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有人说,傣族女子的衣着打扮是世界上最美的,就像孔雀开屏一样,绚丽多姿。因此,傣家妇女素有“金孔雀”之称,身穿盛装的小卜少,婀娜多姿、娇美动人,每每都会引人注目。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10月1日至10月7日,2018年花腰傣服饰文化节将在玉溪市新平县举行。除了服饰展示,还有美装大比拼等系列活动,游客将欣赏到花腰傣傣雅、傣卡、傣洒等不同支系、不同风格的服饰,一系列活动必会成为服饰节上一道道靓丽风景。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民族服饰多姿多彩,服饰文化内容格外丰富。傣族,云南大家庭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据云南晋宁石寨山考古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傣族先民妇女就束髻、缠帕、裳以筒裙,男子披后世所称的“通身跨”。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云南民族博物馆藏品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女性傣族服饰,从服装款式看可归纳为为短衣长裙型、长衣长裙型和短衣短裙型三大类。《四江流域的云南傣族女性服饰》一文中,分别对这三类款式做了精炼总结: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短衣长裙型较为简洁大方,上衣较短,衣长不过臀;下身着上下等宽、无腰无摆的直筒长裙,裙长至脚面;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长衣长裙型典雅大方,喜穿长至小腹的立领窄袖、弧摆对襟或斜襟上衣,下身着棉纸黑筒裙,裙长及足面,护黑布绑腿;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短衣短裙型,上身着直领和无领短及上腰部,长至脐的胸兜或窄袖短衣短褂,下身着裙摆用挑花块、花布带、金属亮片装饰的筒裙,裙短至膝或长及小腿,护黑土布饰花绑腿。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傣族男性服饰相对简单、朴实,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布、红布包头。

“事实上,因当地自然生存环境、历史文化、习俗风物等原因,生活在云南不同地域、不同支系的傣族,服饰上会略有差别。”藏品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傣族服饰,以水傣、旱傣、花腰傣为主,女性服饰各有千秋,男性区别不大。”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斑斓多彩的花腰傣服饰

花腰傣服饰,主要指分布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漠沙、腰街、戛洒、水塘等地的傣雅、傣洒、傣卡等服饰。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的孔令奇老师的研究显示,花腰傣服饰与其它傣族支系服饰相比,“更显古朴典雅、雍容华贵,充满古滇遗风和文化意韵。”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记者来到新平花腰傣手工艺品开发协会会长刀向梅的家中,客厅一隅,靠墙的架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绣品,多彩、美观,据了解,这些绣品多出自当地心灵手巧的花腰傣妇女。每逢重大节庆,她们会身着盛装,载歌载舞。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虽说是同一个傣族支系,但居住在不同地方的花腰傣的服饰在服装款式、色彩、面料及服饰品的装饰上存在些许不同。繁复的服饰艺术形式构成了璀璨的花腰傣服饰文化大观。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傣雅服饰:灵动秀美

“走动时,裙子的无数条花边像波浪起伏的小溪,充满灵动的秀美。”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傣雅”特色服饰

“分布于新平的傣雅服饰,斑斓多彩,款式独特,其妇女着装一般为内穿长及上腰部、领口缀缝有用银泡拼成菱形或塔状图案的无袖坎肩短褂,外穿一件无扣无带的对襟窄袖长及腕、袖口镶有红缎料花布块、领嵌银泡,外衣襟边、衣摆处和长及腹部的内衣摆端缀满银光闪闪的银泡和鱼形银须缀佩饰物。下身则套穿三条做工不同、长短不一、图案各异的棉质黑筒裙,筒裙的下摆用鲜艳夺目的绸缎、花边、挑花块镶拼成象征水纹的横条纹图案,穿时,筒裙以蹭蹭上提斜拉呈横斜状或左高右低为宜。”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她们还会编织一条五颜六色的彩带,缠于腰间,十分美观。“傣雅服饰中,最亮丽的是身后臀部缠戴的缀满银泡和红缨穗边饰的三角帕和腰间长约两米、两端缀满银铃、嵌着银泡的腰带。”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傣洒服饰:华丽高贵

在孔令奇看来,傣洒服饰是花腰傣服饰中最为华丽高贵的。由头饰、衣、裙三部分组成,用料多为绸缎和自织土布。已婚妇女和未婚少女服饰有所不同。未婚少女头戴镶满银泡、帽沿缀满银铃的小圆帽;已婚妇女则结发于脑后,缠上一串串银铃、银泡,外戴尖顶的竹编漆质笠帽。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傣洒”特色服饰

