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經濟下行面臨六大挑戰

王一鸣:经济下行面临六大挑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指導,中華工商時報主辦的“中國民營經濟40年峰會”10月28日在京舉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發表了題為“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政策取向”的演講。

在演講中,王一鳴深刻分析了當前經濟相關的幾大熱點話題。

去槓桿效果如何了?——陣痛效應開始顯現。

會對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影響對未來的預期,而且會使潛在的矛盾和風險暴露出來,也會增大宏觀調控的難度

經濟下行面臨什麼挑戰?——六大挑戰

我們該怎麼辦?——未來財政政策一定是減稅費和補短板相結合的一種模式

下一步又會走向何方?——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特別是要打破“近公遠私”的思想禁錮

以下為演講全文:

7月31號,中央政治局研究經濟形勢的時候做出了一個重要的判斷,叫做“穩中有變”,就是穩是指的我們經濟的基本面貌還是穩定的,從宏觀的數據來看,前三季度已經發布了,沒有出現大的波動,儘管GDP的增速有下降,但是主要的指標沒有出現大的變化,還是穩的。

我遇到好多企業家經常問我說這個東西下一步會怎麼樣?有不確定性的,誰也很難給你十分確定的回答。

去槓桿陣痛效應開始顯現

首先,國內的去槓桿的陣痛效應開始顯現,陣痛首先它是影響到需求端。

首先我們看需求端在開始走弱,因為你去槓桿你要控制債務規模,控制槓桿率,它的投資就肯定會放緩,投資放緩最大的就是基礎設施的投資增速明顯回落,1-9月份基礎設施的投資同比只增長了3.3%,如果包括電力、水、熱力,把這個包括進去也算在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率就更低了,1%(基礎設施增長),這個是過去很長一個時間所沒有的現象,為什麼呢?現在主要是地方政府控制債務,傳統的融資渠道都縮窄了,而且他也要追責,現在也怕追責,所以基礎設施投資明顯放緩。

投資裡面第二塊就是房地產投資,房地產投資似乎還在高位,前9個月9.9%的增長率,我們只要回憶一下,2015年的時候房地產投資增長是多少呢?1%的增長率,2016年以後這輪房地產的強勁反彈什麼原因推動的呢?

去庫存,再加上棚改的貨幣化安置,利率水平又比較低,就催生了2016年以來房地產投資的上升,但是再上升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新開工的面積絕對量都沒有超過2013年,什麼意思?就是2013年已經達到峰值了,這一輪迴升是一個政策推動性的回升,它也是不可持續的,從中期趨勢來看它會向一個合理的趨勢面迴歸,什麼合理的趨勢面呢?我剛才說了2015年就是一個合理的趨勢面,1%的增長率,所以房地產投資還會明顯的放緩,現在已經開始有跡象了,因為我們交易量迅速萎縮,價格也在鬆動,從土地流拍和底架成交來看房地產投資未來也有比較大的下行壓力。

第三塊就是製造業的投資,製造業投資過去在振盪回升,製造業投資為什麼會回升呢?

因為去產能,供需開始平衡了,供大於求,價格開始回收了(工業品),價格回收企業利潤就改善了,企業利潤改善資產負債表就改善,它的投資能力就有所恢復,所以製造業投資開始回升。但是這種回升它取決於你盈利狀況和資產負債表的改善狀況,如果你的盈利又開始下降它的投資又會下降,盈利這兩個月又開始下降了,8月份、9月份數據也不是太好,大家有興趣的話去看統計局的數據,所以投資可能也會下來。

第四,投資消費。商品的零售額也在下降,為什麼下降呢?

就是居民部門的負債率過高,就是家庭的負債率高,為什麼家庭負債率過高呢?按揭,買房子,所以就吞噬了家庭部門的消費能力,前一段媒體在討論消費降級,為什麼降級?就是方便麵消費量大幅增長,當然在座的肯定不會降級,但是這個觀點可能是偏面的,但是我們從宏觀數據可以觀察到消費的增速商品零售是放緩了,但這個放緩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服務消費比重的提高,而服務消費我們現在還沒有很好的統計指標,現在就是服務消費大概佔總體消費的52%,我們零售這一塊是在下降的。

第五,出口增長,儘管數據來看對美出口並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但是我們的出口增長還是面臨壓力的。

需求端的走弱會不會向供給端傳導呢?

