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患癌離世:不要讓「失我所愛」的遺憾相伴餘生

1

一大早,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砸得我半天緩不過神來。

那個頂著一頭泡麵式捲髮,一臉標誌性微笑的,爽朗健談的李詠,因癌症,去了天堂,享年,僅50歲。

難以置信的是,他真的離開了人世。

李詠患癌離世:不要讓“失我所愛”的遺憾相伴餘生


他的妻子哈文微博發文: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而哈文微博下網友的留言,都帶著難以相信的不確定,以及確認事實後的悲痛與懷念。


李詠患癌離世:不要讓“失我所愛”的遺憾相伴餘生


李詠1968年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1991年,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中央電視臺任編導,1998年開始,出任綜藝節目主持人,先後十次主持或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2010年獲“優秀播音員主持人”、電視節目主持人30年年度風雲人物, 2013年獲第10屆 “華鼎獎”中國最佳男主持。

在那個各種綜藝節目都不發達的年代,他主持的《非常6+1》、《幸運52》,是我每週都必看,且非常期待的電視節目。

他獨特優雅的外形,幽默風趣的談吐,以及富有磁性的聲音,為我緊張的學習之餘帶來了輕鬆和歡樂,成了那個年代留給我的最深記憶。

那個給大家帶來快樂的李詠,卻常年頂著巨大的壓力,在觀眾掌聲和耀眼光環的背後,是他長期辛苦的堅持。

然而,不論我們怎樣無法面對這樣的現實,也不能挽留他匆匆離去的步伐,他已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當年,很多人質疑甚至謾罵李詠加入美國籍,殊不知他卻在太平洋彼岸承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與惡魔鬥爭。不幸的是,還是無法挽回生命。

在10年前,他就已經擬好了自己的遺言:走之前都說好了,今兒來送我,就別送花了,給我送話筒吧。

李詠患癌離世:不要讓“失我所愛”的遺憾相伴餘生

對生命的不捨,對事業的摯愛,對親人虧欠,構成了這人世間最沉痛的遺憾。

李詠患癌離世:不要讓“失我所愛”的遺憾相伴餘生

#2121323456532

2

生命的珍貴,就在於我們根本無法預知到人的下一刻,我們身在何方,將去向何處。

而走過去的每一天,每一個時刻,過去了,也就過去了,無法改變,也無法複製,更無法停留。

我在去年十一月,經歷了一次九個小時的心臟手術,當我從ICU清醒過來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我還活著。

是的,沒有經歷過這種全麻手術的人,根本不知道,一旦進入手術,躺在病床上的那個人,只有各種儀器儀表上顯示的數據,表明你還活著,而你自已,沒有意識,沒有感覺,跟一個死人,別無二致。

當我經過十幾天的住院治療,半年的精心休養,終於恢復了健康時,我的心境,與之前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以前,我總覺得來日方長,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我任何想做的事,而經歷了生死邊緣,才發現,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一個先到,對於步入中年的我們來說,來日,並不方長。

細數未來的日子,也不過是那張A4紙上的能數得過來的幾百個格子而已。

基於此,我想打破之前循規蹈矩的生活,想嘗試不一樣的人生,選擇自已喜歡,或想做卻一直沒有去做的事。

我報了寫作班,學習怎樣以更好的方式記錄生活,思想;我參加讀書會,內向封閉的我在讀書會積極踴躍發言,挖掘那個不一樣的自已;甚至,我練起了瑜珈,讓早已僵硬的肢體和靈魂,都變的柔軟而堅韌。

生命這個一次性的東西,告訴我們,只要你現在想做什麼,就去做吧,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才能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已。

3

正如世界著名的風俗畫家摩西奶奶所說:你最喜歡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不要給自己找藉口,做想做的事,永遠也不晚,哪怕你已經80歲。

76歲之前,她家境貧寒,是十個孩子的母親,是一個農場的農婦,從未受過任何專業的繪畫培訓。每天的生活,被擠牛奶、擦地板、裝蔬菜罐頭這些瑣事所纏繞,就連喜歡的刺繡,也是為了換取更多的金錢來貼補家用。

而當關節炎的病痛向她襲來,讓她連繡花針也無法穩拿時,她遵循對美本能的熱愛,拿起了畫筆,以所在農場的鄉村景色為素材,畫出了1600多幅樸實又深情的畫作。

80歲開畫展,100歲啟蒙了迷茫的渡邊惇一,告訴他:你心裡想做什麼,就大膽地去做吧!不要管自己的年齡有多大和生活狀況如何,因為,你想做什麼和你能否取得成功,與這些沒有什麼關係。這樣的鼓勵,使渡邊惇一勇敢追求夢想,最終成為一代文學大家。

在我們以為60歲以上就已經步入老年,垂垂老矣,只能一事無成時,摩西奶奶的繪畫人生,卻從77歲才真正開始。她打破了年齡的桎梏,畫出了不同尋常的人生。

一個人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但可以通過拓展自已的思路,挖掘自已的潛能,來增加生命的寬度和深度,這,才是我們每個人都值得追求的。

更重要的是,想到了,就去做。正如劉伯溫所說: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人生在世,很多事情不可能盡善盡美,但只要抓住活著每一天的精彩,在離開的那一天才不會空留餘恨,才會於心無愧。

4

不要等到生命快要走向終結時,才遺憾自已還有好多想做的事沒去做。

今年6月被刷屏的武漢人劉凌峰,在診斷出胃癌晚期後,發出了長博文,寫下了他想做,卻沒去做的事。其中,包括在我們健康人看起來不起眼的一些事:擁抱每一個認識的人;跑一次馬拉松;帶兒子去釣魚、野營、夜讀;照顧好自已的身體,陪妻子走更長的路等。

然而,突如其來的疾病,卻無情的告訴他,願望不難實現,但只是不知道有沒有時間了。

才37歲的劉凌峰住院後也提到,長期的應酬、喝酒、熬夜,就是他患病的誘因,以為自已還年輕,就可以任由自已揮霍自已的身體,直到倒下的那一天,才知道,如果不善待生命,生命也並不完全屬於自已!

在生命的無常面前,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

不要總把願望推到明天,或者推到那個等不到的未來,不然,在意料之外,生命即將結束時,就算再怎樣心有不甘,時光也不會倒流,盛年也不會再來。

李詠患癌離世:不要讓“失我所愛”的遺憾相伴餘生

#2121323456532

5

海倫·凱勒曾說過: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

李詠走了,逝者永不可追。

甚至,我們都無法對哈文微博中簡單的“永失我愛”四個字中蘊含的痛感同身受。

趁著時光還在,多陪伴父母孩子,不要在身染沉痾時有心無力,徒留遺憾。

趁著健康還在,想做什麼,就去做吧,也許,這就是李詠走前,唯一想告訴我們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