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如果你稍微關注過今年的奧斯卡,那麼你一定聽說過這部電影——《三塊廣告牌》

雖然最終在奧斯卡上斬獲不多,但作為頒獎前呼聲最高的一部影片,它仍是大部分影迷心目中的年度最佳。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至於它為什麼沒有拿到最佳影片,甚至毫無疑問應該屬於它的最佳原創劇本,也被黑馬《逃出絕命鎮》拿走,我後面會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

本片目前已經在國內上映,可惜的是排片和票房都不甚理想。

還沒有在影院看過這部影片的朋友,真心希望你們為它買張票

作為近幾年難得一見的佳片,錯過了很可惜。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先來說說劇情吧。

《三塊廣告牌》不僅是毫無疑問的年度最佳劇本,近幾年也很難找到更好的。

片中出現了數次反轉,你永遠都猜不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而導演(同時也是編劇)通過對片中每個人物無比真實的刻畫,同時又使得劇情進展變得合情合理。

影片從一條人跡罕至的公路上,三塊廢棄的廣告牌開始。

一個女人租下了它們,在上面用寫上了刺眼的紅底黑字寫上:

強姦致死!

兇手至今逍遙法外!

怎麼會這樣,威洛比?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原來,她的女兒半年多前就是在這條路上被姦殺,焚屍,兇手至今沒有被抓到。

而她在廣告牌上質問的威洛比,就是當地鎮上的警察局長。

這位母親叫米爾德雷德,三塊廣告牌豎起來之前,小鎮上的居民對她大多是同情的。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但是自從這三塊廣告牌豎立起來之後,很多人對她的態度就變了。

有人認為她這樣破壞了小鎮的聲譽,豎在那裡很難看。

也有人認為這件事情並非警長威洛比的錯,她不應該直接針對警長。

沒過幾天,威洛比果然找上門來。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這裡其實就出現了第一個反轉。

大部分觀眾看了開頭,都會對米爾德雷德抱有同情心,會想當然的認為警長威洛比對對案件不負責任,才導致這位母親採用如此極端的辦法質問他。

但在聽到了威洛比的解釋之後,可能就會改變一些看法。

他說這個案件已經比對了全國所有有前科的人的DNA,但是都不匹配。

案件也沒有一個目擊證人,所以毫無頭緒。

他作為警察局長,比誰都想早日能夠抓到兇手。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而米爾德雷德給出的回應卻是,你們應該把每個8歲以上男人的DNA都採集起來,這樣只要有人犯罪,就可以馬上找到他。

而威洛比只能弱弱的回應:“《民權法》不會同意的。”

威洛比同時透露出,自己快要死了,他得了胰腺癌。

胰腺癌是癌症中最兇險的一種,喬布斯就是死於這種病,再有錢有權也治不好的絕症。

可米爾德雷德依舊沒有撤下那三塊廣告牌。

她說:“我們他媽的都要死了。”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這時候觀眾們已經會對兩個人的態度產生一些轉變,對威洛比的誤解變成了同情,對米爾德雷德雖然仍舊同情,但對她的做法已經變得不認可。

這裡就是對人物態度的第一個反轉。

《三塊廣告牌》最有意思的一點是,其中的每個主要人物,都不討人喜歡。

而唯一一個“好人”卻是三塊廣告牌上所指責的那個人——威洛比,

這個一開始會被觀眾認為是貪汙腐敗不作為的警察局長。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作為一部大女主電影(出了一個女主之外其他全是配角),片中主角竟也是一個不怎麼討人喜歡的角色,這在其他電影中非常少見。

因為一般情況下,一部電影中都會有區分很明顯的正反派。

觀眾喜歡主角,憎恨反派,才會進一步對整部影片認可。

本片女主米爾德雷德由“科恩嫂”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飾演,她在片中貢獻了真正的神級演技:

一張冰塊臉,皺紋組成的溝壑彷彿無言訴說著心底的悲傷和憤怒。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她作風強悍,懟天懟地,對每一個過來試圖勸他撤掉三塊廣告牌的人,都狠狠的懟了回去。

神父過來勸她,被她轟走,還狠狠羞辱了一番。

牙醫替警長出頭,被她鑽穿了大拇指。

前夫也前來說情,依舊被她羞辱。

而讓觀眾們看的最爽的,大概就是她對學校裡朝兒子扔東西的兩個同學,一人往襠部來了一腳。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再往後,米爾德雷德的發洩和報復變得越來越瘋狂,也越來越不理智。

