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家的時代變遷」作品⑮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家的時代變遷”作品⑮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的时代变迁”作品⑮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的时代变迁”作品⑮

改革開放四十年與我家的故事

作者 I 劉春平 主播 I 小雨點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戶人的命運及變化也映照著整個國家的滄桑鉅變。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建設者、受益者。改革的號角一直在我耳邊迴響,留在記憶裡的不僅僅是那貧窮落後的社會面貌,更是一個寫滿夢想與希望的人生軌跡,更是一段鐫刻著時代印記的足跡征程。陳年往事歷歷在目,但有幾件事,特別牢記在我的腦海裡,難以忘懷。

交通篇

小時候去姥姥家,感覺需要走好久好久的路程,爸騎著自行車載著我,途中會經過一段鐵道,這時候爸會推著自行車在邊上走,而我比較怕高,不敢到鐵路邊,我就在鐵道中間走,清晰的記得,有一次,火車的鳴笛聲從遠方傳來,我拔腿就跑到道邊,看著火車從身邊急促的駛過。不得不說,那時候去趟姥姥家,要搭上一整天的時間不說,還要經歷一段艱難而又驚心的探險,雖然記憶很美好,但是路上的確是很辛苦。作為那個年代的人,媽媽就像老話說的“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一年也回不了幾趟孃家。現在好了,交通便捷,曾經一天行程的距離乘車一個多小時就能到達。機緣巧合,姐姐嫁到了姥姥家,而她,現在便隨時可以乘著改革的快車,做足了“小棉襖”的角色,想爸想媽的時候,一個電話叫個“順風車”就能回家,是改革開放滿足了我們“常回家看看”的心願,使我們家充滿了幸福感。

通訊篇

我是爸媽的老疙瘩,從小就黏在爸媽身邊,爸媽也視我為心頭肉。但是小時候,爸媽需要下地幹活,還需要幹很多其它的事情。記得有一次,我自己在家,爸去了外地,媽出去幹什麼事情,但是媽去了好久也不回家,眼看著天越來越黑,自己膽兒小,除去害怕還擔心媽出什麼事情,於是自己拿著手電筒出去找媽,可是繞了一大圈怎麼也找不到,我有些急了,眼裡噙著淚水,走到村裡的水窖旁用手電筒往裡照著喊媽,哪也找不到,沮喪著回到家,看見媽正著急找我,我便抱著媽嚎啕大哭。那時候就是沒有辦法,找個人最高端的辦法就是用村裡的廣播去喊,現在不一樣了,一個電話就能跟爸跟媽說說話,一個視頻就能把我和兒子帶到爸和媽的身邊。父母老了,好似小時候的我,需要陪伴才安心,所以感謝改革開放滿足我能每天跟爸媽說話,使閨女能讓爸媽不那麼孤單。

就醫篇

爸媽都生活在農村,雖然整天在地裡的摸爬滾打,但也讓他們練就了一副好體格,記憶中,爸媽幾乎不生病,但是有一次車禍,爸裹得跟個粽子似的回了家,那時候我還小,記憶是模糊的,只記得爸在床上躺了好久好久才能陪我玩兒,那時候普通人家是住不起醫院的,只能自己在家養著,導致現在爸上歲數了,經常會腰疼,頸椎疼,是因為那次車禍,讓爸落下了後遺症。如今,爸媽老了,身體機能不斷下降,經常會這兒或那兒不舒服,方便的就醫環境為父母減輕了很多病痛,也給做兒女的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現在醫療機構佈局合理,分級診療方便快捷,各大綜合和專科醫院不斷創立,伴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各種疑難雜症得到有效突破,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就醫報銷制度體系不斷健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不斷得到更好的解決。所以不得不說爸媽不光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時代的發展為父母的晚年增加了安全感。

我家的這3個小故事只是改革開放40年萬千家庭生活變化的一個縮影。國家40年的變革與發展給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帶來了翻天覆地變化。改革的春風如陽光雨露,沐浴著千家萬戶;讓我們每一個人都體會到了改革開放的成果。而隨著改革的繼續深入,相信我們的生活會更加陽光燦爛,我們的祖國必將更加繁榮富強!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的时代变迁”作品⑮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的时代变迁”作品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