拿出傑利畢達克(1912-1996)全套CD,一邊跟我說,在傑利畢達克死後,雖然EMI唱片有出版CD,不過其中最精采的都是他兒子跟慕尼黑愛樂出版的。我們都知道傑利畢達克不進錄音室錄音,所以這些發行的CD都是現場錄音。他曾在二次大戰後短暫指揮過柏林愛樂,不過後來柏林愛樂在福特萬格勒過世之後選擇了卡拉揚,傑利畢達克只好離開柏林,指揮過許多樂團,一直到接掌慕尼黑愛樂之後才算安定下來。傑利畢達克是非常嚴格的指揮家,他曾規定每場音樂會之前都要有10次以上的排練,因此每場演出都精彩至極。溫鵬會收集傑利畢達克的CD,想必在研究相關資料上下了不少工夫。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而在收集歷史性錄音方面,我問溫鵬到底他是怎麼規劃收集的?他回答其實一開始也沒有什麼章法,他就是聽到一位特別喜歡的演奏家時,就開始研讀相關數據。而在研讀的過程中,又會浮出那個時代其他相關的著名演奏家或指揮家,他就是這樣一個摸過一個,就這樣把許多相關的演奏家、指揮通通挖出來,就像提起一串粽子般。此外,日本有許多對歷史性錄音著迷的唱片收藏家,他們往往也會寫成完整的收藏小冊子,這些數據也幫助了溫鵬有系統的去找CD。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到底溫鵬是透過什麼途徑買到這些CD的呢?他說在網絡還不發達時,他去唱片行很辛苦的找,網絡發達之後,就透過網絡去國外大量搜尋,現在大部分都是在網絡上買的。說著說著,隨手抽出許多Micha Elman(1891-1967)的CD。一般音響迷收集的大概是Micha Elman在RCA、Decca、Vanguard時期的錄音,但是溫鵬收集的是更早的,從1910年開始的錄音。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接著溫鵬又找出一堆Bronislaw Huberman(1882-1947)的CD,這位小提琴家比Micha Elman更早,曾當著布拉姆斯的面演奏他的小提琴協奏曲,而當時他才13歲。他在小提琴方面的演奏天才已經是傳奇。有Micha Elman、Huberman,不可能沒有Fritz Kreisler(1875-1962),Kreisler雖然死於1962年,不過他早在1947年在卡內基音樂廳做過最後一場表演之後,就沒有公開演出了。溫鵬非常喜歡他的演奏,隨手就播放1910年的錄音,錄音中除了演奏小提琴之外,克賴斯勒還演奏了鋼琴。雖然從喇叭傳出來的音樂充滿沙沙聲,但那琴音仍然可以聽出美妙之處。聽著這種古老的聲音,讓溫鵬能夠跟那個時代產生聯繫,遙想當年那個時代的風華,我想這應該是溫鵬沉迷於收集歷史性錄音的樂趣之一吧?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隨後,Tito Schipa(1889-1965)意大利男高音、Beniamino Gigli(1890-1957)意大利男高音等一個個被請出來,這些都是伴隨溫鵬在緊張的工作之餘紓解神經的最佳良藥。在短暫的相處中,我們竟然連一張發燒錄音都沒有提到,也沒播放過,所談都是上個世紀初的音樂瑰寶,真是「奇蹟」,畢竟我是音響論壇總編輯啊。拜CD的大量推出以及超過50年版權失效,這些珍貴的歷史性錄音終於能夠被有心人大量出版,為唱片錄音工業留下完整的見證。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溫鵬,三萬多張CD的歷史性錄音收藏家

離開溫鵬的家,驅車前往機場時,我一直在想:透過鯊魚線聽20世紀初歷史性錄音的機會有多少?這次拜訪溫鵬的經驗以後恐怕很難再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