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為了紀念誕生25週年,2018年9月,《連線》雜誌發行了週年紀念刊

《連線》選擇了25位人物進行報道,認為這25位人物對過去1/4個世紀的變革有著最重要的影響力。

這25位人物包括:比爾·蓋茨(Bill Gates)、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彼得·蒂爾(Peter Thiel)、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 )等。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Kai-Fu Lee)入選該榜單,成為2008-2013年度的代表人物。

另外,《連線》雜誌也讓25人各自提名了他們認為會在接下來的25年中改變世界的一位人物或一件事物。“我們嘗試在在提名者與被提名者之間建立某種對話。”

WIRED25人榜單:

李開復:AI研究員出身的風險投資人

李開復提名人選:

李飛飛:AI研究員與活動家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完整榜單如下: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連線》雜誌為此刊發多篇文章,用故事形式的寫法,還原了很多非常真實難忘的時刻。以下是李開復博士的文章。開始閱讀前,我們先看幾個李開復博士的有趣花絮:

#第一次黑客行動#

李開復:“1980年,我寫了一個密碼破譯程序,利用它獲取了我大部分朋友的密碼,然後我用他們的賬號在論壇上發了一些傻里傻氣的內容。”

#私下裡痴迷的愛好#

李開復:“我曾經很沉迷勁舞革命這個遊戲,而且玩得相當好。”

#第一個AI項目#

李開復:“自然語言項目。我在1980年寫了個模仿我教授的Eliza程序。”

#喜歡安卓還是蘋果?#

李開復:“我家裡大約有20臺蘋果設備。”

#第一次電腦惡作劇?#

李開復:“1983年,我寫了一個能洗牌作弊的二十一點遊戲程序。我用它總能贏我的妻子,而她從來沒有發現哪裡不對勁。”

#最喜歡的愚人節惡作劇#

李開復:“1993年,在蘋果公司的時候,我們在電梯箱頂放了臺Mac電腦,然後將語音識別連上電梯的控制器,又在電梯按鍵上方貼了張‘和我說話’的標示。當人們說‘擊個掌’的時候(give me five),電梯就會把他們帶到五樓。”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從李開復到李飛飛:AI的先行者和“良心”

AN AI PIONEER, AND THE RESEARCHER BRINGING HUMANITY TO AI

訪問者:WIRED執行主編Maria Streshinsky

1990年,李開復收拾好行囊,離開了卡內基梅隆大學。此前,他曾在該校教授人工智能(AI)和語音識別方面的課程。李開復隨即趕赴美國西海岸,開始他在硅谷的第一份工作——帶領蘋果公司的一個新團隊構建語音界面技術。八年後,微軟公司聘請他執行一項特別的任務:前往中國組建研究團隊並打造一個科技與人才中心。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微軟中國研究院歷史照片:李開復和團隊們

如今,中國在AI領域取得的諸多成就,根源均可追溯至這支研究團隊(李開復當年招攬的人才中有百度現任總裁、阿里巴巴技術主席以及微軟AI研究負責人)。2005年,李開復從微軟離職,轉投谷歌。此舉如今看來仍極具爭議。當時微軟控告他違反競業禁止協議,不過,法院判決微軟敗訴,李開復得以出任谷歌中國的總裁。

2009年,在AI領域已經鑽研近25年的李開復創辦了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創新工場,這家公司目前專注於投資AI領域的創業項目。李開復先生此次接受WIRED執行主編Maria Streshinsky的採訪,談及中國、AI,以及斯坦福大學教授兼AI研究員李飛飛女士。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早年的創新工場,李開復號召大家一起開會,踩在一摞書上。

《連線》:2005年,你開始組建谷歌中國,當時是怎樣一種情況?

