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克里斯·保罗

本文是由我撰稿,由《钻篮》和时代华文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克里斯·保罗传》的第一章。这本书淘宝,京东,亚马逊,以及各地的书店应该都能买到。喜欢的朋友可以买这本书支持下。鞠躬。

故事从美国40号州际公路——也就是“烟草公路”的边上开始,那里是北卡罗莱纳州温斯顿沙龙市。

那是许多年前的一个周末。一个叫查尔斯的男孩,在教堂遇到了一个叫罗宾的女孩——你不要觉得这是什么蓝桥邂逅的桥段;他们的父母是好朋友,这一切顺理成章。后来的缘分那是后来的事情了。他们慢慢地长大,开始约会,最后结婚成家。

他们在一个叫路易斯维尔的小镇上定居下来,就在温斯顿沙龙附近。这是一个散发着农草味,悠闲安逸的老式美国小镇。这里的夏夜一点也不燥热,温润的夜空中是明亮的繁星,户外还播放着露天电影。你甚至可以想象,镇上的警长满头白发,说话罗嗦,但却能得到所有人的尊敬。

当查尔斯•保罗在AT&T电信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后,他们的生活稳定了下来。查尔斯非常喜欢篮球,他组织了一支篮球队,加入了当地的夏季联赛。这支球队先后有两个名字:当他的第一个儿子CJ•保罗出生时,球队被命名为 “CJ的骑师”(CJ’s Jocks)。这个炫酷的名字只用了两年。因为两年之后,也就是1985年5月6日,他的第二个儿子克里斯•保罗出生了。球队随即改名为“克里斯的撞击者”(Chris’s Crushers.)。

如果从社会的上层俯瞰,这个家庭当然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具体到某个城市,某个小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克里斯•保罗的外祖父纳撒尼尔•琼斯居住在温斯顿•伦萨,距离保罗的家不远。老爷子毫无疑问是当地的传奇人物,作为那里第一个开办加油站的黑人,他受到当地人普遍的尊敬。因为这意味着,老爷子足以成为当地黑人的代言人之一。

不用想也知道,老爷子拥有令人心折的魅力——在那年头的美国,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一个拥有可观的财富和地位的黑人,绝不会是一个普通人。他所需要面对的利益纠葛的复杂程度,局外人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我并不打算在这里植入黑帮桥段。我们只需要知道老爷子的雅号就够了——他们都叫他“冷酷老爹”。

如此,我们的小克里斯•保罗从小就喜欢和祖父腻在一起就不足为奇了。克里斯觉得,只要和祖父在一起,这个世界就是那样的有趣、开阔和深邃。在他眼里,祖父就像是上帝派来的先知,不仅能满足他的一切好奇,还能将他的想象力引向更广阔的未知世界。如同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童,他坐在祖父的怀抱里,听着那些发生在他认知之外的故事,用尚且幼稚的大脑,在心里暗自构筑起让自己流连忘返的城堡。秘密让人充满快乐,也让人躁动不安。但幸运的是,外祖父总能分享他的快乐,抚慰他的不安,然后让他产生新的好奇。

这让克里斯喜欢看外祖父做任何事情,并忍不住想参与进去。他会帮外祖父更换滤油器,并在顾客前来加油时,替顾客擦拭挡风玻璃。

这个家庭酷爱体育,也有能力为自己的爱好支付金钱。这让保罗和篮球的缘分就如同父母的相遇般顺理成章。诚然,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这样的家庭并不多。

克里斯•保罗三岁时,父亲给他买了两颗篮球。然后在地下室专门为他建立了一个球场。此后,查尔斯•保罗人生中最大乐趣之一,就是看着两个孩子在地下室球场中玩得不亦乐乎。当是时也,维克森林大学队正如日中天,童年的保罗成为了这支球队的粉丝。1993年夏天,一个叫蒂姆•邓肯的神人加盟维克森林,让保罗对这支球队的仰慕越发不可收拾。彼时他大约不会知道,十年后他会成为邓肯的学弟,并继承他在维克森林大学的荣光。

当然了,在这个教育早已普及的时代,随着克里斯兄弟渐渐长大,他们必须得上学了。在这个问题上,父母的态度要严肃得多,两个孩子受到了严格的家规约束:必须努力学习,必须取得不错的成绩。说脏话要受到惩罚,玩电子游戏须得等到周末。如果敢不守规矩,他们知道会有什么在等着他们——一块木制划桨,一面写着“改正板”,另一面写着“受害者签名”。嗯,真是加强两颗幼小心灵羞耻心的好办法。

在一个家教良好的家庭里,有一个年长三岁的哥哥无疑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既能有一个模仿对象和追随者,还可以避免被以大欺小。克里斯•保罗也不例外,他情愿做哥哥的跟班,如影随形。被朋友们嘲讽为小宠物也依然故我。他跟在哥哥身边,放纵着自己的单纯,不断说出一串又一串让人相顾莞尔的言语。他羡慕哥哥的高大和成熟,快乐地接受哥哥的指挥和命令。

