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源的守护者——赵西芳

洛河源的守护者——赵西芳

在陕西商洛的洛南县,有着一片原始而美丽的地方——洛河源。走进洛河源,当地人都会称赞洛河源的守护者赵西芳。她带领当地村民走上创富之路,数十年如一日保护、开发、宣传这一块奇山异水,为家乡的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洛河源的守护者——赵西芳

(一)与洛河源的缘起:从小就耳闻目染

赵西芳的家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洛源镇农林村,早在8岁就听说了关于洛河源的传说。她说:“这个地方,是我出生、生活、成长的地方,与我血脉相连。小时候,我对这片土地就非常感兴趣。那时候想去山里看个究竟的愿望,一直在脑海里盘旋。”

1982年,不到15岁的赵西芳在家人的导引下,第一次走进了洛河源的群山里。山里到处是粗大的古树,风起时如海涛澎湃,她觉得非常震撼。看到了乱石清流,非常震撼。第一次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感觉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在树林里面走啊走,走了很长时间,她感觉有一点害怕了。

“风刮着,在树林里来回穿行,感觉路程特别远。我心里想着,不管有多远还是要到那里去看这个神奇的地方。当地人都说龙潭里有龙,他们说有时候不下雨,来这里祈雨,很灵验的。以前走到龙潭,道路曲折,片石如削,荆棘丛生。只能在它的下边仰望,感觉龙潭的水好像从天上飞流而下。捣如深潭,响声雷鸣。”

赵西芳说:“当地人说这个潭里面,曾有人在里面失足落水。因为这里是很神圣的地方,不允许别人冒犯。还有一个小伙子,翻山越岭,来龙潭探险,结果掉到水潭里了。这个小伙子哭的时候,感觉有龙的犄角把他托上来。后来,这些传说,一直流传了很多年。”

赵西芳很感慨,“那时候就感觉,这里很偏僻,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地方,美丽的传说。而且就这是就在家乡,就在身边。从那以后,就想着一定要为家乡做一点事情。”

洛河源的守护者——赵西芳

走上创业道路 在洛河源办刺绣学习班

赵西芳有五兄弟姐妹:大哥,二姐,两个妹妹。她初中毕业后,高中只上了一半,因母亲的身体不好,就辍学了。赵西芳进了社会,很想做一番事情。“我跟着师傅学习刺绣,在缝纫机上学,我那时候感觉到这是一种隐型的文化,从内心深处可以展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我觉得自己是农村人,我想用自己的这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于是我不断去琢磨。跟师傅学了一段时间,就自己想着做点事情了。”人家一天可以绣两个被套,她一天做12个。晚上不睡觉,加班完成。觉得多做一些,自己就能进步更快。师傅很认可她,把她直接带到了周至刺绣厂,本来是要进厂子的。因为家里有事,就回来了。回来以后,就自己办刺绣学习班,她要让家乡的姐妹们都来学习这项技术。有一门手艺,可以挣一些钱。

“我有这个想法后,就到村里去招学员,那时候自己胆子也大,自己画图,自己摸索。前前后后一共办了21期刺绣学习班,那一年我19岁。当时是妇女代表,还获得了不少荣誉。”

时隔多年,赵西芳依然记得。“这里的人淳朴,我们经常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她们追求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实现不了。人都很穷,娶不到媳妇,很多情况是两家相互结亲。从那以后,我就很想在这里来发展。我很同情他们。很多人一辈子没见过车,姐妹们希望学点技术,以后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洛河源的守护者——赵西芳

保护家乡山水 打造洛河源景区

随着时间的发展,赵西芳有一段时间去了洛南县的县城,结婚后又回到了洛源镇。回了洛源镇后,又有一个机会来临。当地的农业银行招办代理人员,赵西芳在父亲的建议下,就去参加了考试。“当时全县300多人考试,我考了第一名。”现在回忆起来,赵西芳依然很自豪。“当时那么多人,我是隔了好多年重新拿起书本的。考上后,我就在洛源镇农行代办处做了负责人,进行一系列的工作。”

洛河源的守护者——赵西芳

“那几年工作很快,我得到了很多荣誉证书。我自己认定我不聪明,我就是专心、专注一些。后来孩子要上学,于是又去了洛南县发展。我代理啄木鸟品牌服饰,属于区县代理,在这里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赵西芳感慨:“从2001年开始,我的人生是累和快乐着。那时候,也去上海、北京、天津、青岛,每年都去这些地方开会,每年都会总结。一个小小的县城,比很多大城市做的还好。啄木鸟在洛南飞得很高,很有荣誉感。”

忙着工作的同时,赵西芳还热心于公益事业。2006年,有很多来自农村的优秀学生在洛南中学苦读了三年,终于考上了大学,但却没钱去上大学。赵西芳听到这个消息后,把自己打拼做小生意攒下来的十几万元毫不犹豫地拿出来。向啄木鸟总公司申请,特意制作啄木鸟专用钢笔和真皮面日记本200个、衬衣200件,赠给洛南中学所有高三学生和优秀的老师。“事情虽然不大,但也是代表我的心意和社会担当,我自己也觉得人生有了不一样的价值。”

真正来着手做洛河源景区,已经到了2007年。“那时候,经过打拼,有一定的积蓄,觉得可以为洛河源做些事情了。”

赵西芳很坦然地说:“洛河源的山跟前原来有70多户人家,后来只剩20来户人家,地方偏僻,太穷,都想到外面去挣一点钱,很多人生活得不好。我过来之后,感觉很揪心。2007年,政府大力提倡旅游开发,所以我就把想法给当地旅游局及洛南县的领导说了,他们也都非常满意。刚开始,他们也觉得不可能。但是我心里认为,这里不是一般的山,不是一般的水。我是铁了心要开发旅游,打造成好的旅游景点。但是其他人都认为,这事情是很难很难的。”