李開復:當時,我幾乎是把谷歌中國當成一個獨立的公司來運營的。從某些方面來看,這是件好事,因為我們做出了一些成果;但從另一些方面來看,情況就不太好了,因為谷歌總部的人認為我們過於獨立了,可能沒有充分地遵照谷歌的做事方式。

谷歌中國成立的第一年,可謂是困難重重。我們得僱用新員工,幫助他們與總部對接,還得摸索出在中國運營公司的方法。不過,在第一年構建起了公司的基本規模後,到第二、三年,公司便如魚得水了。我們在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從9%躍升到24%。到我離開時,谷歌中國的營收已經從零增長到5億美元。

當時,谷歌在中國的的品牌影響力還不夠強大。雖然它滲透了大城市的白領和高學歷人群之中,但沒有完全打開整個中國市場。所以,我想方設法地勸說谷歌,為了贏得這個市場,需要進行本土化調整。

《連線》:比如說在電視上唱歌、跳舞、變魔術?

李開復:我們需要曝光度。當時,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作為曝光渠道尚未形成氣候,我們得通過電視獲得曝光。在谷歌總部看來,在電視上打廣告簡直荒唐。為了證明電視在中國是行之有效的宣傳渠道,我帶領團隊登上了中國最具人氣的娛樂節目。

我沒什麼特長,既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於是我想,對啊,我能變魔術嘛!所以我就設計了一個紙牌魔術(大笑),也就是讀心術那類的小把戲。

團隊的其他成員就負責唱歌跳舞。我們在表演裡植入了谷歌的產品。第二天湧入的流量之大,令谷歌服務器幾乎癱瘓。我們不費分文就把品牌推銷了出去。

不過,節目播出後我們還是需要維持後續的營銷活動。雖然我們做了成功的展示,但仍然沒有獲得任何資金支持。那時,我就看到了谷歌中國的失敗徵兆。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李開復做客《天天向上》

《連線》:那麼你是怎麼做的呢?

李開復:當時,移動互聯網即將成為下一個風口。在谷歌工作的好處之一就是我們能看到安卓的進展。我知道這正是中國未來所需要的東西。因此,我離開了谷歌,然後創辦了一家專攻移動互聯網的投資公司,主要針對基於安卓平臺的移動互聯網項目,這家公司就是創新工場。我們投資的項目涵蓋社交網絡、教育和娛樂領域。涉足AI之前,我們在這些領域的收穫頗豐。

《連線》:不過之後創新工場成了AI公司的主要投資者。

李開復:沒錯,我們從四年前開始涉足AI領域,當時投資了曠視科技的Face++項目。他們是一家以人臉識別起家的計算機視覺公司。人臉識別的應用非常有趣,比如,你可以用它來取代辦公證件、通過邊檢、解鎖手機或者自拍美顏。而且,在中國,當移動支付系統無法確定你的身份是否屬實的時候,面部識別技術會為你拍攝多張臉部照片來進行身份驗證。當時,AI還不是熱門領域,但我們認為Face++的團隊非常出色。他們現在正在搭建擁有巨大變現潛力的產品線,也在把計算機視覺技術拓展到人臉以外的領域,像是識別步態、手勢和情感。這些技術在教育、電子商務以及零售領域大有用武之地。

想象這麼一個場景:你走進一家商店,拿起一樣東西,衝它笑了笑,然後把它放回原位。人臉識別程序就能推斷出你想買那件商品,但也許因為價格太高而沒買。而如果你一臉嫌棄地拿起某件商品時,人臉識別程序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計算機視覺能把每個人對於某一商品的行為、意圖和情感聯繫起來,其準確度甚至超過你的網上行為所提供的信息。在網上,你不過是點擊物品圖像,但在商店裡,你臉部的細微變化都會被捕捉下來,由此生成更加有用的信息。在投資Face++項目之後,我們就預見到,AI時代的來臨已經不遠了。