傣洒的衣服也由长內褂和短外衣两部分组成,外套比较特别,它不同于其他花腰傣的服饰,而是以绿色为主体色,再用红绿紫黄等绸缎在袖口、衣摆等边缘处横向拼接缝制而成。下着黑色筒裙,裙边绣着各种图案。腰间系自织的花带并多层缠绕,小腿套有白色布套,年轻的姑娘则使用彩缎裹腿。她们多穿红色带绊布鞋。

傣卡服饰:淳朴自然

傣卡的头饰是长约一米且四周绣宽约两寸精美花色图案的巾帕作为包头,并把两侧的五彩缨穗打结于左耳上。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傣卡”特色服饰

傣卡上衣同样分内外两件,内为圆形小立领,胸前装饰丰富的银泡。黑色土布外套短于内衣,胸襟无纽。衣背镶有红黄绿蓝彩色布条。

下装为A型花边长筒裙并用花腰带在腰间系结。傣卡的裙装一般穿三条左右,少则一条,多达五条。“总体而言,三种服饰类型的形制大体相同,但傣卡服饰较傣雅服饰和傣洒服饰更显淳朴、自然。”

傣仲服饰:独特的大包头

傣仲服饰主要指分布于元江的傣族服饰,它与傣雅服饰最大的区别,在于傣仲女性头上会有个大包头。大包头还是傣家年轻女性进入青春期的标志,人们以包裹厚重的双层大黑布包头或缠多块头巾、镶银泡布块的装束作为成年的象征和标志。

水傣、旱傣服饰

水傣服饰,主要指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等地区的傣族服饰,也包括澜沧、江城、孟连等。

水傣服饰,紧身衣和薄筒裙为经常穿着服饰,紧身衣多为浅色,外衣的袖子和腰身则比较窄瘦,筒裙长度通常能盖住脚面,花色多样。这是水傣青年女子的穿着,中老年妇女更偏向于深色系。其脚上通常穿着塑料或是胶制的夹脚拖鞋,方便实用。

旱傣服饰,主要指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梁河和文山州的马关,楚雄州的大姚、永仁、武定,普洱市景谷等地的服饰。”

旱傣服饰,未婚女青年上身着对襟或斜襟上衣,下着长裤,腰系绣花围腰,梳发辫盘于头顶。婚后则收发易装,改穿对襟黑色或白色短衫、黑色筒裙,束发于顶,外裹毛巾。进入中年后则戴用黑布缠制成的高筒帽。

鸡枞斗笠、腰箩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在云南民族博物馆的民族服饰与制作工艺展厅,云旅君看到,玻璃柜内摆放有一些傣族服饰饰物,多是银饰品,也有纺织品。事实上,爱美的傣家人多喜佩戴饰物,头顶、腰间、手腕等处,都会看见一些精美的饰物,“配饰材料多以银饰品、纺织品、竹制品为主,还有铜、铝、镀金纽扣等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棉毛制品。”

配饰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花腰傣的鸡枞斗笠和腰箩。

鸡枞斗笠,指的是花腰傣小卜少头顶上一顶造型独特的小斗笠,小斗笠在当地称为“鸡枞帽”,因形似正开放的鸡枞菌而得名。也叫“蔑帽”,是花腰傣竹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冒顶中央有一小尖塔,帽沿微微翘起,造型独具一格,戴在额头上时,彷佛是反戴着。头戴小斗笠的小卜少,显得婉转羞涩,在红花竹银的映照下更加楚楚动人。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腰箩,是新平等地花腰傣女性用于装饰腰部的传统竹编工艺品和尾部装饰物,新平当地人也把它叫“小秧箩”。小秧箩做工精细、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据说早年是插秧时用来随身放秧苗用的,实际上,如今小秧箩里常被用来放针线、钱币、糕点、水果等零星物品。傣家女还会在腰箩上缀以彩线图案、珠饰等,平时系于花腰傣姑娘的腰后,有人更将其称为“腰上的艺术”。

“傣”样百出,把美景穿身上,原来云南傣族服饰有这么多学问!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张琳 文

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蒋贞《四江流域的云南傣族女性服饰》、孔令奇《探析花腰傣服饰的符号寓意》

一审 龚静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