我們說從道理上來講,它肯定要傳導的,只是有一個過程。因為我們過去幾個月供給端的數據都比較好,但是它會不會傳導呢?從先行指數來看,它這個傳導已經慢慢開始產生了,比如我們用大數據用起重機的指數可以看到,9月份起重機的指數可以看到已經開始下降,那麼這可能是一個擴張、放慢的一個先行的信號。

另外,企業利潤增速也開始放緩了,比如前9個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4.7%,比1-8月份放緩了1.5%,如果看8月份、9月份當月的利潤增長就相當低了。這是對供給端會有影響。

有何影響?

那麼這樣的情況會影響什麼呢?影響到我們對未來的預期,而且會使我們潛在的一些矛盾和風險暴露出來,也會增大我們宏觀調控的難度。

首先我們看預期,預期現在影響比較大的就是股市和匯市的下跌,股市我們經歷了一個大幅的下跌。

前些天有個微型的反彈,但是兩天以後又有點下跌,當然我們說這個反彈可能跟政策面的正向的作用是有關聯的,但是它更多的要取決於這種內生的動力,所以股市我們說總體還不穩定,儘管劉主席也說了“春天來了”,但是要穩定進入春天它中間還有倒春寒。匯市同樣是這個情況,我們現在匯率離岸價下跌幅度更大,已經快到7了,就是匯市也不是很穩定。12月美國可能還有一次加息,可能這又是一次壓力。

還有一些潛在的風險可能會更多的暴露出來,比如現在壓力比較大的就股票質押,這個涉及的企業還不少,如果股市持續的低迷,股票的質押風險會暴露,企業債(信用債)違約數量還在增加,我們說暴露出來也不完全是壞事,只要它是可控的,但是我們要看到它的數量是增加的。

還有外向型企業,特別是對美出口企業,它的資產負債表也在惡化,房地產的貸款風險可能會上升,銀行的不良率肯定也面臨上升的壓力,這些可能都會陸陸續續暴露出來。

經濟下行面臨什麼挑戰?

第一固定資產投資的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幾乎還沒有完全止住,我們前9個月全部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是5.4%,但是如果扣除價格因素的話,就是當月的投資實際的增長已經開始負了,因為前9個月是累積數,居民部門高槓杆,我們居民部門負債槓桿率有多高呢?60%左右,這個跟英國、美國差距就比較少了,我們以前是不願意負債的,現在我們居民也成了全球負債水平最高的國家。它最重要的就是對消費的擠出效應,而我們居民部門家庭差不多70%左右是按揭,你很難得出一個準確的數據,但是這個對我們消費會起到一個擠壓作用。

第二去槓桿具有非對稱的效應,因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傳統的融資渠道主要是表外和影子銀行,現在去槓桿重點就是清理表外和影子銀行,所以迅速的收縮,影子銀行迅速收縮,所以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迅速的受窄,融資成本迅速的提高,所以融資難,融資貴,這個問題哪來的?當然這個是一個老問題,但是現在顯得尤為突出,主要是原有的通道被堵上了。

第三,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風險也開始有所暴露,過去幾年顯性債務有上限,給你卡死了達到上限了不讓你發,現在一整頓一清理它的風險也開始暴露出來。

第四房地產市場也在孕育新的變化,我們經過2016年以來投資,現在採取了比較嚴的調控舉措“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現在我們市場也會孕育新的變化,包括二手房新房的交易量在下降,甚至比較明顯的下降,土地流拍或者低價成交,一線城市房價開始下降,二三線城市房價開始收縮,房地產投資也開始掉頭,所以我們說明年房地產市場會不會有新的變化?我們說房地產市場我們跟商業銀行的關聯度又很高,我們銀行的存量貸款裡面有五分之一多是房地產,關鍵大量的使用土地和房產做抵押的,它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會不會形成影響。

第五,調控難度增大。去槓桿你要不要去?必須去,這是我們強身健體的前提,但是你去槓桿馬上就會帶來流動性的收緊,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就很難緩解,你怎麼權衡這個關係?這就是很難。

房地產不調控也不行,房價不斷的提高,離譜都,我們的房價比美國還貴,你不調又不行,調了又會引發房地產投資的下滑,地方土地財政的收縮,金融市場風險的上升。中美貿易摩擦你要不要跟他去交戰?你不能讓步,讓步他得寸進尺,你要交戰呢?它又會對國內的產業鏈形成很大的衝擊,這是兩難。