當她的三塊廣告牌被人放火燒掉之後,她自制了幾個汽油彈,一把火燒了警察局。

而片中從頭到尾一直最跟她過不去的壞警察迪克森,在這場火災中被燒至毀容。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影片最有意思也最有爭議的一個角色,其實就是這個“壞警察”迪克森。

他歧視並虐待黑人,他暴揍了租出三塊廣告牌的小哥韋爾比,他還極度歧視同性戀。

都說“恐同即深櫃”,其實迪克森自己就是同性戀,他只是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掩蓋自己的性向。

可是,迪克森卻是整部影片中反轉最大的一個角色。

這個一開始最讓觀眾討厭的人,在收到威洛比局長臨死前的一封信之後脫胎換骨。

警察局著火時,他不顧危險把米爾德雷德女兒命案的卷宗搶救了出來,最終導致了嚴重的燒傷。

而進醫院之後,那個被他扔出窗外的廣告小哥的一杯果汁,讓他最終跟這個世界和解,跟他曾經最恨之入骨的米爾德雷德和解。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以至於結尾處,兩人最終一起上了追兇的車,朝著同一個目的出發。

迪克森這個角色,最終還是讓觀眾恨不起來。

而米爾德雷德,同樣是讓觀眾又愛又恨。

之所以說她並不討人喜歡,最主要的並不是她懟天懟地,甚至放火燒警察局,而是她對待自己的追求者詹姆斯的態度。

詹姆斯這個角色也很有意思,其實他是一個很好的人,有事業,人也善良。

他甚至幫米爾德雷德隱瞞了燒警察局的大罪。

唯一的缺點,他是個侏儒。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在他真誠邀請米爾德雷德約會時,卻被對方的前夫看到羞辱了一番。

之後,兩人發生了這樣一段對話:

米:“都怪你非要我來跟你約會!”

詹:“是我邀請你來跟我約會!”

“沒錯,我是艾滋!你是什麼呢?你是或燒警察局的瘋女人,但我仍然配不上你!”

這幾句對白訴盡了詹姆斯的失望,那種用盡真心卻換來尊嚴被踐踏的痛苦。

也讓觀眾對米爾德雷德達到了失望的頂峰,不是詹姆斯配不上她,而是她配不上詹姆斯。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可觀眾對米爾德雷德同樣恨不起來。

她為什麼這樣固執的守護三塊廣告牌呢?

甚至廣告牌著火之後她還站在架子上不肯走。

歸根結底,她守護的是自己內心的愧疚和悔恨。

她女兒的死,間接原因是由於兩個人的爭吵。

女兒想借她的車但她沒有借,回家的那條路上很危險,

女兒出門前扔下一句:“我真希望在路上被強姦就好了。”

她回了句:“但願如此!”

當天晚上,慘劇便發生了。

所以,她在片中表現出對所有人的憤怒,懟天懟地,其實都是對自己的慍怒,自責。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她選擇恨這個世界,實際上也是恨自己,心底有種迴天無力的悲傷無從發洩。

三塊廣告牌是她的希望也是她的寄託,她希望兇手被抓獲,或許只有這樣,她才能被救贖。

正是受到這種情緒的驅使,米爾德雷德才能無所畏懼,懟天懟地。

但其實她的心中,也是脆弱、柔軟的。

這也是觀眾對她恨不起來的原因。

影片用了幾個細節來體現米爾德雷德內心的那種柔軟,一處是在她和警長威洛比爭執的時候。

之前就算她知道威洛比患了絕症,卻仍然不肯撤下三塊廣告牌,仍然在廣告牌上直指威洛比的名字質問。

但是在那次爭執中威洛比突然吐血,那一瞬間可以看到她眼神驚恐的閃爍。

威洛比慌張的解釋說自己不是故意的,而此時米爾德雷德第一次柔聲細語的說話。

她說:“I know, baby”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全片中,所有人對她的指責她幾乎都一一懟了回去,只有唯一一次。

當警長夫人送來威洛比臨終前寫給她的信時,話中帶刺。

米爾德雷德本能的反擊:“你是在指責我嗎?”