诚然,在篮球场上,CJ•保罗的确更为早熟。他更高,更壮,是西福尔赛斯高中的王牌,表现也一直稳定。保罗跟着哥哥在这个学校的球队混了两年。年龄的差距让他完全没法对抗高年级的对手。甚至当保罗进入高中时,他在篮球场上也没那么显眼。CJ•保罗回忆说:“弟弟在读高一和高二时,大概只有一米六七或者一米六九。但他在球场上总是很活跃,很积极,也很好斗,我知道如果他再长点个子,一定是个打篮球的好材料。”

事实上,初中时的保罗更喜欢橄榄球。他速度奇快,头脑灵活,小小年纪就充满领袖魅力,敢于在球场上指挥任何队友——这当然是“冷酷老爹”言传身教的功劳。

因为这个缘故,他成为教练的爱将和场上决策者,被安排在四分卫位置。教练和球队不想场上哪怕只有一分钟没有他。这让保罗充满成就感:外祖父的独家传授被他顺利地实践。知行合一,掌控全局的快意让他对担当领袖视为理所当然。查尔斯知道他在打橄榄球,每场必到。但父亲并不想因此耽误他的篮球功力,于是拜托他的橄榄球教练在附近的山上为儿子建了一个篮球场——不愧是狂热的体育迷和有爱的好父亲。

进入高中后,保罗越来越感到不安。如果一直就这样一个身高,无论他的跑跳能力多么出色,他也无法向篮球的最高殿堂继续前进了——哦不,他连对进入校队都不敢有太多幻想了。这实在太可怕了,那段时间的保罗几乎每次睡觉前都在祈祷:上帝啊,至少再让我长高十五公分吧。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保罗在祈求上帝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弃过努力。令他沮丧的身高,给了他不可思议的敏捷和灵活,让他在球场上如同百变精灵。他苦心钻研控球技巧,确保他的优势在结合球之后,依然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由于对抗能力的缺失,他不得不早早开发所有能开发的篮球技巧,让自己的弱点尽量变少。除了控球,就是投射了。后来保罗说,除非我在一整年里能够保持百分百命中率,否则我就不会停止投篮练习。于是,在那个所有的孩子都梦想着跳到100公分的高度把球砸进篮筐的年龄,少年的保罗却在球场上默默地练习着最基本的投射和控球:定点,中投,三分球。持球急停,晃动回拉;向左,向右,或者是后撤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随心所欲的控球和精准无死角的投射开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当然,保罗之所以是保罗,不止是因为他早早地获得了一个后卫所能拥有的一切持球技巧。还因为他比所有的同学都安静,都更热爱思考篮球的秘密——他对未知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掌控欲。这种习惯在祖父的引导下早早地形成了,最终成为他诸多特质中最具魅力的一种。

所以,少年的保罗并没有像科比那样,总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球馆里,然后和自己的影子一起,把世界上已知的进攻技巧统统磨练到见血封喉的境界。个人进攻只是保罗的篮球哲学中的一部分。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将自己对篮球的思考带到球场上去实践:他观察着每一个队友和对手的站位和移动,然后反复总结、推演。渐渐的,他对球场上的每个人的运动和停顿都能不以目视而以神遇。渐渐的,原本一团乱麻、瞬息万变的球场开始在他心中变得明晰、简单。他看着他们对抗、移动,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俯瞰着整个棋局。于尺寸方圆之中窥见万丈波澜。明白了这一点,他就开始用自己的攻击和传球去指引队友,让他们做出更合理、更聪明、更准确的移动,然后自然就是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胜利。

渐渐的,队友们视他如神。他们尽可能地将球交到他手里,让他为整支球队发号施令。如此,后来那个在NBA球场上千灵百巧、神鬼莫测的保罗,在这个时候已然初见端倪了。或许,当克里斯•保罗回顾他的少年时,他应该感谢上帝没有早点赐给他十公分的身高,否则他恐怕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向上帝讨要真正的篮球财富了。

顺便,他将自己的思考所得拓展到了防守端。他知道自己在硬碰硬的对抗中难免吃亏,那就扬长避短吧。用自己的速度、敏捷和判断力对付高大的对手!他观察着球的运转路线和规律,然后试图截断它。我们知道,当保罗开始认真研究某种事物时,这种事物多半很快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理所当然的,他很快就成了一名年轻的抢断大师。进入NBA之后,他在这个领域里也依然是最出色的。

自助者天助之。进入高二的保罗似乎在一夜之间就长高了十公分,于是你可以想象,他立刻就进入了另外一个层次。周围的同学们再也无法和他相提并论了。与此同时,CJ•保罗高中毕业,顺利地拿到了汉普顿大学的篮球奖学金。二年级的保罗随即成为校队王牌,这一年他带领校队取得了26胜4负的惊人战绩,而他的个人数据则是场均25分5.3助攻4.4抢断。活脱脱又一个阿伦•艾弗森——没有错,保罗后来成为了一个纯正且优秀的控卫。但在这种级别的比赛中,他若不去打得分后卫那真是太屈才了,因为根本没有人能防住他。

童年的克里斯·保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