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藝人范建華,妙手刀鋒化朽木爲神奇



根雕藝人範建華,妙手刀鋒化朽木為神奇


清晨,當柔和的陽光灑落在窗臺,伴著“吱呀”的聲音,一扇門被推開,露出房間裡堆積滿地的樹根。退休醫生範建華走出門外,搬出一件根藝半成品,來來回回不斷打量著。只見他手持刻刀,根據樹根輪廓順勢進行打磨,讓靈感與自然恩賜發生碰撞,漸漸沉浸在創作中,全然不顧飛揚的木塵混合著汗水。隨著時間流逝,樹根漸漸地顯露出一副龍鳳呈祥的形態。


根雕藝人範建華,妙手刀鋒化朽木為神奇


範建華玩根雕已經有四個年頭,四年來,他慧眼如炬,將無數枯老病死的樹根從不見天日的地底發掘出來,經過奇思妙想和鬼斧神工,賦予殘根藝術生命,煥發枯木全新光彩。


根雕藝人範建華,妙手刀鋒化朽木為神奇


源於愛好 樂在其中

“我一次接觸到根雕是在一次旅遊的途中,那時候看到路邊擺著很多這東西,就覺得很有趣,再加上從小就受舅舅的影響,很愛做這些的小設計、小玩意兒,後來就打算嘗試一下,結果有了第一次嘗試,後來就越做越多。”談到自己設計的那些根雕,範建華如數家珍,從取材之地到雕刻技藝,話語中無時無刻不在透露著他對根雕藝術的熱愛,還會打趣道:“以前動手術刀,現在動雕刻刀,也算是老本行。”

範建華創作的第一批根雕是跟著感覺走的,那時候不缺熱情,缺技術,面對形態各異的根料,他總是找不到合適的雕刻方法。最後,範建華索性先把雕刻放一放,開始研究起各類動物和人物形態來。範建華說:“根雕的妙就在於似於不似之間,只有善於觀察、善於發現才能從形裡找到它的神韻,找出它的奇、特、怪、妙之處,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它不斷完善成一塊藝術品。”四年的潛心研究和實踐讓範建華的雕刻技術有了質的飛越,那些殘根朽木,經他的手略施雕鑿,稍加取捨,就自然之形,著點睛之筆,一件件精美的根雕作品就產生了。


根雕藝人範建華,妙手刀鋒化朽木為神奇


繩鋸木斷 天道酬勤

範建華喜歡提煉生活中的美,根雕佔據了他的生活。大多數時間,他喜歡自己呆在屋子裡安靜地創作,在堅硬的木材上,一花一世界,一木一羅漢,形態各異。根雕作品固然精緻,但背後雕琢的過程卻是無聊又枯燥,有時候雕琢一件作品需要一個月,有時候則需要兩個月。要是碰到沒有靈感的時候,甚至一連好幾個月都不會拿起刀,範建華質樸地說:“站在根藝作品前,只能說‘十足把握’,尤其是細節部分,稍有不留神、不注意,就會讓整個作品前功盡棄。”

在範建華家,有一間專門用來裝根藝作品的房間,推開那扇門,似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只見有神人立於市井,有龍杖握於草民,有雄鷹落於樹梢,有萌蛇盤於叢林。一件一件根雕作品生靈活現,整齊的擺放在房間的置物架上,不落一絲灰塵,範建華說他經常打掃擦拭,這是對萬物生靈的敬愛。多年來,範建華從來沒有因為耗時耗神而放棄過雕刻,反而更加樂在其中,正是因為這份耐心和堅持,使得枯突突的樹根有了“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美感。


根雕藝人範建華,妙手刀鋒化朽木為神奇


匠心天成 悅己娛心

自從迷上了根雕,範建華養成了一個習慣,不管走到哪兒第一件事兒永遠是看看腳底下有沒有枯樹根。小區樓下、鄉下田地,甚至是南部山區都有範建華走過的腳印,而這些看起來沒有用的枯樹根也在他的手裡變成了一件件藝術品,供人稱讚和觀賞。說起對根雕藝術的追求,範建華掩飾不住內心的嚮往:“根雕是一門學無止境的手藝,天缺人工補,人補天不足,尤其是自己親手做的,有一種微妙的情感,所以這些作品就算是有人花高價來買,我也不會賣。”

“下一步,我打算學習一下木雕技術,把這些生動的畫面雕刻在木頭上,但是,現在的技術還沒達到那樣的水平,所以,目前還在研究階段。”為了能夠儘快達到木雕水平,範建華還學會了網購,從外地郵購回木雕製作方面的書籍,如飢似渴地鑽研起來。“沙—沙”的聲音再一次傳來,範建華又拿起他的刻刀開始鑽研,他說:“根雕和木雕的製作其實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所以我還挺希望有相同興趣的人和我一同探討探討,一起弘揚弘揚咱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來源:新濟陽微信公眾號 劉姝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