《連線》:但這種工具顯然有令人擔心的地方。你也公開談論過對AI發展的擔憂,主要是失業問題。

李開復:沒錯,我們已經看到相關的跡象了。花旗銀行最近就發出了警告,稱自動化引發的大規模裁員可能在所難免。企業家們正在努力開發能夠降低成本的工具。我們無法逆轉這種趨勢。所以,是的,AI引發的失業是個嚴峻的問題。就某些領域而言,不出幾年,AI將會取代人工。

最讓我擔心的是我稱之為“低同理心、低創造力”的工作,這類工作可能占人類工作總數的一半左右。在未來的十五年內,這些工作肯定會被AI取代。AI或許不會完全淘汰這些工作,而是取代其中60%或40%的工作任務。一些經濟學家說,如果一份工作中只有40%的任務被取代了,那麼這份工作就不能算是被AI取代了。但我不這麼認為。如果你僱了一大群律師助理,當他們40%的工作內容都消失的時候,你就會裁掉40%的人,對吧?或者少付他們40%的工資。這讓人難以接受。我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許多AI公司對此還缺乏認識,也沒有著手應對。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連線》:你曾經談到斯坦福大學的李飛飛教授,我們應該如何聽取她對AI的看法?為什麼?

李開復:2016年,我帶著一些企業家去灣區參觀時見到了她。她非常鼓舞人心。當時,她描繪了AI的未來,而且希望AI不僅僅是替代人類的工具。

她談到人機共生關係,指出通過交互式科技能夠令人機互動更有成效、更具價值。她還提到一個可以自我提升、適應人類能力的AI系統,它能承擔起更多人類不擅長的工作,幫助人類強化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AI難以取代人工的領域,人類將大放異彩。比如說教師。如果AI系統顯示某個孩子不會算乘法,那麼我們在教他除法前,先會讓他好好練習乘法。這個時候,老師會中參與進來,想方設法鼓勵他,激發他的好奇心。在這個過程中,AI構成了教學的核心,而人類則負責實施教學過程。

《連線》:你的意思是AI將成為人類的合作伙伴?這種趨勢已經要到來了嗎?

李開復:我們可以想到許多AI可以大展拳腳的領域,但目前這些領域還缺乏足夠的經濟刺激讓人們去追求AI技術。像是教育和護理這樣的領域,對大公司來說不一定是最好的投資選擇,因為他們無法從中快速獲利。這就是AI應用比較困難的原因。

例如,風險投資人很可能永遠都不會投資一家養老護理公司,他們尋求的是那些有著巨大經濟回報價值的公司,像是優步這樣的。雖然我只是在假設,不過大家也可以想象:我們已經有了用於養老護理的傳感器,讓機器學會幫人洗澡、鋪床等等。但是,我們該如何開發AI程序來從事這些工作,同時保證減少危險和死亡情況呢?這些項目是賺不了多少錢的。

《連線》:AI的能力、人類的能力、我們目前的投資方式以及即將到來的失業大潮——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李開復:也許我們可以開始改變人類的一些觀念和信仰。也許一部分人不必工作那麼長的時間。也許在未來,工作不會像今天那麼重要。如果我們覺得照顧老年人是一件重要且責任重大的事,我們可以讓它變成一份高薪工作。

《連線》:怎樣才能做到呢?

李開復:如果有一個規模足夠大的企業集團,它可以在內部做出這些決定。是否已經有人正在做這樣的事情呢?對此我還沒有做充分的研究,也無從知曉。但可以確定的是,以後,人們的薪酬將需要從工作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或道德價值等角度進行綜合考量。

因此,我們需要某種系統,某種補助。例如,政府可以決定,未來我們所獲得的社會保障要麼取決於學習AI力所不能及的新技能,要麼取決於從事一些具有明確社會價值的活動,比如志願服務。如果這些事情你都不做,那麼你只能獲得維持基本生活的食品券和住房援助。

《連線》:你覺得人們會認真考慮這個想法嗎?

李開復:我認為會的,而且我們將不得不認真對待這個想法。否則,50%的人失業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動盪。

《連線》:所以你認為我們最終會構建起這樣一個體系?