第六,社會信心和市場預期現在比較脆弱。國際上,我們企業對長期的前景看不清楚,就不知道會怎麼變,所以觀望情緒比較濃厚,再看國內的去槓桿,嚴監管,強環保這些政策,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衝擊相對要大,融資傳統渠道縮窄,環保中小企業本來設備相對落後,排放標準就低,你受衝擊就大,環境監管你受衝擊就大,還有就是稅收徵管的渠道變化,包括最近社保基金徵收渠道的變化,這個對民營企業市場都會帶來很大沖擊。這個就影響到企業的預期。

怎麼辦?

我們要現在可以說是重拳出手穩定預期,總書記寫了一封信最近做了兩次表態,一次是在東北,這次是到廣東,他在東北說的保護,大家體會一下什麼叫保護,給民營企業撐腰鼓勁。

我們副總理通過接受媒體採訪的形式向市場釋放支持民營經濟的信號,人民銀行出臺了民營企業債權融資的工資,因為你發債你信用等級太低了它幫你徵信,你發不出去,現在好多民營企業發不出去,幫你徵信,所以這個是人民銀行採取的措施。

然後再貸款再貼現,增加1500億額度,財政也表態,正在研究降低企業稅負了降低社保繳費率的具體辦法。

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態,要全面修訂並完成年底前新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這個是對內資的,以後清單之外非禁即入,大幅度放寬民營企業的准入,這個我覺得都是一系列的信號,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民營企業的支持。

我們首先看政策層面,首先看財政政策,未來會怎麼變?

我們說未來它一定是減稅費和補短板相結合的一種模式,就是說它要以減稅費作為一個主導,我們以前主導方向是擴大投資,現在更多的是要減稅費,現在也在研究。現在社會也有很多期待,比如增值稅能不能再適當下調,已經調過一次降低1%,增值稅能不能還再調。到底是調增值稅還是調企業所得稅呢?因為企業所得稅25%,現在有的企業說美國是21%,我們能調到20%嗎?大家注意21%是兩聯邦稅務,各個州還有徵收,所以它整體不是21%,這個也是一種方向。還有的企業說現在稅也就是這樣了,能不能把社保繳費費率降低?這個當然不同的訴求,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它對社保繳費費率很敏感,以前它都是按社評,現在改變徵收渠道要按實際工資他嚇死了,所以各個企業訴求也不一樣,這個需要研究。

甚至有人說,最重要的不是稅是費,教育費附加5%,那個是什麼時代出臺的?是我們教育投入不夠的時候出臺的,現在教育投入穩定的佔GDP4%以上,這也是很多企業的訴求。反正都不一樣,我們還能不能像過去那樣靠擴大投資去拉動增長呢?

現在越來越難了,不能“大水漫灌”主要的原因就是投資的邊際效率逐年上漲,也就是說你每增加一塊錢的投資帶來的邊際產出,在下降你每新增一塊錢的GDP他需要的投入在逐年提高。你需要保持產出的穩定增長你就要更大的投入,而更大的投入就會有更高的負債,所以宏觀槓桿率為什麼持續上升?就是跟你這種模式有關聯的。

第二穩健的貨幣政策重點是要加強它的傳導。

現在你說流動性不足嗎?不完全是,就是到不了這個企業去,你說銀行沒錢嗎?到不了企業哪裡去,這有很多因素。毛細血管資金流不到小微企業去,當然有是各種原因,信用等級低,缺乏抵押等等,我們怎麼樣能夠讓資金從銀行流入到實體部門去這個傳導機制是關鍵。

貨幣政策馬上就涉及到一個就是要不要去槓桿,我開始說了,去槓桿要堅定不移,這個是我們經濟長期健康的一個基礎,槓桿率過高一定會釀成金融風險。而且我們現在倒過來退出來不去槓桿,那就會過渡獎勵高負債的“壞孩子”,也會進一步增大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所以我們要堅持去槓桿,但是我們不能一刀切,要結構化,就是突出重點。

