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橋」:山東高密孫家口高粱地里的一座石橋,因抗日名垂青史


1、青紗橋是高密市一處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物遺址,是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孫家口伏擊戰的歷史故事被莫言寫進了小說《紅高粱》。該戰役的歷史見證物——青紗橋,也成為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拍攝電影《紅高粱》的主要拍攝地之一,2013年拍攝電視版《紅高粱》時,青紗橋又一次成為取景地。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電影《紅高粱》有個地方叫“青殺口”,《酒神曲》中這樣唱道:“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殺口;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由此可知此地是個兇險所在。其實“青殺口”的原型就是高密東北鄉的孫家口。孫家口有座石橋,橫跨膠萊河,據當地老人講,這座橋至少有200多年的歷史。《紅高粱》中伏擊日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也就是著名的“孫家口伏擊戰”。也因此這座橋被稱為“中國橋”。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3、高密東北鄉的孫家口村位於高密、平度、膠州三縣交界處,膠沙公路呈南北向穿過該村,南膠萊河自西向東從該村後面流過,青紗橋就縱跨在南膠萊河上。這座橋正是抗戰初期我軍伏擊日寇,並大獲全勝的地方。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4、這裡盛產紅高粱,併成為酒鄉。其他還生產穀子等,高密小米還是當地有名的特產。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5、一農用三輪車正從橋上通過。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6、影視劇《紅高粱》中這座石橋,就在孫家口村北膠萊河上。據當地老人講,這座橋至少有200年的歷史。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7、古老的石橋,歷史的沉澱,不朽的故事。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8、石橋與高粱地。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9、遠眺石橋。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0、石橋與土路連接。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1、石橋上騎摩托的人。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2、古老的石橋在當地交通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3、從橋墩上看,可以感受到過去的工匠的智慧,以及古橋的樸實敦厚的風格。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4、從橋洞裡看膠萊河。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5、石橋橋墩與橋板都是用石槽相扣的原理建成的,經過200多年的風雨衝力安然無恙。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6、古老的石橋風姿。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7、孫家口伏擊戰的大致經過如下:1938年4月15日,高密的抗日遊擊隊根據可靠情報,在孫家口青紗橋南頭伏擊了途徑這裡的日本鬼子的一個車隊,殲敵39人,擊斃了在平型關大戰中漏網逃生的敵板垣師團中將指揮官中崗彌高(這是抗日戰爭期間在中國戰場上被擊斃的兩名日軍中將之一),繳獲了一大批戰利品。現在的孫家口建有孫家口伏擊戰紀念碑,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8、土地與石橋。這場伏擊戰,抗日遊擊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由於日寇報復,當地老百姓付出了100多條生命,日本侵略軍欠下了紅高粱之鄉一筆慘重的血債。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