李開復:是的,只不過目前人們尚未真正地往這個方向努力。這是因為如今AI有著太多的應用領域了,可以讓人們不費吹灰之力便能摘得成果,像是貸款、信用卡欺詐和電子商務。另外還有保險理算、客戶服務、機器人、工廠應用這些領域。

《連線》:你認為李飛飛會幫助塑造AI的未來嗎?

李開復:會的。我認為她是AI領域的良心。大多數AI研究人員都是書呆子,他們只想發論文,展示研究成果,然後回到實驗室埋頭苦幹。很少有人站出來,呼籲大家關注對人類未來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這種洞見令人耳目一新。她是一位胸懷大志的人。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在2018年達沃斯論壇上,李開復和李飛飛交談

另外,李開復博士向《連線》提名了李飛飛女士,認為她將在接下來的25年中改變世界。“我認為她是AI領域的良心,是胸懷大志的人。”

以下是李飛飛女士的文章。

李飛飛:讓AI變得更“人性化”

FEI-FEI LI IS BRINGING HUMANITY TO AI

2012年,李飛飛思考著兩個看似無關、但都令人不安的問題。在斯坦福大學休產假期間,她反思著自己作為AI實驗室中少數的女研究員這一經歷。與此同時,她越來越擔憂社會對於AI的一些刻板印象。她說:“人們已經開始抱怨,談論AI會變得有多危險。”李飛飛突然想到,這兩個擔憂之間是有關聯的。“如果每個人都認為我們是在培育人類的終結者,我們當然會失去很多AI的支持者”,這其中就包括女性,她們可能會對AI產生興趣。不過,李飛飛補充道,她們也可能會因為AI極其負面的形象而選擇避而遠之。“我們越少談論人類的使命,那麼我們所擁有的多樣性就越少,而AI技術對人類的負面影響就會更大。”

這點尤其讓李飛飛到感到不安,因為她在AI當下的興起中扮演了關鍵的基礎性角色。2007年,李飛飛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系的助理教授時,便著手進行了一個訓練電腦識別圖片的項目。這一嘗試聽上去像天方夜譚,而且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李飛飛一度難以獲得資金。它需要們對數百萬張圖像進行標記,也因此成為了亞馬遜“土耳其機器人”平臺(MechanicalTurk)逾一年時間裡最大的項目。項目的成果是一個名為ImageNet的數據庫,該數據庫目前成了訓練機器識別圖像的關鍵工具。也多虧了這個數據庫,Facebook才能在照片中標記出你本人,Waymo的自動駕駛汽車才能識別道路標誌。

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從學習計算機科學開始,李飛飛就主張通過跨學科合作令AI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在斯坦福大學,她與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究如何改善醫院的衛生狀況。在斯坦福大學給予的兩年學術休假期間,李飛飛擔任了谷歌雲的首席AI科學家,幫助谷歌推出了讓任何人都能創建機器學習算法的開發者軟件。

今年秋天,李飛飛將以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的身份重返斯坦福大學,同時會留任谷歌的顧問。她將協助谷歌啟動一個結合AI技術和人文學科的項目。李飛飛說,她從事的領域要求她與神經科學、心理學和其他學科的研究人員進行合作,從而創造出更為人性化的算法。這也意味著需要與政府機構和企業合作,以確保AI幫助人們完成工作,而不是在工作中取代他們。李飛飛認為AI有潛力幫助我們擺脫例行的乏味工作,從而讓我們可以專注於需要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聯繫的工作。例如,護士不再需要管理醫療設備,而是花更多時間與病人在一起。“如果你著眼於這項技術的潛力,”她說,“你會發現,它的潛力是無限的。” 但是,她指出,只有你把人放在中心位置,才能看到AI技術巨大的發展空間。

本文刊登於10月發行的《WIRED》雜誌。李開復博士新書《AI·未來》已上線,書中有他對AI與人類未來更深解讀,點擊閱讀原文關注該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