洛河源的守护者——赵西芳

(二)筹备景区设施 组织专人考察洛河源

万事开头难,赵西芳准备打造洛河源景区,刚开始也很不容易。赵西芳告诉记者:“于是我就马不停蹄的准备各种材料和文件,在洛河源的山里一个亲戚家里住下。住了半个多月,他们放牛,我也跟着一起放牛。当时也听到了很多故事,从那以后,感受更多了。这里的人都很朴实,我在这里进行旅游开发的时候,当地的人都非常支持。在村民的帮助下,我认识了很多花草树木。有很多珍奇品种,是我原来没有见过的。他们很勤劳,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当时的考虑,就是凭着一腔热血,把洛河源这个地方保护性的进行旅游开发。这里有高山草甸,有亿年石海,有杜鹃花海,有秦岭冷杉,这些都不被外界熟悉。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就和原来的啄木鸟老总进行交谈。还去了金丝峡观摩学习,就很想做旅游行业。当时旅游很盛行,可以持续发展。啄木鸟品牌的老总本来让我们做西北总代理,我还是想打造洛河源景区。后来,在我的坚持下,他们真的来了洛南县考察。我自己组织了十几个人,专门对洛河源进行考察和资料的整理。从那以后,我成天就待在山里了,把这里当做自己终生的事业来做。”

洛河源的守护者——赵西芳

180次进山考察 全力宣传洛河源

要进山,就得先修路,没有路,怎么上山?赵西芳现在回忆起来很平静,但是在当年要动手修路,那可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

“我前前后进山180次,修进山小路的时候,总共规划了三次才做出来。全部是原地取材,采用简易的步行道路。有石头的地方用石头,有土的时候用土夯实,也让当地的村民来干活。我自己投钱做这个,我自己也心安理得。修路将近两年,于是又在杂草丛生的石头堆里搭了一个小棚子,在小棚子里做饭生活。晚上风太大,小棚子都被连续刮倒了8次。还没有电,只能烧火做饭,用3个石头支起来一个小灶,就这样过来的,家里的老人也跟着我们一起受了很多苦。”

据不完全统计,赵西芳成立的公司雇当地村民在悬崖绝壁上搭建木梯46个、木桥18个、护栏扶手35处;在原始森林和乱石幽谷开拓登山便道28公里;建修山门和牌坊各一座,可容纳500人就餐,50人住宿的农家小院,可停放200辆大小不一的停车场6处,环保公测30个,垃圾筐86个;公司聘请了12个专业摄影师、诗人、作家组成的专题组,一年四季进行拍摄、撰写,先后制作专题片6次(五版),做了20万张画报,15万份彩页。以洛南文化为主题制作的台历、挂历15000份,在全国各地(河南、洛阳、上海、北京、天津、西安)设立宣传点,进行大规模招商宣传;投资200万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注册了“洛河源”和“草链岭”商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设了景区门户网站和域名。

洛河源的守护者——赵西芳

经过大力宣传和推介,陕西电视台、商洛电视台,还有河南洛阳电视台曾多次进山采访报道,各级新闻媒体先后为景区制作新闻、专题节目七部,就连中央电视台也曾前来采访报道。2016年8月3日,一批来自香港、澳大利亚的爱国人士来这里采风,并在9月中旬赴台湾做关于“洛河源”的来历演讲。2017年4月29日,第6次接待来自韩国的43人驴友团。河南洛阳、卢氏寻根溯源游客络绎不绝,洛阳电视台积极宣传采访报道“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母亲源(洛河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赵西芳始终认为,要把洛河源的青山绿水保护好,让大家来看这些原生态的景点。“很多景点都在弄假山之类的,在洛河源这里完全没必要。我们就是就地取材,合理规划,做的木质楼梯,用木材做的步道。到2015年的时候,就投入了千万多元,原来员工最多的时候有30多个。修路每年要修三五次,2016年就修了六次路。很多时候,路刚修好,又下大雨,把路又冲毁了。”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河南洛阳也有很多人到洛河源来寻祖。“我发动身边的人都来宣传,都来保护。虽然旅游局长已经换了四任,但我还是要坚持。”

洛河源的守护者——赵西芳

拍60000多张照片 坚持11年守护洛河源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赵西芳敢于跨出这一步,打造洛河源景区。她自己说:“就是想做一些为家乡带来改变现状的事情,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道理我们的体会非常深刻。”

从洛河源的山脚到山顶,赵西芳已经为洛河源景区命名了24个景点,拍摄的照片有60000多张。赵西芳自我坦陈:“我自己的文章写的不太好,但是喜欢写。这些年做各种宣传资料,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这里有这么好的资源,我不希望别人破坏了这么好的资源,我就想让这里的百姓生活更好,一直努力在做这些事情。在这以前会经常发生火灾,我在这里守了有11年,再没有火灾发生。冬天看雪山玉林,春天赏杜鹃花开,夏天纳凉避暑,秋天层林尽染,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就在洛河源长大,从小就有这个意识,深爱护家乡这一片土地。搭建的一些设施,这么多年为当地村民提供上山方便、为广大游客提供歇脚住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我的公司在洛河源已经做了十几年,我早就对它有了深厚的感情。”

洛河源的守护者——赵西芳

赵西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区农民,为了回报家乡山水的养育之恩,为推进县域的旅游事业,她花费众多时间和精力,累计投入2000多万,不求丝毫回报。她让家乡的山水,变成大家喜欢的原生态景区,并且不遗余力的作推广宣传。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依然深爱着这片热土,她有着坚定的决心,会依然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