第三我們要繼續加大重點領域和關節環節改革的落實力度。

靠什麼增強信心?改革,靠什麼穩定預期?改革落地,現在我們改革文件很多,關鍵是落地,怎麼落地?比如國有企業改革能不能繼續推進,最近有關部門提出競爭中性原則,這個能不能推進呢?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宅基地改革現在試點,能不能推進,產權制度改革,特別是強化產權的激勵作用。殭屍企業的處治力度,好多都是殭屍企業。

第四保持房地產市場的平穩發展。

我們平穩發展不能讓房地產出現大的波動,要採取有效的措施,特別是要賦予地方更多的調控制度權,因為房地產是不動產,你很難用全國一個標準政策去做,它地租差異非常大,所以這個要給地方有更多的自主權。然後限價,市場經濟價格是基本工具,所以能不能在銷售已經回落的情況下逐步創造條件,放鬆限價,它會造成市場的扭曲,比如地價高於房價等等這都是扭曲的結果。

第五,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靠什麼優化?總書記說了,一個行動勝過一大綱領,我們來幾個有利的行動,比如加快重點糾正一批產權糾紛勝訴案件,你再來幾個它這個需求就會有變化,就是加快這個進度。

那麼落實公平競爭的審查機制,我們說要確立競爭政策基礎地位,還有為企業創造准入的各種保證。

最後要有效穩定市場需求,現在社會上各種說法、議論很多,我們要合理利用預期,特別是對於質疑兩個毫不動搖的堅決予以批駁。

第六,要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民營企業的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建設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力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都是黨的文件,都是很明確的。我們民營經濟特別是本世紀以來已經湧現出一批世界級企業可以說,像華為、BIT都是世界級的,也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包括今年叫“風雲人物”,所以我們說要進一步宣傳,總書記提出的不可磨滅,不容置疑,就是這個要加大宣傳力度。

小結

我覺得幾個方面,一是牢牢的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特別是要打破什麼?

近公遠私的思想禁錮,劉副總理也提出了商業銀行貸款認為貸給國有企業是安全的,貸給民營企業是不安全的,這個怎麼去解決?這就是近公遠私,本來應該平等的,但是它行為上它的隱性的行為上,這個怎麼去校正他?廢除各種行為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顯性和隱性的壁壘。

第二,預期不穩定很重要的是產權,要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核心,一個核心就是平等保護,國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私人財產也同樣神聖不可侵犯,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原話,所以我們說加快推進《民法典》編纂,完善法律制度,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條款,為民營企業發展保障護航。現在有些措詞還是有這種痕跡,還是說一定要保護。

第三,放寬民營企業的市場準入,它的基本的原則就是三個平等,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特別是實施負面清單制度以後,按照非禁即入來落實,讓民營企業能夠進入到更多的領域,不得對民間投資准入設置附加條件。

第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們商業銀行現在還存在抽貸壓貸這種問題,過橋貸款利率又很高,而且有的企業家跟我抱怨,他本來是過橋的,結果你把資金給他抽了,他一時哪去找新的融資方法,本來是過一下橋結果過了橋就下不來了,這個利率成本是很高的,現在叫無還本續貸,現在我看山東也在試點。另外怎麼跟民營企業徵信,最近債券融資這個也出來了。總理、副總理協調說了,國企和民企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國有企業在中上游民營企業在中下游,它是一個產業鏈的關係,是一個一損俱損的關係。現在我到地方也經常去調研,有些地方我也看了一些案例,有的是民營企業真實遇到困難,當地地方政府也不願意其他地方企業來併購,所以他往往通過國有企業去入股併購,緩解它的債務壓力,以後可不可以退出來呢?同樣可以退出來,美國以前也不是這樣的,美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它不是也是兩方,美聯儲出資拯救它那不就是控制股權嗎?等他好了退出來美聯儲也賺一大批錢。

最後就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我們現在要暢通政商正常交往的途徑,特別是政府部門制訂設計民營企業的政策法規,能不能提高民營企業的參與度,這個全國工商聯可以呼籲一下提高參與度,徵求民營企業家的意見。還有政府要守信履約,現在好多新官不理舊債,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保護企業家精神,尊重企業家社會氛圍。當然我們民營企業家也要公平競爭,誠信經營,遵紀守法,服務社會,我想這個都是互動的一種關係。

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論壇立場

亞洲浪潮,博鰲視野

“立足亞洲,面向世界”

傳遞論壇最新動態,促進亞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對話的傳達者,亞洲共同發展的瞭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