夫人指著車裡的孩子說:“我沒有指責你,我的孩子就在車裡等著我,我不知道我們應該在我丈夫自殺的這一天做些什麼。”

這一次,米爾德雷德沒有再懟回去,表情落寞。

還有後來她在草地上和小鹿對話,在房間裡拿著兩隻拖鞋自言自語,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都能看出她內心中柔軟脆弱,甚至小女孩一樣的本性。

懟天懟地,都是她故作堅強的鎧甲。

整部影片的源起,是米爾德雷德女兒的被姦殺一案,但全片並沒有用任何篇幅來呈現這個事件。

它所表現的,是案件發生後受害者的悲傷、憤怒、怨恨,以及整個小鎮的眾生相。

片中角色大多不討人喜歡,人性的複雜與惡被刻畫的淋漓盡致。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導演馬丁·麥克唐納在掌控情緒和節奏把控上十分高明。

整部影片哀而不傷,在充滿了喪的情緒裡,又像喜劇一樣常常把觀眾逗得發笑。

但是在奧斯卡上,《三塊廣告牌》連一個最佳導演的提名都沒有拿到,不得不說他實在太不討評委們喜歡了。

包括本文開頭中我提到的,連毫無疑問的應該拿下的最佳劇本都被讓與他人,這完全就是因為它刻意的不迎合好萊塢如今的 “政治正確”。

在片中,對於為什麼不把歧視黑人的警察開除,威洛比局長無奈的回答:“那樣的話警察局大概只剩下三個人了,而且他們都恐同。”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這一句話就赤裸裸的表現了種族歧視,還黑了LGBT群體。

這都是當今美國社會最敏感的群體。

當米爾德雷德懟神父的時候,影片還借她的口黑了一把教會。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最關鍵的是,本片刻畫了一個堅強獨立的單身母親,看似是宣揚女權,其實處處在黑女權。

片中除了警長妻子,幾乎沒有一個正面形象的女性。

迪克森那個滿口髒話滿腦子歧視的母親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米爾德雷德那個因攜帶大麻被拘留的同事兼閨蜜

還有她前夫那個“智障”女友等等。

有意思的是,全面最精髓的一句話,正是她前夫那個話癆智障女友講出來的:

“憤怒只會帶來更大的憤怒。”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這大概也是導演故意開的一個惡趣味玩笑。

還有一點比較隱晦,影片最後那個壞人強姦犯,是曾經為國在某個沙漠國家服役的美國大兵。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為什麼沒有奧斯卡,我想你們大概懂了。

不過雖然奧斯卡不待見本片,但本片一定是近年來難得的佳作無疑。

按中國觀眾的口味來看,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豆瓣14萬人評分7.3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而本片20萬人評分8.7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好於95%劇情片和98%犯罪片,妥妥TOP250的節奏。

而《水形物語》只能勉強好於60%的同類影片。

《三塊廣告牌》最值得稱讚的,大概是那個開放式的結尾,讓我在看完電影后久久不願離場。

迪克森在酒吧聽到了一個人在吹噓他曾經一段強姦殺人的經歷,他故意激怒對方並被打了一頓,取到了DNA。

很遺憾,那個人並不是姦殺米爾德雷德女兒的兇手。

失望之餘,兩個人決定自己去懲治這個逍遙法外的兇手。

她們帶上一把槍就上路了。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路上,兩個人有了這樣一段對話:

嘿,迪克森

什麼?

我要告訴你件事,那天是我燒的警察局。

除了你還TMD能有誰?

你確定要這麼幹嗎?

你問我要不要殺了這個人嗎?不大確定,你呢?

不大確定。我想我們可以路上決定。

因為威爾比的信,迪克森放下了對米爾德雷德的恨。

因為廣告小哥的果汁,他也原諒了米爾德雷德放的那把火。

而此時的米爾德雷德呢?

她露出了全片唯一一次笑容。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此時的她終於理智的看清了一切。

她不在乎究竟要不要殺掉哪個人,也不再在意她的三塊廣告牌了。

她踏上了懲治罪惡的路,她已經得到了解脫。

剩下的,憤怒,仇恨,自責,都不重要了。

影片在這裡戛然而止。

沒有結局,就是最好的結局。

或者,導演刻意不想讓觀眾知道結果。

因為這一切,也都不重要了。

這部對奧斯卡各種不屑的電影,看的真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