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古典园林“庐陵八景”

“庐陵八景”,即:“青原晴瀑”、“神冈帆影”、“南塔龙云”、“华岭溪声”、“金牛泉香”、“白鹭文澜”、“东城眺锦”、“螺峰霞照”等。“庐陵八景”历史悠久,是庐陵古典园林之精品,是闪烁庐陵文化光辉的明珠。

“八景”多在吉州区域,自神冈山至螺子山沿赣江西岸,按“神冈帆影”——“南塔龙云”——“华岭溪声”——“金牛泉香”——“白鹭文澜”——“东城眺锦”——“螺峰霞照”成序而布。

“青原晴瀑”。该景位于青原山中,飞瀑如练,三叠而坠,珠帘映日,晴瀑生辉。清康熙年间,江西道守施润章和净居寺方丈药地大师探瀑发现。何时消失,无从查考。

“神冈帆影”。神冈山伫立赣江、禾水汇合处,立山顶可观赏江中点点白帆、百舸争流之壮观。始于何时,无文字记载。但从赣江自古享誉“黄金水道”美称推敲,至少千年有余。

“南塔龙云”。南塔创建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位于吉州区回龙桥,傍赣江。每当桃讯晴天,登塔俯视,塔影倒映江中,如云龙升腾,成景历时1700多年。

“华岭溪声”。溪水位于天华山南麓,何时断流,不得知。经查资料和实地考察知:其一,华岭嘉惠观始建元代皇庆六年(公元1312年)。道观周围松柏积翠,山岭树木葱郁,生态环境特好。其二,今日紧傍天华岭村仍有大面积水面成串连线汇入后河。这两点可推断“华岭溪声”存在了700余年。

“金牛泉香”。其泉位于吉州区沿江路,清朝初年江西道守施润章汇散水为泉,至今水丰,嵌砌挡土墙中的“金井泉香”石刻匾额完好无损,成景300多年。

“白鹭文澜”。此景由始建南宋理宗淳祐元年(公无1241年)的白鹭洲书院引生,读书声,江涛声共鸣成景。至今仍在办学,历时750多年。

“东城眺景”。位于罗湖水系出口(罗湖桥、梅林亭)一带。岸浜桃梅千株,冬梅春桃,含苞吐蕾,绚丽灿烂。此景毁于何时,无记载。若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扩城栽树至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毁没,历时也有800多年。

“螺峰霞照”。此景立螺子山头,每当初日,俯视赣江而赏得“霞照烂然,返照时余霞尤丽”。若以始建晋代升平元年(公元257年)的灵泉寺为证,至今约1650年;若以始建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的宋文丞相忠义祠为证,至今也近500年。

“八景”的人文地位

“八景”是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与厚实光华的人文活动,尤其文人儒士文学活动的产物。这种结合展现了自然风景和人文园林之美,蕴涵了传统文化之美。

自唐至清,文豪学者,大儒雅士、英雄名臣涉足“八景”者众多。唐朝有颜真卿(大书法家、吉州司马)、段成式(文学家、庐陵刺史);宋朝有苏轼(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鼻祖、泰和知县)、杨万里(大诗人,为诗独创“诚斋体”)、文天祥(民族英雄);胡铨、李纲(爱国名臣)、周必大(名臣良相);明朝有杨士奇(政治家、文学家)、罗钦顺(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理学家、诗人、为僧后住持青原山净居寺)、邹元标(理学家、诗人)、药地智(思想家、科学家)、解缙(大学士、主持编篡《永乐大典》),徐霞客(地理学家);清朝有赖晋(以知县改吉安府学教授兼掌白鹭洲书院)、刘绎(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等40多人。

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代表作有段成式的《呈轮上人》、黄庭坚的《次韵知命入青原山口》、李纲《游青原山记》、胡铨《题喷雪泉》、谢枋得《石砻瀑布》、文天祥《游青原二首》、罗钦顺《游青原山》、刘过《观白鹭洲风涛》、邹元标《春日白鹭洲》、施润章《云章阁》、刘绎《鹭洲书院即事》、苏轼《寒食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许焕《金牛泉》、卢崧《丁酉春雨中赴螺山谒文丞相词》、周必大《题神冈庙,其神盖六朝时刘竺使君也》、杨万里《过神助桥》、周巽《青螺峰》、杨士奇《螺山》等60余首。

留下的手书墨宝有颜真卿书“祖关”、文天祥书“青原山”、王守仁书“曹溪宗派”、施润章书“圣域”、药地智书“天在山中”;石碑有李纲《游青原山记》、黄庭坚《游青原山寺长韵》等。在这些人文活动中,参与最多的是庐陵藉文豪学者、英雄名臣,以及在庐陵勤政惠民的外籍官员、教育家和名僧。

“八景”文化品位和价值

“八景”是一个自然的或人文的景点,实际上已溶入到更大的地域,称之为“景区”的范围。从而更富内容、更具生命力。如青原山就是一个景区。“青原睛瀑”和龙潭、钓台、试剑石、观音坐莲、石猴赏月等汇合成童话般奇妙的自然景观;青原山又以理想的风水形局被禅宗七祖行思选中,辟为弘扬佛法道场,构建了以“净居寺”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建筑群,有五笑亭、凝翠亭、百花亭、飞来塔、待月桥、迎风桥等精巧小品。从而,自然景观的丰美和“净居寺”因果佛理与虔诚信仰的浓厚宗教气氛,组合成名扬国内外的青原山寺庙园林。虽然消失了“飞瀑如练,三叠而坠,珠帘映日,晴瀑生辉”之“青原睛瀑”。可是青原山的文化品位、人文情趣、依然不减“江西山川第一景”魅力。

又如,“白鹭文澜”是因建在白鹭洲上的“白鹭洲书院”闻名成景。人们仅赏此景,不免乏味。洲上还有若隐若现于茂林修竹中的泮池、道心堂、万竹堂、浴沂堂、六一亭、逢源堂、江古心祠、阳明院、中山院和当今完好的古吉台、风月楼、云章阁等古典建筑,与读书声、波涛声的共鸣,极大丰富了洲上人文氛围的构成。白鹭洲即是学子读书之地,又有拜谒先贤之所,还可登风月楼远望群山青翠,俯瞰赣江碧波,唱江山如此多娇赞歌,立苦读成才报国志向。这个神圣的教育基地和旖旎的自然、人文景色形成的景与情大融合,真实地反映出了“白鹭文澜”的全部含意和境界。

再如,“螺峰霞照”是美丽的。但螺子山山势孤立,一景独秀难成风景气候。要展现“川明天光净,潇洒若园峤”整体效果,最为突出的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及部将的“宋文丞相忠义祠”建筑群。该祠颂爱国志士,树人生正气,百姓敬仰,香火极旺。会同“螺峰霞照”、“东城眺锦”(已毁)构成螺子山景区骨架,很具特点。人们在赏景时,还能受到庐陵文化的熏陶,学习榜样文天祥,锁定人生正确的品格行操。

“八景”与景区的有机结合,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八景”周围的寺、祠、楼、亭等古典建筑,泉、溪、石、树等自然景观,以及出木井、虎跑(刨)泉、倒插荆、白鹭仙子、螺女和山伢、金牛泉、古南塔的传说和掌故,赋予“八景”更绚丽的美和更深厚的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